1. 首页 > 经验 >

孔雀东南飞作者 孔雀东南飞作者情感

关于孔雀东南飞作者,孔雀东南飞作者情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琪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孔雀东南飞作者 孔雀东南飞作者情感孔雀东南飞作者 孔雀东南飞作者情感


1、《孔雀东南飞》最早收辑在《玉台新咏》里,题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作者:无名氏,作者无名氏。

2、这首诗的诗前小序,将诗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都交代得了了分明,“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因此人们都认定《孔雀东南飞》为建安时期的作品。

3、宋刘克庄著《后村诗话》,却认为该诗为六朝人所作。

4、1924年,梁启超先生在作过一次演讲,他说:“《孔雀东南飞》向来都认为是汉诗,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别有考证。

5、”但他只是说说而已,却未见其“别有考证”的文章问世。

6、附和这种看法的人指出“新妇入青庐”的“青庐”是北朝时的婚姻习俗,而“四角龙子幡”则是南朝时的风尚。

7、实际上,南北朝刘宋宗室的刘义庆(公元403——444)所编的《世说新语》乃集汉魏至东晋传闻轶事之作,刘义庆比编《玉台新咏》的徐陵还要早百余年。

8、在《世说新语·假谲篇》中有这样的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婚礼,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呼叫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现。

9、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

10、”可见汉末的新婚已经用上了“青庐”,而非北朝时的婚姻习俗。

11、至于“龙子幡”,《三国志·吴志》卷之九《周瑜传》云:“至战日……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与舰上……”而《三国志》作者陈寿(公元233——297),其生活的年代比徐陵(公元507——583)要早200多年。

12、因此在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用上“龙子幡”一词,可以认为是正常的;不能认为婚嫁时用上“龙子幡”只是六朝时的习俗。

13、因此,我们认为,《孔雀东南飞》写于建安时代是无可置疑的。

14、 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对《孔雀东南飞》的成诗做了十分精辟的论述:“我以为《孔雀东南飞》的创作大概去那个故事本身的年代不远,大概在建安以后不远,约当三世纪的中叶。

15、但我深信这篇故事流传在民间,经过三百多年之久(230——550年)方才收在《玉台新咏》里,方才有的写定,其间自然经过了无数民众的减增修削,添上了不少的‘本地风光’(如‘青庐’、‘龙子幡’之类),吸收了不少的无名诗人的天才与风格,终于变成一篇不朽的杰作。

16、”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成诗过程,综合前贤的论述,笔者认为,大约经过了从口头讲述、撰写成诗、加工修改到收入定本广为流传这么四个阶段:1.口头讲述阶段。

17、焦、刘殉情的悲剧故事在汉末建安(196—219)年间发生后,在小吏港一带引起了轰动,在当初那两三个月,或一年半载,周边的人几乎是家家户户说焦刘。

18、有的人在讲述这个故事时,还会把它描绘得很形象、很生动,听者无不流下同情、伤心的泪水。

19、当地人去外地探亲访流传与民间的诗友,便把这个故事带到外地去讲述;外地亲友和商家来小吏港,小吏港人也会把焦、刘爱情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又把这个故事向外地传播,一传十,十传百……2.撰写成诗阶段。

20、焦、刘爱情故事在上口头流传了一段时间,当地无名氏文人同情其不幸,感叹其忠烈,心里受到感动,灵感亦随之而来,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好题材,于是便按照其哀切动人的故事情节,用民歌体写成了一首长诗。

21、这位无名氏,先是在心中默默地打着腹稿,接着便写定成文,这就有了这首名诗的雏形。

22、 3.在民间转抄、传阅、文化人不断修改加工阶段。

23、无名氏将长诗写成后,由于诗的内容好——歌颂了人类最为纯正的爱情;情节好——故事情节完整,哀切动人,于是便有人将其抄录下来,拿给别人看。

24、你也抄,他也抄,手抄本便在上流传开来。

25、一些文化人,他们聚集在一起,推敲段落,斟酌字句,加工润色,将诗句改得更加流畅生动,读起来也就更富有韵味。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