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指挥自动化系统 指挥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原理

指挥自动化C31系统、C41系统、C41SR系统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啊?

C31、C41、C41SR是通信指挥控制系统的代号。其中包含多个项目,目的是协调多兵种的协同和联系。这几个系统当然不是一样的,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主要是在智能化、一体化和人机交互上的区别。首先是实现了作战时指挥的智能化。C31系统随着不断的发展逐渐成为C41和C41SR系统,对作战的指挥决策等通过电脑进行。

指挥自动化系统 指挥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原理指挥自动化系统 指挥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原理


指挥自动化系统 指挥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原理


但是由于作战信息的获取及传输能力不断提高,以往的指挥控制体系不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于是产生了人机结合的控制系统这个新的体系,就是把各兵种的控制系统组成一个可以共享信息的一体化平台。这样就提高了部队行动能力和效率,减少了冗余的上级与下级交流的中间环节。

其次是实现了作战的指挥协调的一体化。现代说白了就是信息,信息技术的到了空前的重视,多个的配合比以前更加默契,各个兵种、部门和武器进行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整体。C4ISR系统可以让指挥中心及时高效的处理信息,然后指挥者共享给下级的指挥员。这些先进的手段有效帮助了指挥员有效的进攻敌方目标。

再者是实现指挥机构人机结合化。作战中,只要发现目标,每个作战人员都可用手敲一下计算机键盘即可进行攻击,从而实现战场信息充分共享,使指挥官能基本驱散战场的迷雾。目前,美国国防通信系统是由自动化电话网、自动保密电话网和国防数据通信网组成的全球战略通信系统。

扩展资料:

一,指挥自动化的作用

实现指挥自动化,可以把指挥人员从大量的重复的事务性劳动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创造性的指挥活动;可以加强各级指挥机关和部队之间的联系,迅速准确地获取、传递和处理各种信息,提高指挥机关的工作效能和的快速反应能力。

有助于军事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推动作战指挥方法的改进,促进指挥人员水平的提高。指挥自动化广泛应用了运筹学、电子学、系统工程等有关学科的成果。由电子计算机等技术设备构成的自动化指挥系统是它的技术基础。为了实现指挥自动化, 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理论原则、 组织管理、技术保障与人员培训等问题。

如指挥过程的数学处理和模拟,确定各级、各类指挥系统的信息流程与组织功能,制定信息收集、处理、存贮、分配的工作程序,统一各种硬设备的战术技术性能等。指挥自动化设备虽能辅助指挥员工作,但不能完全代替指挥员的思维判断。只有使自动化设备的作用与指挥员的创造性指挥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效能的指挥。

二,指挥自动化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通信(分)系统:为整个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支撑,各分系统之间的通信由通信系统完成。

2,情报(分)系统:处理各种复杂情报,为指挥员作战决心的下达提供依据。

3,信息处理(分)系统:处理战场信息

4,兵力控制(分)系统:指挥员通过此系统对兵力进行控制,

三,指挥自动化任务

1,综合运用各种侦察监视手段,收集获取各方面的情报和信息,并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处理,经过分析、筛选、判断,将重要信息上报指挥机关和通报各作战部队;

2,对各种重要信息进行作战模拟和预测,及时拟定作战和行动方案,实时显示战场态势和相关信息,以辅助指挥人员做出正确的作战决策;

3,将司令部的命令、指示,迅速、及时、准确、保密地下达给作战部门和相关部队,并对其进行指挥与控制;

4,进行战场管理,监督部队执行任务,及时了解战场情况,反馈战场变化和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

指挥自动化系统由哪些分系统组成

指挥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下列分系统组成:信息收集分系统、信息传递分系统、信息处理分系统、信息显示分系统、决策分系统和执行分系统。这些分系统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扩展资料:

分类

1,按军种、兵种可分为陆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海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战略部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等;

2,按用途可分为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武器控制指挥自动化系统,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等;

3,按作战任务范围可分为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战役指挥自动化系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等。

各国情况不同,指挥自动化系统涉及范围和分类方法亦不尽相同。但一个完整的指挥自动化体系应该是各军种、兵种密切协同的战略、战役、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群体。

各国防空系统

1,美国

50年代末,美国建立的“赛其”(SAGE)半自动化防空系统,属于早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70年代初,又建成战略C4I系统──美国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它由战略预警系统、通信系统和各级指挥中心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具有较高的快速反应能力,保障美国指挥当局在平时和战时对全球部队实施不间断的指挥。根据“空地一体战”的特点,还提出了包括机动控制、火力支援、防空、情报/电子战、战斗勤务支援等5个功能领域的战术C4I系统的概念。

2,

于1959年开始研究半自动化防空系统,80年代以后,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结构与分类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根据体制、作战编成和指挥配系构成的。它自上而下逐级展开,左右相互贯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能够保障各级的作战指挥和作战协同,具有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

按军种、兵种可分为陆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海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战略部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等;按用途可分为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武器控制指挥自动化系统,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等;按作战任务范围可分为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战役指挥自动化系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等。各国情况不同,指挥自动化系统涉及范围和分类方法亦不尽相同。但一个完整的指挥自动化体系应该是各军种、兵种密切协同的战略、战役、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群体。

指挥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下列分系统组成:信息收集分系统、信息传递分系统、信息处理分系统、信息显示分系统、决策分系统和执行分系统。这些分系统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收集分系统

由分别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光学摄影机、遥感器及其他侦察、探测设备组成。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方的、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

传递分系统

主要由终端、交换、线路和用户设备组成。信道终端设备主要有有线电载波通信、微波接力通信、散射通信、卫星通信及光通信设备等;交换设备主要有电话、电报、数据交换机等。通常由这些设备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

处理分系统

由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处理器、存储系统和输入输出设备。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如计算机作系统,多种高级语言处理程序等;应用软件,如网络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文字编辑和图形处理软件等。信息处理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比较、选优。常用的军事信息处理有文电处理、数据处理、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显示分系统

由各种输出可视信息的设备组成。显示设备通常有供单人使用的管面显示器和供指挥人员共同使用的大屏幕显示器两种。其功能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军事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用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协调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

分系统

由监视器、键盘、打印机、多功能电话机、记录装置等组成。通常组装成工作台形式,实现人机交互,用以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还可用来改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执行分系统

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命令的执行情况和武器的打击效果可通过信息收集系统反馈到决策分系统。发展趋势随着遥感遥测、新一代计算机、自适应结构的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采用,指挥自动化系统将朝着分布式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抗毁生存能力、机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各类指挥自动化系统将形成整体、协调有效的配套体系。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将进一步受到重视,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将得到更快发展,与武器系统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信息收集功能,信息交换功能,文电处理功能,图形处理功能,情报综合处理功能,辅助决策功能,信息显示功能和电子会议功能。

任务:

1、综合运用各种侦察监视手段,收集获取各方面的情报和信息,并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处理,经过分析、筛选、判断,将重要信息上报指挥机关和通报各作战部队。

2、对各种重要信息进行作战模拟和预测,及时拟定作战和行动方案,实时显示战场态势和相关信息,以辅助指挥人员做出正确的作战决策。

3、将司令部的命令、指示,迅速、及时、准确、保密地下达给作战部门和相关部队,并对其进行指挥与控制。

4、进行战场管理,监督部队执行任务,及时了解战场情况,反馈战场变化和发展趋势。

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什么?

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应该称作人一机结合系统。因为这里所说的自动化,并不像现代化工厂的自动生产线,一端进去原材料,另一端便自动出来成品。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把指挥活动中那些费时费力,或重复性工作,借用先进的设备系统加以自动化处理。以为不用人指挥,先进设备和系统就会“自动”地去指挥部队,这实在是个误会。

人与机的结合,人在其中依然起主导作用。机器设备是人制造的,使用的软件、程序是人设计的,运作正常靠人的维护、作,获得的信息、情报靠人去分辨真假等等。人是其中最活跃、保证一切机器设备工作高质量的关键。

最重要的是,指挥活动中一切创造性的工作,还都得靠人去完成。机器不可能具备高级思维能力。某些方面优于人脑有可能,全面地超过人脑,世界上今天没有,将来也不会有。1996年2月10日,在美国费城举行了一场“人机大战”,一方是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另一方是取名“深蓝”的超级象棋计算机。“深蓝”一秒钟能思考2亿步棋,是当今世界上计算能力的。

但是,计算机还是以2比4败给了人。原因是它只能按程序思维下棋,不可能具有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不能像人那样进行非程序思维。

各种模拟人脑的机器人会不断出现。它作为人的某一方面活动的补充,或者用来训练培养人的某一方面技能,作用可以说是非凡的。

和人相比,再先进的机器设备的作用也终究有限。尤其是打仗,活跃的作战双方千变万化,不会有固定的模式。你有千条妙计,他有万件奇招。

但是,先进的机器设备确实可以替代人的相当多的脑力劳动。计算机的运算、记忆功能,其快速、准确程度大大超过了人脑在这方面的功能。兵贵神速,时间对来说就是生命。高技术尤其要分秒必争,一枚洲际,从发射到命中目标,也就是30分钟。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怎么发现它已经发射了?你取何种办法对付?在哪里拦截?何时下命令?让何地何种兵器迎击?万一打不掉又将如何处置?单凭指挥员的大脑,没有先进的雷达、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等,二三十分钟内要完成侦察、计算、分析、判断、决策、实施等程序,是完全不可能的。

指挥活动中很重要的是情报处理,观察战况。如果有一万条情报摆在你面前怎么办?要用多少人力去归纳、分析、整理?如果把这任务交给计算机,它就能够漂亮地及时完成。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完成。

美国的一个防空司令部依靠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0条情报,它下属的每个子系统,可以同时监视300~400个目标,对其中的100个目标进行拦截。真是一以当百、当千、当万……它有两个4.9米×3.6米的大屏幕,一个显示不断变化的空中和宇宙空间情况的情报,显示的内容只比实际发生的情形迟11秒;另一个大屏幕显示防空兵器状况及潜艇、人造卫星位置的情况,每隔五分钟更换一次画面。指挥员在这里一目了然,掌握随时在变化中的敌情、我情,为他下定决心提供了的条件。

指挥活动中,比如拟定文书、下达指示、武器控制等等,凡是可以事先编出程序的重复性、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交给先进的技术设备去做,将比人还可靠,而且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指挥员拟定一个团的战斗行动需要10小时的话,利用计算机就用不了15分钟。命令10门炮去摧毁35个目标,这件事得用2小时,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分钟。单炮射击准备时间也可以从2分钟减少到6秒。

要求指挥机构精于指挥活动中的事务又一天比一天增多,这一直是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人少事多,过去的办法就是加人,结果层次增加,机构庞大,和线兵力不成比例,愈来愈不适应的需要。

这种情形,至今在一些的中还可以看到。指挥的自动化系统,比较地解决了这个矛盾,靠改进设备,可以做到增加事情而不必去增加人,甚至还可以减人。据,美国空军后勤部门原来有20万人,实现指挥自动化以后,现在只有9万人,人员减少了一半以上。海湾中有一架飞机发生故障,需要更换一种器材,维修人员用电脑查询,基地库存缺货,又用电脑通过卫星同美国空军总供货处联系,这个处的电脑马上把订货单发往离海湾最近的供货基地,同时通知维修人员去那里取货,前后也就是若干分钟的时间。高效运转,速度之快使得中有人要为计算机芯片请功,说是应该评它为“战斗英雄”!

人机结合,就是人机互补,紧密配合,使人、机各自的长处都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说,指挥人员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其他的先进技术设备,组成各种自动化系统,实现信息工作快速化和决策方法科学化,提高指挥效率和质量,限度地发挥的战斗力。这就是的作战指挥自动化。

什么是自动化系统指挥技术?

军事的高科技化是现代的重大影响之一,是使其作战领域明显扩大。兵力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的提高,使作战空域向大、纵、深发展,也使作战行动更加强调实施大、纵、深,作战行动更加强调“空地一体”、“海空一体”,甚至“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作战。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树状”指挥体系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将是扁平型“网状”指挥体系。自动化指挥系统将成为一种典型的指挥模式。这是一种人、机结合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它通过部署在地面、空中和空间的各种探测器或传感器自动搜集各种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实时处理战场信息,提供有关数据,帮助进行决策,拟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这是一个集战场感知、信息融合、智能识别、信息处理、武器控制等核心技术为一体、旨在实现军事指挥自动化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它几乎涵盖了战场上所有的军事电子技术功能和装备,受到了世界各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

指挥自动化系统由哪些分系统组成

指挥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下列分系统组成:信息收集分系统、信息传递分系统、信息处理分系统、信息显示分系统、决策分系统和执行分系统。这些分系统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扩展资料:

分类

1,按军种、兵种可分为陆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海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战略部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等;

2,按用途可分为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武器控制指挥自动化系统,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等;

3,按作战任务范围可分为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战役指挥自动化系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等。

各国情况不同,指挥自动化系统涉及范围和分类方法亦不尽相同。但一个完整的指挥自动化体系应该是各军种、兵种密切协同的战略、战役、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群体。

各国防空系统

1,美国

50年代末,美国建立的“赛其”(SAGE)半自动化防空系统,属于早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70年代初,又建成战略C4I系统──美国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它由战略预警系统、通信系统和各级指挥中心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具有较高的快速反应能力,保障美国指挥当局在平时和战时对全球部队实施不间断的指挥。根据“空地一体战”的特点,还提出了包括机动控制、火力支援、防空、情报/电子战、战斗勤务支援等5个功能领域的战术C4I系统的概念。

2,

于1959年开始研究半自动化防空系统,80年代以后,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结构与分类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根据体制、作战编成和指挥配系构成的。它自上而下逐级展开,左右相互贯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能够保障各级的作战指挥和作战协同,具有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

什么是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

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应该称作人一机结合系统。因为这里所说的自动化,并不像现代化工厂的自动生产线,一端进去原材料,另一端便自动出来成品。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把指挥活动中那些费时费力,或重复性工作,借用先进的设备系统加以自动化处理。以为不用人指挥,先进设备和系统就会“自动”地去指挥部队,这实在是个误会。

人与机的结合,人在其中依然起主导作用。机器设备是人制造的,使用的软件、程序是人设计的,运作正常靠人的维护、作,获得的信息、情报靠人去分辨真假等等。人是其中最活跃、保证一切机器设备工作高质量的关键。

最重要的是,指挥活动中一切创造性的工作,还都得靠人去完成。机器不可能具备高级思维能力。某些方面优于人脑有可能,全面地超过人脑,世界上今天没有,将来也不会有。1996年2月10日,在美国费城举行了一场“人机大战”,一方是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另一方是取名“深蓝”的超级象棋计算机。“深蓝”一秒钟能思考2亿步棋,是当今世界上计算能力的。

但是,计算机还是以2比4败给了人。原因是它只能按程序思维下棋,不可能具有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不能像人那样进行非程序思维。

各种模拟人脑的机器人会不断出现。它作为人的某一方面活动的补充,或者用来训练培养人的某一方面技能,作用可以说是非凡的。

和人相比,再先进的机器设备的作用也终究有限。尤其是打仗,活跃的作战双方千变万化,不会有固定的模式。你有千条妙计,他有万件奇招。

但是,先进的机器设备确实可以替代人的相当多的脑力劳动。计算机的运算、记忆功能,其快速、准确程度大大超过了人脑在这方面的功能。兵贵神速,时间对来说就是生命。高技术尤其要分秒必争,一枚洲际,从发射到命中目标,也就是30分钟。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怎么发现它已经发射了?你取何种办法对付?在哪里拦截?何时下命令?让何地何种兵器迎击?万一打不掉又将如何处置?单凭指挥员的大脑,没有先进的雷达、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等,二三十分钟内要完成侦察、计算、分析、判断、决策、实施等程序,是完全不可能的。

指挥活动中很重要的是情报处理,观察战况。如果有一万条情报摆在你面前怎么办?要用多少人力去归纳、分析、整理?如果把这任务交给计算机,它就能够漂亮地及时完成。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完成。

美国的一个防空司令部依靠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0条情报,它下属的每个子系统,可以同时监视300~400个目标,对其中的100个目标进行拦截。真是一以当百、当千、当万……它有两个4.9米×3.6米的大屏幕,一个显示不断变化的空中和宇宙空间情况的情报,显示的内容只比实际发生的情形迟11秒;另一个大屏幕显示防空兵器状况及潜艇、人造卫星位置的情况,每隔五分钟更换一次画面。指挥员在这里一目了然,掌握随时在变化中的敌情、我情,为他下定决心提供了的条件。

指挥活动中,比如拟定文书、下达指示、武器控制等等,凡是可以事先编出程序的重复性、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交给先进的技术设备去做,将比人还可靠,而且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指挥员拟定一个团的战斗行动需要10小时的话,利用计算机就用不了15分钟。命令10门炮去摧毁35个目标,这件事得用2小时,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分钟。单炮射击准备时间也可以从2分钟减少到6秒。

要求指挥机构精于指挥活动中的事务又一天比一天增多,这一直是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人少事多,过去的办法就是加人,结果层次增加,机构庞大,和线兵力不成比例,愈来愈不适应的需要。

这种情形,至今在一些的中还可以看到。指挥的自动化系统,比较地解决了这个矛盾,靠改进设备,可以做到增加事情而不必去增加人,甚至还可以减人。据,美国空军后勤部门原来有20万人,实现指挥自动化以后,现在只有9万人,人员减少了一半以上。海湾中有一架飞机发生故障,需要更换一种器材,维修人员用电脑查询,基地库存缺货,又用电脑通过卫星同美国空军总供货处联系,这个处的电脑马上把订货单发往离海湾最近的供货基地,同时通知维修人员去那里取货,前后也就是若干分钟的时间。高效运转,速度之快使得中有人要为计算机芯片请功,说是应该评它为“战斗英雄”!

人机结合,就是人机互补,紧密配合,使人、机各自的长处都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说,指挥人员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其他的先进技术设备,组成各种自动化系统,实现信息工作快速化和决策方法科学化,提高指挥效率和质量,限度地发挥的战斗力。这就是的作战指挥自动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