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转换层规范要求_转换层规范要求合集

什么是建筑中的技术转换层?

(2)接近或等于分混凝土工程转换层是什么界高度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慎重确定抗震等级。

这个,你好好看看吧。

转换层规范要求_转换层规范要求合集转换层规范要求_转换层规范要求合集


指的应是结构(设备)转换大多出现在在高层建筑中,底层(1~3层)为商业用房,需要大跨度、大空间,比如大跨的框架结构,上层(5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由于剪力墙不便深入到底层的商业用房中,必须使剪力墙的根部落到4层,这样4层必须设置一些强度很大梁,在这些大梁上生起剪力墙。层。

转换层是什么意思?

为了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转换层将原来的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框架。这种转换层可以广泛应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的结构中,这种类型的转换层被称为第Ⅰ类转换层。

什么是转换层

3.4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本人理解:

主要在 大型的音乐厅,演艺厅,较大的室内活动场所等。

转换层看用在位置

一种,比如高层,下部要作为商业用(商场),那么空间肯定要大,框架结构很合适,上部是住宅,那么要小,要多墙、柱,框剪结构各方面比较合适,那么与上部相接的那层就是转换层,至于你说的怎么转换,那就是结构的问题(是加大梁还是加厚板等),这个你在百度上搜哈就有了。

第二种,也有这样的,比如有地下室,下部是地下室,上部是住宅,那么从地下室顶板的梁就加大了(这时候的梁也叫转换梁),这个时候的这部分就不是真正的一层,而就只是结构的转换了。

结构层?转换层?什么意思?区别么?

什么是房建中说的架空层?和转换层有什么区别?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术语解释:架空层 OPEN FLOOR :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

目前在房地产方面架空层的利用主要是为了增加楼盘的活动空间等目的,架空层的层高并不一定低,有的可以达到6~9m,但主要是高层(100M)以下的建筑采用。普通的也可达到3m。架空层从功能上来说并不一定是位回答的老兄说的防止绩降。防止沉降以现在的施工技术来说可以采用沉降缝或变更基础形式处理。

架空层在内陆城市也大量采用,特别是房屋密集、容积率高的小区,为增加绿化面积和公共面积而作出的一种变相指标平衡方式。架空层是相对与建筑使用功能来说的,一般建筑设置架空层就是为了结构可以方便地转换,因为有时转换梁很大,转换梁下的空间比较难利用,所以建筑设架空层,同时也是结构的转换层。但是有时转换层是商场、停,此时就没有架空层的说法了。总之架空层就是转换层,而转换层的范围又更大一些。

建筑结构中,什么是转换层 什么叫吊顶转换层?

转化层一般用于吊顶原顶面和吊顶面 距较大的空间。通常来说大于1500 就要用到转化层。

因为要安装音响设备以及专业的灯控等设备,其重量是一般工装中所用到吊丝轻钢龙骨等不能承受的,这时候就要用50角钢来焊接转化层。

主要是为了承重考虑,还有后期设备维修等上人等等用到的,必须要有的!!!

转换层顾名思义就是转换,从一种结构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结构形式。

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civil/...7

高层住宅,功能转换层是什么意思??求专家解答

摘抄回复:

一、有结构转换层和功能转换层两种。

二、结构转换层通常是在不同的结构方式之间进行。比如下部是框架结构,上部为砌体结,这是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形式,通过将上部部分砌体墙在底部变为框架而形成较大的空间,底部一般作为商业用房,上部仍然用作住宅。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转换构件(如托墙梁)将上部砌体墙承受的内力转移至下部的框架柱(框支柱),具备该功能的楼层我们通常称之为结构转换层。

吊顶转化层是什么意思

吊顶转化层指的是反支撑。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1.11的规定,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常整并增设吊杆。又规定适用在超过3m后需要提供连接的转换层结构。

给排水系统工程转换层是什么意思

就是建筑里单独设置一层楼放一些给排水的设备,比如增压泵、水箱、水池等等。

什么是建筑中的技术转换层?

这个,你好好看看吧。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方案,并从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工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

: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模板支撑

1工程概况

本商住楼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形式的高层建筑,3层以下为大空间商场,3层以上是剪力墙结构的住宅楼,第3层为厚板式结构转换层,其结构平面(见图1)。

本工程1~2层为大空间商场,3层以上为高层住宅,且上下柱网轴线无法对齐。如采用梁式转换,则转换的次数较多而采用厚板结构转换层,结构布置较为简单,在六度抗震设防时,规范也是允许使用的。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建筑功能”和“结构布置”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上部结构荷载的有效下传问题。

2.2厚板结构转换层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2.2.2本工程对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较为严格的控制,要求“转换层”上、下结构之等效侧向刚度比应接近于1(实际计算X向为0.98,Y向为1.12)。

2.2.3为有效地将水平作用传递给竖向构件,本工程将转换层上、下各一层的楼板作加厚至150mm。

2.3厚板结构转换层设计中的相应构造措施

2.3.1为改善板的受力,本工程在框支柱之间及剪力墙之下的板中加设暗梁,作为第二道受力防线,并在板中间设置抗收缩构造钢筋。

2.3.2为防止转换层板端沿厚度方向产生层状水平裂缝,在板外周边配置双向Ф[email protected]钢筋骨架进行加强。

2.3.3考虑到厚、薄板板厚之间异,在厚板与薄板交汇处采用加腋过渡,并设一定配筋。

2.4厚板结构转换层的设计中尚应注意的问题

除规范规定范围要求的安全性之外,当厚板浇筑为高温季节时,必须注意实际的温度应力;冬季应非常注意温度收缩应力产生之效果,除施工质量应有所保证之外,尚宜对厚板四周采用保温、隔热措施。

3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根据本工程特点,混凝土浇筑以变形缝为界分段组织流水,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的方案进行施工。

3.1模板支撑体系

3.1.1板底模板支撑的设计

3.1.1.1荷载取值:

用于强度验算荷载值为:47.06kN/m2

用于挠度验算荷载值为:43.KN/m2

3.1.1.2模板验算

(12mm厚竹胶合板模板,按3跨连续梁计算)

M=56946N/mm,σ=2.37N/mm2≤fm=20 N/mm2

3.1.1.3小楞验算

(小楞采用φ48×35mm钢管,按简支梁计算)

抗弯强度验算M=371875N.mm;σ=73.20N/mm2≤fm=205N/mm2;挠度验算W=0.28mm≤[W]=1.1mm。

3.1.1.4大楞验算

(大楞采用φ48×35mm钢管,按3跨连续梁计算)

抗弯强度验算M=743......>>

纵论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与软件的合理应用1

弹性搂板3:程序设定楼板平面内刚度为无限大,而仅考虑平面外刚度对结构的影响,采用壳单元,因此该模型仅适用厚板结构。 )

: SATWE 规范

2.1结构布置

一、前言:

随着建筑结构新规范全面颁布,新规范在工程设计已全面开始,这对于如何在工程设计中正确应用理解规范条文,正确选择设计软件及合理选取设计参数显得尤为重要。

二、明确几个概念:

(1)“塔”的概念:这里的塔是个工程概念,指的是四边都有迎风面且在水平荷载作下可独自变行的建筑体部。将多个塔建同一个大底盘体部上,叫多塔结构。

(2)多塔结构的定义:对与大底盘多塔结构、巨型框架结构,如果把裙房部分按塔的形式切开计算,则裙房部分误较大,且各塔的相互影响无法考虑。因此,程序采用了分块平面内无限刚的假定以减少自由度,且同时考虑塔与塔的相互影响。对于多塔结构,各刚性楼板的信息程序自动定义。但其包含区域需由用户定义。

(3)分缝结构:在一个大的建筑体部里,因设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分成了若干小的建筑体部,叫分缝结构。分缝结构与多塔结构区别是四边中有的边不是迎风面。

(4)对分缝结构各块要分开计算。

(5)多塔结构新规范条文注意事项: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的比值限值、位移平动位移的比值限值,对多塔结构特别注意,目前程序是不对的,不能直接采用,必须将多塔结构分搭计算,方可判断两者的比值。

2、“刚性楼板”与“弹性搂板”(1)刚性楼板是是指平面内设定为刚度无限大,内力计算时不考虑平面内外变形,与板厚无关,程序默认楼板为刚性楼板。

(2)弹性搂板:必需以房间为单元进行定义,与板厚有关,分以下三种情况:弹性搂板6:程序真实考虑楼板平面内、外刚度对结构的影响,采用壳单元,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结构。但采用弹性搂板6计算时,楼板和梁共同承担平面外弯矩,其结果梁的配筋偏小,楼版承担的平面外弯矩计算配又未考虑,此外计算工做量大,因此该模型仅适用板柱结构。

弹性搂板3:程序设定楼板平面内刚度为无限大,而仅考虑平面外刚度对结构的影响,采用壳单元,因此该模型仅适用厚板结构。

弹性膜:程序真实考虑楼板平面内刚度,而假定平面外刚度为零。采用膜剪切单元,因此该模型适用钢楼板结构。

注意:1:弹性搂板仅适用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2:不适用于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建筑。3: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建筑中存在有弹性搂板时,可近似的按开洞处理,但要注意人工将荷载分配到周边梁上。

(2)振型的有效质量:这个概念只对于串连刚片系有效(即基于刚性楼板假定的,不适用于一般构),某一振型的某一方向的有效质量为各个质点质量与该质点在该一振型中相应方向对应坐标乘积之和的平方。

(3)有效质量系数:如果计算时只取了几个振型,那么这几个振型的有效质量之和与总质量之比即为有效质量系数。用于判断参与参与振型数足够与否,并将用于程序。

(4)振型参与质量:某一振型的主质量(或者说该模态质量)乘以该振型的参振型与系数的平方,即为该振型的振型参与质量。

(5)振型参与质量系数:由于有效质量系数只适用于刚性楼板假定,《高规》5.1.13条及《抗规》5.2.2条文说明,提出了用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来判断参与振型数足够与否的方法。即选定振型个数的振型参与质量之和与总质量之比即为振型参与质量系数。这种方法适用于刚性楼板假定,也适用于弹性楼板。

4、总刚与侧刚的概念(1)总刚:就是用结构的总刚阵和与之相对的质量阵按振型叠加法求解结构的周期及振型。结构的总刚阵即为结构静力分析时形成的结构总刚度矩阵。自由度数为N的高层结构,结构的总刚度矩阵为N阶方矩阵,若定义有较大范围多的弹性楼板或有较多的不与楼板相连构件时,可准确分析出结构每层每根构件的空间反应,可发现结构的刚度突变部位,连接薄弱的构件以及数据有误的部位。缺点是计算量大,费时长。

(2)侧刚:在高层结构分析中,为了提高分析效率,对于引入楼板平面内无限刚或分块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的假定后,采用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可已大大降低结构的自由度,使得结构每层只有3个的平动自由度,这就是侧刚的方法。优点是分析效率高,误在允许范围。

(3)若平面没有布置弹性楼板且没有不与楼板相连构件的工程,侧刚、总刚的结果是一致的。

5、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概念(1)抗震措施:是指除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设计内容,包括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考虑概念设计要求对作用效应(内力及变形)的调整,以及各种构造措施。

(2)抗震构造措施:是指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所采取的细部构造,如钢筋锚固、塔接,混凝土保护层,最小配筋率等。“抗震措施”涵盖了“抗震构造措施”,请注意:抗震等级划分属“抗震措施”。

6、有关高层建筑超限的审查规定:第111号令2002年7月25日颁发《超摘要: 随着建筑结构新规范全面颁布,新规范在工程设计已全面开始,这对于如何在工程设计中正确应用理解规范条文,正确选择设计软件及合理选取设计参数显得尤为重要。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所谓的超限高层建筑,是指:超出现行规范、规程的适应高度和适应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工程,高位转换层(8度3层以上、7度5层以上)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

弹性搂板6:程序真实考虑楼板平面内、外刚度对结构的影响,采用壳单元,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结构。但采用弹性搂板6计算时,楼板和梁共同承担平面外弯矩,其结果梁的配筋偏小,楼版承担的平面外弯矩计算配又未考虑,此外计算工做量大,因此该模型仅适用板柱结构。

这对于SATWEK参数中,梁的刚度取值是否为1。

三、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

1、抗震等级的确定: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的不同分别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确定本工程的抗震等级。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上述抗震等级是“丙”类建筑,如果是“甲”、“乙”、“丁”类建筑则需按规范要求对抗震等级进行调整。

(4)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也应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查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但注意对多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不提高。

(5)注意:钢结构、砌体结没有抗震等级。计算时可选“5”,不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2、振型组合数的选取:在计算力时,振型个数的选取应是振型参与质量要达到总质量90%以上所需要振型数。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振型个数不能超过结构固有的振型总数,因一个楼层最多只有三个有效动力自由度,所以一个楼层也就最多可选3个振型。如果所选振型个数多于结构固有的振型总数,则会造成力计算异常。

(2)对于进行耦联计算的结构,所选振型数应大于9个,多塔结构应更多些,但要注意应是3的倍数。

(3)对于一个结构所选振型的多少,还必需满足有效质量系列化大于90%.在WDISP.OUT文件里查看。

3、主振型的判断;

(1)对于刚度均匀的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一般来说前两个或前几个振型为其主振型。

4、力、风力的作用方向:结构的参考坐标系建立以后,所求的力、风力总是沿着坐标系的方向作用。但设计者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设计应注意查看SATWE文本文件“周期、振型、力”WZQ.OUT.输出结果中给出了作用的方向是否与设计假定一致,对于大于150度时,应将此方向输入重新计算。

(2)对于有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大等于150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力。此处所指交角是指与设计输入时,所选择坐标系间的夹角。

(3)对于主体结构中存在有斜向放置的梁、柱时,也要分别计算各抗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力。

5、周期折减系数:高规3.3.17条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砖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框架结构 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 0.9—1.0;短肢剪力墙结构 0.8—0.9.(2)请大家注意:周期折减是强制性条文,但减多少则不是强制性条文,这就要求在折减时慎重考虑,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因为折减不仅影响结构内力,同时还影响结构的位移。

6、活荷载质量调整系数:该参数即为荷载组合系数。可按《抗规》5.1.3条取值。注意该调整系数只改变楼层质量,不改变荷载总值,即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无影响,

7、关于柱长计算系数《混规》7.3.11条规定了三种情况下柱计算长度的选取,设计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8、关于阻尼比: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阻尼比,设计者应区别对待:钢筋混凝土结构:0.05小于12层纲结构:0.03大于12层纲结构:0.035纲结构:0.05

(1)刚度调整系数Bk:梁的刚度调整,主要是考虑现浇楼板对梁的刚度贡献,楼板与梁按T形共同工作。而程序是按矩形取,所以可以考虑梁的刚度放大。一般可取1.5—2.0,但对预制楼板、板柱结构的等代梁取1.0,注意刚度调整系数对连梁不起作用。

(2)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框架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是考虑梁的塑性内力重分布。通过调整使梁端负弯矩减小,跨中正弯矩加大(程序自动加)。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一般取0……85.注意:1:程序隐含钢梁为不调幅梁。2:不要将梁跨中弯矩放大系数与其混淆。

(3)梁弯矩放大系数Bm:当不计算活载或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时,可通过此参数调正梁在恒、活载作用下的跨中正弯矩,一般取1.1—1.2.在选用时注意:如果活载考虑不利布置时则此系数取1.0.

(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主要是指那些与剪力墙一端或两端平行连接的梁,由于梁两端往往变位很大,剪力就会很大,所以很可能出现超筋。这就要求连梁在进入塑性状态后,允许其卸载给剪力墙,而剪力墙的承载力往往较大,因此这样的内力重分布是可以的。一般取0.55—0.7.注意:如连梁的跨高比大于等于5时,建议按梁输入,因此时梁往往是受弯为主,刚度不应折减。

(5)梁扭矩折减系数Tb:是针对新规范的梁抗扭设计而设的,由于目前梁在整体结构中的扭转问题研究的还不多,楼板对梁平面外究竟有多大约束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所以程序给出的范围较大0.4—1.0,建议取0.4.注意:程序规定对于不与刚性楼板相连的梁及弧梁不起作用。

10、关于顶部小塔楼放大系数:(1)对于顶部带有小塔楼的结构,在动力分析中,可能会出现鞭梢效应,即二次共振,这对很不利。实际计算过程中。如果参与振型选的足够多时,则可不再调整顶部小塔楼的力。如果参与振型选的不够多时,则可按下列要求调整顶部小塔楼的力:计算模型 振型个数放大系数非耦联 3 <=NMODE <6 3.0非耦联 6<= NMODE<= 9 1.5耦联 9<= NMODE <12 3.0耦联 12<=NMODE<=16 1.5(2)对于顶层带有空旷大房间或为轻钢结构的房屋,不宜视为突出屋面的小塔楼,并采用底部剪力法乘以憎大系数的方法计算作用效应,而应视为结构体系的一部分,用振型分解法计算。

11、关于质量偶然偏心:国外多数抗震规范认为,需要考虑由于施工、使用等因素所引起的质量偶然偏心或地面运动扭转分量的不利影响。我国新规范也考虑了这一因素。

(1)《高规》3.3.3条要求:计算单向作用时应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每层质心沿垂直于作用方向的偏移值可取建筑物总长的5%;而《抗规》5.2.3条要求规则结构不进型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作用效应乘以增大系数。新程序按《高规》执行,主要是因为:考虑耦联对任何结构都适用;依靠程序自行确定边榀框架也较困难。

(2)对于不规则结构必须选此项,主要用来判断结构平面的规则性,见《高规》4.3.5条。特别注意此时,必须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假定”,执行这一开关后,所计算的力、杆件内力均不能用,仅仅用来判断楼层的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比值。

注意:对一个不规则结构,带弹性板的结构应计算两遍。一是强制楼板“刚性假定”控制位移,二是按真实情况计算力、杆件内力。

12、关于双向的扭转效应:

(1)《抗规》5.1.1条及《高规》3.3.2条要求: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作用下的扭转影响,现在程序是按主方向的弯矩、剪力和轴力按0.85方。即:S2XY=SX2+(0.85SY)2.S2YX=SY2+(0.85SX)2.

(2)当计算双向水平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时,程序允许同时考虑质量偶然偏心及双向作用,此时仅对无偏心的作用效应进行双向水平作用计算。当然两者也可不同时考虑。

(3)《高规》3.3.3条要求:“计算单向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力”;而条文说明:“当计算双向作用时,可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

13、关于楼层刚计算方法的选取:程序给出了三种计算方法,三种计算方法可能给出别较大的刚度比,所以设计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选择,可按下列原则选取:

(1)剪切刚度:即《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对于底层大空间层数为——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表示转换层上、下结构的刚度变化。此时可近似只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适用于多层(砌体、底框),不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也宜选用此项。

(2)剪弯刚度:即《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是按有限元法,通过加单位力计算的)。对于底层大空间层数大于——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结构的等效剪切刚度比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的刚度变化,此时同时考虑结构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的影响,适用于带斜撑的钢结构、不带转换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也宜选用此项。

注意:

1: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刚度的含义是不同的,异较大。如果一个标准层的简单框架结构,按方法1、2计算各层的刚度都相同,按方法3计算各层的刚度不相同。

2:对于高位转换层(8度三层、7度五层以上),建议人工按《高规》附录E.0.2分别建两个模型计算。

14、关于P—△效应:重力二阶效应一般称为P—△效应,在建筑结构分析中指的是竖向荷载的侧移效应。当结构发生水平位移时,竖向荷载就会出现垂直于变形后的的竖向轴线分量,这个分量将增大水平位移量,同时也会增大相应的内力,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几何非线性效应。设计者可根据需要选择考虑或不考虑P—△效应。注意:

(1)这里考虑的是针对结构原始刚度计算的P—△效应,与《混规》7.3.12条考刚度折减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2)只有高层钢结构和不满足《高规》5.4.1条的高层混凝土结构才需要考虑P—△效应对应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的不利影响。

(3)计算完后设计可打开SATWE文本文件“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OUT文件”,查看是否满足要求。。

(4)高厚比超限的钢筋混凝土的设计者应特别注意。

15、关于上部结构嵌固端的选取:《高规》5.2.7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层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而规范中设计内力调整系数所对应的底层即指嵌固层楼板。因此,正确选取嵌固层就成为结构整体计算是否正确的关键。但是目前程序还不能自动判断嵌固层位置,这就需要设计者人工干预。SATWE提供了两种考虑基础回填土对结构约束作用的方法:

(1)方法一:输入基础回填土对结构约束的相对刚度,即输入基础回填土对结构约束刚度与地下室抗侧移侧移刚度的比值,若取该参数为0,则认为基础回填土对结构没有约束作用,即结构在基础底板处嵌固。若取该参数为5,则认为结构的地下室部分基本没有位移,即相当于认为结构在地下室顶板处嵌固。

(2)方法二:指定地下室水平嵌固层数。如对一个有M层地下室的结构,可指定m(m<=M)层地下室没有水平位移。

(3)首先按实有地下室层数进行次计算,先假设回填土对地下室抗侧移侧移刚度的比值为3,然后打开SATWE文本文件“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 WMASS.OUT文件”,查看地下结构与地上一层抗侧移侧移刚度的比值,如果。地下结构与地上一层抗侧移侧移刚度的比值>=2.0,则可认为结构在地下室顶板处嵌固。如果。地下结构与地上一层抗侧移侧移刚度的比值<2.0,则可认为地上结构不能完全嵌固在地下室顶板处,此时建议将嵌固下移至基础底板处。

注意:1:结构的侧刚是结构自身固有的特性,不会因地下室层数的变化而变化。

3:设计时应注意无论计算是否考虑地下室外回填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地下室外墙在计算时均未考虑土压力的作用。[和用户手册有矛盾,请测试]

关于阻尼比: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阻尼比,设计者应区别对待:钢筋混凝土结构:0.05小于12层纲结构:0.03大于12层纲结构:0.035纲结构:0.05)

按GB50011-2001 8.2.2应该是小于12层纲结构:0.035大于12层纲结构:0.02罕遇下的纲结构:0.05。

转换层验收谁主持验收

主要在 大型的音乐厅,演艺厅,较大的室内活动场所等。

建设单位。

3.1 钢筋工程注意:取消了对于高宽比超审查要求,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及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施工

转换层验收由建设单位主持验收。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转换层进行验收,确保转换层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并满足使用要求。

吊顶加钢结构转换层标准间距多少公分

二、常见的是功能转换层。也就在高层的中间拦腰一断,设一个设备层。如果楼层太高,用水、用电等都从地下室向上供,存在距离太远、主电源不在负荷中心、供程序默认是7.3.11-2情况。水未端与起始点压过大等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中间部位对电负荷进行重分配,对水系统进行减压处理等,而这些处理都需要占用空间,占用谁家的地盘谁都因为要安装音响设备以及专业的灯控等设备,其重量是一般工装中所用到吊丝轻钢龙骨等不能承受的不乐意,干脆在中间拿出一个整层做功能转换层,这种转换层因为通常是设备层,所以许多设计院在设计时将其高度限定在2.2m以下,以减少占用规划指标。

吊顶转换层设置的依据如下: 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1.11的规定,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

什么叫吊顶转换层?

(2:当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嵌固上部结构时,单纯将地下室结构加入到上部结构进行计算,即认为嵌固层位置在地下顶板以下或更低,则可能造成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结果不符合实际,有时甚至导致薄弱层位置变化等,因此在设计时应将两种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取最不利结果作为设计依据。3)剪力与层间位移比值:即《抗规》建议的方法。,适用于其它多层结构。

转化层一般用于吊顶原顶面和吊顶面 距较大的空间。通常来说大于1500 就要用到转化层。

因为要安装音响设备以及专业的灯控等设备,其重量是一般工装中所用到吊丝轻钢龙骨等不能承受的,这时候就要用50角钢来焊接转化层。

主要是为了承重考虑,还有后期设备维修等上人等等用到的,必须要有的!!!

依据是当吊杆距离主龙骨端部的距离不能大于300mm,如果大于300mm时,就应该增加吊杆。当吊杆的长度大于了1.5m时,应该设置反支撑。如果吊杆和设备相遇时,应该调整和增设吊杆。反支撑的作用要是当室内产生负风压,控制吊顶板面向上边移动。

就没有装饰转换层规范。转换层只是一种叫法,主要制作生根的地方。超过三米加做转换层,您这浪费是不是太大了,三米能做一个住宅层高了。反支撑是反支撑,那是点。转换层是转换层,那是面,请不要将点当做面。

主要在 9、关于梁的几个调整系数大型的音乐厅,还有后期设备维修等上人等等用到的。通常来说大于1500 就要用到转化层。

主要是为了承重考虑,这时候就要用50角钢来焊接转化层转化层一般用于吊顶原顶面和吊顶面 距较大的空间!,演艺厅!,较大的室内活动场所等,必须要有的。

就是装修预留的屋顶和铝塑板的之间的距离

标准50角钢转换层间距

也叫技术转换层。

标准50角钢转换层间距3000mm×1200mm。转换层水平网架由50角钢组成,间距3000×1200,竖向构件间距亦为3000×1200毫米,网架边缘部分距墙200毫米设置50角钢边框,走廊等狭窄空间装换层必须形成“井”字框架体系以增加整体刚度。

1、“多塔结构结构转换层的定义: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按结构功能,转换层可分为三类:1.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2.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3.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与“分缝结构”的区别:

在住宅设计中,12层和18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什么规范要求,谢谢。

(3)当转换层〉=3及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的抗震墙等级宜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查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已为特一级时可不调整。

你是搞建筑设计的吗?这个肯定有规2厚板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范要求啊,需要进行受力分析,从结构角度讲主要区别肯定是受力不一样啊,规范主要有三本规范:《砼规》、《抗规》、《高规》,希望你能好好学习一下吧。反支撑的作用主要是当室内产生负风压的时候,控制吊顶板面向上移动。当板面受到风荷载作用,板面会上下浮动,吊杆通常使用φ6~10钢筋制作,可以控制板面向下的移动,而不能控制板面向上的移动。反支撑可以撑住板面不让板面向上移动,从而达到控制板面变形的作用。

吊顶转换层设置的依据是什么?谢谢!

2.2.1本工程由SATWE主算,并由PMSAP校核。但对于厚板受力复杂部位,宜由ANSYS进行应力校核是比较合适的。

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1.11 的规定:

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又规定适用在超过3m后需要提供连接的转换层结构。

扩展资料

GB50210-2018新版本发布,代替GB50210-2001。新版本规范,2018年9月1日正式施行。此次规范更新主要变化如下:

1、摈弃了过去现场配制水泥砂浆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删除了工艺落后且不环保的木门窗现场制作相关条文,删除了影响散热,不利于节能的散热器罩制作与安装相关条文。

要求所有装饰装修材料均为工厂化产品,要满足产品标准,所有的预制装饰装修材料安装装配施工质量验收都有明确要求,预制装配构件中的抹灰找平、面层涂饰、饰面材料安装等都可以按照标准相应的分项工程验收要求进行控制,为绿色施工、装配式施工保驾护航。

2、增加了外墙防水工程验收要求,改变了外墙大量渗漏水影响正常使用无处管的局面,填补了空白,为有效解决外墙渗漏水难题创造了条件。新标准增加了保温层薄抹灰工程验收要求,要求对聚合物砂浆保水率进行复验,强化对保温层薄抹灰的重视,解决保温层薄抹灰养护不良难题。

3、将吊顶工程划分成整体面层吊顶工程、板块面层吊顶工程和格栅吊顶工程,根本改变了原规范吊顶按明龙骨吊顶和暗龙骨吊顶的不科学划分。新标准将原饰面板(砖)工程拆分成饰面板工程、饰面砖工程,其中饰面砖工程包含外墙饰面砖粘贴工程和内墙饰面砖粘贴工程。

吊顶转换层设置的依据如下:

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1.11的规定,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又规定适用在超过3m后需要提供连接的转换层结构。 反支撑的作用主要是当室内产生负风压的时候,控制吊顶板面向上移动。当板面受到风荷载作用,板面会上下浮动,吊杆通常使用φ6~10钢筋制作,可以控制板面向下的移动,而不能控制板面向上的移动。反支撑可以撑住板面不让板面向上移动,从而达到控制板面变形的作用。

设置转换层有几种情况,据我所知:如果是网架或钢结构的屋顶,无法在直接设置吊杆时会做一个钢龙骨(方钢或角钢、槽钢)的转换层,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上面安装内容较多如管道、风管等,也无常设置吊杆,也会设个转换(2)对于刚度不均匀的付杂结构,上述规律不一定存在,此时应注意查看SATWE文本文件“周期、振型、力”WZQ.OUT.程序输出结果中,给出了输出各振型的基底剪力总值,据此信息可以判断出那个振型是X向或Y向的主振型,同时可以了解没个振型对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层。

依据是当吊杆距离主龙骨端部的距离不能大于300mm,如果大于300mm时,就应该增加吊杆。当吊杆的长度大于了1.5m时,应该设置反支撑。如果吊杆和设备相遇时,应该调整和增设吊杆。反支撑的作用要是当室内产生负风压,控制吊顶板面向上边移动。

吊杆长度超过1.5m时,应设置反向支撑或钢制转换层,增加吊顶稳定性。

18年以前的规范没有转换层。以后只是说三米设转换层。装饰三米谁家吊顶设这个?装饰里转换层就是生根用的。请不要随意添加。另,转换层与反支撑是两个工艺,作用不同。

大于2.5米,设置建筑物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设备)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设备)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设备)转换层。目前的高层建筑多为低层商用,上部住宿的多功能要求,在低层商用要求的大空间与上部住宿要求的多墙多柱的小空间之间,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处理,即加设转换层。转换层常用的结构形式包括梁式、空腹桁架式、斜杆桁架式、箱形和板式。

钢结构转换层

谈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_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3、有关振型的几个概念(1)振型参与系数:每个质点质量与其在某一振型中相应坐标乘积之和与该振型的主质量(或者说该模态质量)之比,即为该振型参与系数。

摘 要: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功能及其分类,详细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既是上部结构的“基础”,又是下部结构的“顶板”,在整个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起到极为重要的连接作用。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因为承受的竖向荷载很大,同时跨度较大,导致其截面尺寸高而大。而且连续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非常复杂,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一直以来都是高层建筑的一个难点。

整个上部住宅结构的荷载均通过第3层1.6m厚板结构转换层传递给下层柱,设计时考虑除1.6m厚板区域外,其余板厚为400mm,在厚、薄板交接处,增加了1200mm宽的加腋构造(见图2)本工程1层净高为5.02m,2层净高为4.35m。2层为室内汽,楼面板厚度为180mm,该层设计活荷载为10kN/m2。

1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功能及其分类

1.1 转换层的建筑功能,在高层建筑中设置转换层可以实现以下建筑功能:

1.1.1 提供大的室内空间

在传统的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间距小,适合布置旅馆和住宅的客房层。当需要在底部布置商店、会议室、餐馆、文化娱乐及其他需要较大空间的公用房间时,可以将部分剪力墙通过转换层变为框支剪力墙,用框架柱代替剪力墙,形成大空间剪力墙结构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可以在建筑物下部一层或多层形成大空间。

1.1.2 提供大的出入口

转换构件沿着建筑平面周边柱列或者角筒市进行布置。外框筒的转换层可以采用衍架、大梁、拱等多种形式的转换结构。

2 转换层按结构功能的分类

从结构角度看,转换层主要实现以下结构转换:

2.1 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

2.2 上层和下层住网、轴线的改变这种转换层结构没有改变上、下层的结构形式,而是通过扩大转换层位下部柱的柱距,以此来形成大柱网。这种转换层常用于外框简的底部形成大入口的情况,这种类型的转换层被称为第Ⅱ类转换层。

2.3 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位置

通过转换层结构,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可以改变为框架结构,同时将上部楼层和柱网轴线的轴线错开,实现上、下结构错位布置的形成,这种类型的转换层称为第Ⅲ类转换层。

3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3.1.1 合理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

由于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主筋长,含钢量高,甚至在部分高层建筑大跨度的大梁中使用了大直径的钢筋和工字钢。所以,合理安排好钢筋的就位次序,正确地进行下料和翻样,这是钢筋施工的最为关键之处。在钢筋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必须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弄清设计意图。钢筋翻样时应该确定绑扎次序、安装顺序和制作尺寸,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

3.1.2 钢筋接头焊接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工字钢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在焊接完成之后,必须对这些焊接点全部进行无损检测,只有在达到检测标准要求、得到许可证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钢筋的安装与绑扎。直径大于32mm 的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直径小于32mm的钢筋采用闪光对焊,可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和锥螺纹接头连续。当转换板的厚度较大或转换梁的高度较大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钢筋骨架的稳定作。

3.2 混凝土工程施工

在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目前实际工程中采取的措施有:

3.2.1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预计的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三维有限元温度分析程序,对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整个过程中的温度状况进行模拟计算,掌握混凝土在浇筑后一个月内的各部位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施工提供科学的预测分析和依据。

3.2.2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小于25℃。

3.2.3 工艺流程

优选方案→支撑体系设计→模板设计→支模→钢构件制作→钢构件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泵送→测温探头布设→混凝土布料→混凝土振捣→泌水及表面处理→混凝土测温养护。

3.2.4 混凝土的泵送

①现场按施工方案要求布管,布管前检查管内是否有混凝土残留物,如有要及时清理掉,管道固定牢靠,尤其是斜管和垂直管,以减少泵送的压力损失。

②泵送前要用清水润湿管道,再用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及泵机。

③泵机料斗前专人值班,检查拌和物中的大块石头和杂物,在泵送过程中,料斗的混凝土量保持不低于上口20cm,以免泵机吸入率低或吸入空气堵塞。

④暂时中断泵送时,应采取倒泵措施,使管中混凝土形成前后往复运动,保持良好的可泵性。

3.2.5 混凝土的拌制

①加料顺序。采用同掺法,外加剂加拌合水稀释后同其他材料同时掺入,粉煤灰和水泥应同时加入搅拌机。

②搅拌要均匀。外加剂在混凝土中应分布均匀,避荷载折减系数k取:0.9免局部过量引起不良后果,因此搅拌时间宜延长1min。

③投料后,保证2.5min以上的搅拌时间。

3.3 转换层底模板的支撑系统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荷载是非常大的,因此确定转换层底模板的支撑系统是转换层施工的关键之一。转换层底模板的支撑系统一般有以下三种:

3.3.1 满堂红钢管支撑架

这种支撑系统适用于板式转换层结构、施工荷载和结构自重相对不太大、转换梁布置较密的施工。这类支撑系统通常立杆下垫200mm×50mm木垫板,立杆间距在600mm×600mm之间,采用钢管脚手架。华西美庐和曼哈顿公寓(首座)就采用了这种支撑系统。

3.3.2 沿转换大梁方向设置钢管支撑架

这种支撑系统适用于转换梁位置不太高、施工荷载较大、转换梁自重较大的结构。在施工之前必须合理设置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确定立杆的间距、步距。

3.3.3 型钢构架支撑

这种支撑系统适用于转换层位置较高、施工荷载较大、转换梁自重也较大的结构。方法如下:将型钢构架作为转换梁模板支撑系统,在下层柱中埋置钢牛腿,搁置在钢牛腿上利用柱子传递竖向荷载。

由于高层建筑的转换梁(板)上承受着数层甚至数十层结构的荷载,荷载压力较大,预应力筋用量也相应较多,因此在施工时应尽量注意避免出现张拉阶段反拱过大或者预拉区开裂的现象。

3.4.1 可以采用择期张拉技术,即在高层建筑转换结构上部施工了七八层之后,再张拉预应力,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加强转换结构下的支撑。

3.4.2 采用分阶段张拉技术,即通过逐渐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来不断平衡各阶段荷载,但会出现一个施工费用略高的问题,这是由于张拉次数较多,相应费用较大。

3.4.3 配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筋在预拉区,用以实现反拱。

4 结 语

总之,转换层结构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趋向之一,转换层结构在高展建筑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具有较大经济价值和效益,值得大力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