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尿素的熔点范围是多少 尿素的熔点范围是多少度

尿素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外观是白色晶体或粉末

尿素的熔点范围是多少 尿素的熔点范围是多少度尿素的熔点范围是多少 尿素的熔点范围是多少度


尿素的熔点范围是多少 尿素的熔点范围是多少度


尿素的熔点范围是多少 尿素的熔点范围是多少度


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

化学式:CO(NH2)2,分子质量60.06 ,CO(NH2)2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粒,无臭无味。约为46.67%。密度1.335g/cm3。熔点132.7℃。溶于水、醇,难溶于、。呈弱碱性。

CAS No.:57-13-6

EINECS号:200-315-5

分子式:CH4N2O

尿素分子结构

分子量:60.05

熔点:131-135℃

沸点:196.6°Cat760mmHg

折射率:n20/D 1.40

闪光点:72.7°C

Inchi:InChI=1/CH4N2O/c2-1(3)4/h(H4,2,3,4)

密度:1.335

水溶性:1080 g/L (20℃)

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炭酸氢和氢氧化铵。然后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NCO3-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残留任何有害成分。另外尿素中含有的缩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表施会引起氨的挥发,尤其是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因此在施用尿素时应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

尿素纯净物的初熔点和终熔点

尿素的初熔点为132.7℃,全熔点为160℃。尿素在加热温度超过熔点即会分解,尿素有一定的吸湿性,与温湿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常温下,相对湿度小于70%时,吸湿性不大,但当温度超过20℃,相对湿度大于80%时,1个月内就会融化成液体。

尿素又称脲、碳酰胺,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尿素可与酸作用生成盐。有水解作用。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的。

尿素的熔点是什么呢?

尿素的初熔点为132.7℃,全熔点为160℃。尿素在加热温度超过熔点即会分解,尿素有一定的吸湿性,与温湿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常温下相对湿度小于70%时,吸湿性不大,但当温度超过20℃,相对湿度大于80%时,1个月内就会融化成液体。

尿素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的。

尿素使用注意事项

1、忌与碳铵混用:需要注意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

2、忌地表撒施: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的转化才能被利用,大部分氮素容易在氨化过程中挥发掉,一般实际利用率只有30%左右。

3、忌作种肥: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少量的缩二脲,当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就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故不宜作种肥。

以上内容参考

尿素的相关化学性质

尿素

分子式

CH4ON2

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无臭,味咸、凉;微有引湿性。易溶于水。1.63%水溶液为等渗液。水溶液于贮存中易水解,游离出氨。

尿素合成主要反应方程式

2NH

3(液)+

CO2(气)=

NH

4COO

NH

2(液)

NH

4COO

NH

2=

CO(

NH

2)2(液)+

H2O

工艺流程简述

由造气炉产生的半水煤气脱碳后,其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碳由脱碳液吸收、解吸后,经油水分离器,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携带的脱碳液,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系统,由压缩机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力达到16

Kg后进入尿素合成塔。从合成氨车间氨库来的液氨进入氨储罐,经过氨升压泵加压进入高压液氨泵,加压至20Kg左右,经过预热后进入作为推动液,将来自分离器的增压后混合一起进入尿素合成塔。

尿素合成塔内温度为186~190℃,压力为200Kg左右,

NH

3/

CO2的摩尔比和H2O/

CO2的摩尔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合成后的气液混合物进入一段分解,进行气液分离,将分离气相后的尿液送入二段分解,进一步见混合物中的气相除去。净化后的尿液依次进入闪蒸器、一段蒸发、二段蒸发浓缩,后得到尿素熔融物,用泵输送到尿素造粒塔喷洒器,经在空气中沉降冷却固化成粒状尿素,并通过尿素塔底刮料机用运输皮带送往储存包装车间。

从一段分解、二段分解出来的气相含有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分别进入一段吸收和二段吸收,氨和二氧化碳被后面闪蒸、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工段冷凝下来的冷凝水吸收混合形成水溶液,用泵送入尿素合成塔;一段吸收后剩余的气体进入惰洗器稀释后,与二段吸收的残余气体混合进入尾气吸收塔,与一段蒸发、二段蒸发工段气相冷凝除去水后残余的气体混合后放空。

尿素水解:当温度大于60摄氏度时,尿素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可于发生水解,水解的速度和程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80摄氏度时尿素1小时内可水解0.5%,110摄氏度时增大为3%,步骤如下:CO(NH2)2+H2O=NH2COONH4,NH2COONH4+H2O=(NH4)2CO3,(NH4)2CO3=2NH3+CO2+H2O

尿素的初熔点和全熔点

尿素的初熔点为132.7℃,全熔点为160℃。

尿素在加热温度超过熔点即分解。尿素有一定的吸湿性,与温湿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常温下,相对湿度小于 70%时,吸湿性不大,但当温度超过 20℃,相对湿度大于 80%时,1 个月内就会溶化成液体。

尿素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加热至 150-160℃将脱氨成缩二脲;若迅速加热将脱氨成六元环化合物三聚氰酸。尿素与酸反应生成盐,在酸、碱、酶作用下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扩展资料

尿素的用途:

尿素属中性速效肥料,可直接施用,也可与磷肥和钾肥加工成复合肥后,再施用于农作物。尿素属于有机态氮肥,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但尿素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当缩二脲含量超过 1.5%时,易出现“烧苗”的现象,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尿素需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农作物的需肥期前 4-8天施用。

参考资料来源:

尿素熔程一般是多少

一般只有1-3℃左右。

尿素又称脲、碳酰胺,化学式是CH4N2O,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

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也是的氮肥。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

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产品有两种。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吸湿性强,吸湿后结块,吸湿速度比颗粒尿素快12倍。

粒状尿素为粒径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观光洁,吸湿性有明显改善。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0%,但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大大下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