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养殖密蜂技术(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本文目录一览: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蜜蜂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养殖密蜂技术(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养殖密蜂技术(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蜜蜂养殖在农村地区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养殖项目,经济价值好,在市场上也较受欢迎,于是很多朋友都纷纷咨询到,蜜蜂好不好养的问题。以下分享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1

步:挑好场地

想要发展养蜂首先要有合适的场地,尤其是定点饲养的中蜂更为重要,新手在挑选养蜂场地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条件。是养蜂场附近要有充足且相对连续的蜜源,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为3公里,超过3公里蜜蜂无法有效采集。第二是养蜂场附近的环境要安静,在嘈杂的环境如学校附近、旁、公路旁不适合养蜂。

第三是养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供蜂蜜采水,若没有则需要人工提供水源。第四是养蜂场附近的敌害要少,有人工饲养大型胡蜂的地方不适合养蜂。

第二步:选好蜂种

蜂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养殖规模的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蜂,其中意大利蜂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强、蜂蜜产量高但蜂蜜价格低,而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蜂蜜价格高但蜂蜜产量低,同时意大利蜂可追花逐蜜而中华蜜蜂多定点养殖。

因此在选择蜂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如当地的大宗蜜源丰富且处于平原地区则比较适合养意大利蜂,反之当地的零星蜜源较为丰富且处于多山地区则比较适合养中华蜜蜂。

第三步:管好蜂群

蜂群管理是养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虽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但可以简单的阐述一下每个季节的养蜂重点工作。春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春繁,蜂群只有通过春繁发展出强大的群势才能集中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

夏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降温,否则蜂群在渡夏的时候容易出现夏衰。秋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秋繁,蜂群只有通过秋繁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才能确保越冬安全。冬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保温,否则蜂群在越冬期可能因严寒而整群覆灭。

第四步:防好病害

病害防治是养蜂的重点工作,在疾病方面养蜂人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经常给蜂具消毒并及时清理蜂箱中,在饲喂时也可搭配一些蜂病的物来预防,蜂群发生疾病后首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切勿胡乱用,注意有传染性的蜂病要及时隔离治疗。

在敌害方面主要有蜂螨、巢虫、胡蜂等,蜂螨可以用杀螨1号、螨扑等在蜜蜂自然断子期进行防治,巢虫要及时淘汰蜂箱中的旧脾并选用、甲酸等熏蒸,胡蜂危害时养蜂人要协助蜜蜂进行抵御。

第五步:留好蜂粮

养蜂最开心的事情可能就是取蜜了,但在取蜜时一定要为蜂群留足口粮,否则蜂群极容易因缺蜜而飞逃,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便用白糖代替蜂蜜来饲喂蜜蜂,虽然用白糖饲喂蜂群在短时间内问题不大,但白糖毕竟没有蜂蜜那样丰富的营养,长期用白糖饲喂会导致蜜蜂营养不良。

最终结果往往不是多取那点蜂蜜就能弥补的,同时在这里建议大家尽量用活框蜂箱养蜂,传统土法养蜂在取蜜时根本就是杀鸡取卵,而活框养蜂则可以将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降到。

第六步:育好蜂王

蜂王是蜂群的核心,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的发展,新手在育王时虽然不能做到像少数养蜂场那样专业,但也可通过人工选择来培育较优质的蜂王,简单来说就是蜂群出现分蜂王台时保留优质蜂群中的王台,劣质蜂群中的王台全部销毁掉并换以优质蜂群的王台。

等换入的王台即将出台时将劣质蜂群的蜂王杀,同时劣质蜂群中的雄蜂房也要全部破坏掉,只保留优质蜂群中的雄蜂房,而且每隔一年能从外界引入一定量的蜂王来扩充本场蜂的基因库。

养殖蜜蜂技巧蜜蜂养殖怎么好?

蜂箱选择技巧:因为蜂箱长期露天放置,风吹、雨淋、日晒,蜜蜂在蜂箱里生活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必须符合蜂的生活习性,尺寸应标准统一,结构要坚固耐用。制造蜂箱的木料应选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应多以白松、椴木、桐木制造,南方以杉木制造。

蜜蜂繁殖:春天是蜜蜂生产繁殖期,"三天取一次蜂王浆",做好"移虫"工作,让蜜蜂的繁殖有一个规律性

蜜蜂养殖季节管理:春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养蜂同样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尤为重要。春季管理应该以气候为准,气温稳定在15℃开始,就要将蜜蜂搬运至一个花开盛泽,让蜜蜂有足够的花蜜可以采取。

春天,蜜蜂飞出越多说明蜂群越强、越健康。如果蜂箱很少有蜜蜂飞出,则应快速检查,及时处理。应选择天气状况良好,至少在8℃以上气温的中午开箱检查。

蜂箱管理:蜜蜂蜂箱一定要有一个记录,每一箱蜜蜂各有不同,我们应该采取"编号管理"的方式,就如同学校的学生要有一个学号,每个人得有一个号一样,这样,对于每一个蜂箱的具体情况都可以做到记录,对该蜂箱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及时有效的去处理,对症下,减少在管理大量蜜蜂时的弯路。

取蜂蜜时间:不易超过两很多朋友可能都想问"多久取一次蜂蜜最为恰当?",这次我们也咨询了两位养蜂人,他们的是"没有固定时间"。能否取蜂蜜,与蜜蜂产蜂蜜的量息息相关,产的多一年就可以多取几次,相反,产量少,蜜蜂自己不够吃,那就必须少取了。

蜂蜜的产量又与太多因素相关了,气候,花期,蜂群规模,是否有瘟疫等都影响着蜂蜜的产量。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土蜂一年取蜂蜜次,因为蜂蜜必须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时间越久,蜂蜜的水分越少。养殖场的蜂蜜,一年也不易超过4次,蜂群规模大,同时也意味着蜂群对蜂蜜的消耗大,蜂蜜取多了,蜜蜂自己不够吃,对蜜蜂的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

新手养蜂有哪些?

养蜂是一个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养蜂和没有技术的人养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除了技术以外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注意的。

忌:盲目贪群

贪群是很多新手养蜂最容易犯的错误,总以为蜂群数量多产量就高了,或者没有大几十群蜂似乎不好意思说是养蜂人,殊不知蜂蜜的总产量与蜜蜂的群数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什么必然关系,也不是做简单的乘法。

事实上从蜜蜂本身而言强群才是高产的基础,从来没有人说个多群便能高产,有些新手群势达到4~5框蜂便分群,最终结果是群数多了,管理难了,但根本看不到效益,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忌:胡乱加脾

胡乱加脾是新手经常犯的错误,甚至有些老手也会犯,似乎蜂箱中巢脾越多就表示蜂群越强大,事实上完全是错误的,任何时候蜂少脾多必出问题,冬季蜂少脾多不利于保温,夏季蜂少脾多不利于散热。

对于冬季不利于保温很多人可能较能理解,为什么夏季又不利于散热呢?原因是夏季天气炎热时工蜂会扇风来降温,蜂少脾多必然导致降温不全面,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加脾都要求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

忌:取光蜂蜜

取蜜是养蜂人的收获季节,本来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却高兴不起来,原来是取蜜后蜂群逃跑了,蜂群早不跑晚不跑,偏偏在取完蜜后跑,原因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取蜜出了问题,是不是蜜蜂在取蜜后都会跑呢?

显然不是,否则那里还有人养蜂,取蜜后蜜蜂逃跑的主要原因是你将蜂蜜都取完了,完全不给蜂群留口粮,如你是蜜蜂相信你也跑,因为留下来只有路一条。

忌:胡乱用

养蜂最怕遇到蜂病,但蜂病又是养蜂人始终无法绕开的问题,传染性强蜂病爆发起来可以在短时间摧毁一个养蜂场,有些新手在遇到蜂病时因焦急而胡乱用,往往因不对症而酿成大问题。

甚至本来没病的健康群都给弄成病群了,对此养蜂人尤其是养蜂新手在业余的时间里要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蜂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当蜂群发生疾病时不要着急用,先搞清楚蜜蜂患的什么病,然后再对症下。

忌:胡乱饲喂

蜜蜂的饲喂是养蜂的关键技术,饲喂是否正确与蜂群的发展必然相关,虽然蜜蜂的饲喂方法非常多,但从饲喂的目的来看大致可以简单的分为奖励饲喂和补助饲喂两种,奖励饲喂可以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

而补助饲喂可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很多养蜂新手在饲喂蜜蜂的时候完全没有章法,乱七八糟的饲喂一通,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但不能促进蜂群发展,甚至可能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忌:双王同箱

双王同箱是比较高端的养蜂技术,很多连蜜蜂的基本习性都没搞明白的新手也喜欢研究双王群,似乎搞好了双王群便是养好了蜜蜂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搞双王群。

一群蜂养好了也可以达到10框以上的强群,当然也不是说双王群就不能搞,但对新手来说的确不适合,事实上双王群多在越冬和春繁的时候组建,春繁过后也是会拆成一强一弱两个单王群,强群用于投入生产,弱群用于继续繁殖。

新手养蜜蜂技术2

一、收蜂技术

收蜂技术是指将蜂群收捕回来,事实上养蜂时很多情况都要用到收蜂技术,例如野外生存的野生蜂群可利用收蜂技术收捕回家饲养,自然分蜂时可利用收蜂技术将分蜂群及时收捕回来,尤其在野生蜂种资源丰富的山区掌握收蜂技术可源源不断的获取蜂群。

二、过箱技术

过箱技术是指将蜂群过箱到蜂箱中,这里的蜂箱可以是格子箱等传统蜂箱,也可以是活框蜂箱,但建议尽量用设计更科学且管理更方便的活框蜂箱,例如用活框蜂箱养中蜂取蜜时对蜂群几乎是零伤害,而圆桶等传统蜂箱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

三、分蜂技术

分蜂技术是指将一个蜂群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蜂群,从分蜂方式上看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自然分蜂后再将分蜂群收捕回来,而人工分蜂则是蜂群尚未自然分蜂就人工拆分蜂群,规模化养蜂建议采用可控性更强的人工分蜂。

四、并群技术

并群技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蜂群合并成一群,主要有直接并群和间接并群两种,其中直接并群是给两个蜂群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合并在一起,而间接并群是先将两个蜂群用纱布分隔在同一个蜂箱中,等群味完全混淆后再撤掉纱布让其自行合并成一群。

五、介王技术

介王技术是指给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主要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其中直接介王是给蜂王和蜂群都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将蜂王放入蜂群中,而间接介王是先将蜂王关在囚王笼或介王器中并放入蜂群,等蜂群接受新蜂王后再将蜂王释放出来。

六、育王技术

育王技术是指人工定向培育新蜂王,从作上看主要有自然育王和移虫育王两种,其中自然育王是用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蜂群来培育蜂王和雄蜂,而移虫育王则是利用工蜂小幼虫来批量培育蜂王,原理是工蜂三日龄内小幼虫一直吃蜂王浆也能发育成蜂王。

七、春繁技术

春繁技术是指早春快速恢复越冬蜂群的群势,原因是蜂群越冬后群势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若不及时恢复群势则无法有效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春繁的时间是当地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抖蜂紧脾后每天傍晚都对蜂群奖励饲喂一次。

八、秋繁技术

秋繁技术是指晚秋促使蜂群快速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不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而且还间接影响翌年春繁,秋繁的时间是当地全年一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提出蜂箱中的废旧巢脾后每天傍晚都奖励饲喂一次。

九、越冬技术

越冬技术是指确保蜂群能顺利越过寒冬,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越冬前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适龄越冬蜂,其二是越冬期要加强保温且务必确保宁寒勿热,其三是越冬期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饲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蜂群都可能越冬失败。

十、防病技术

防病技术是指对蜜蜂常见病害有一定的了解且能对症下,事实上蜜蜂病害一旦爆发起来稍不留神就可能导致蜂群灭亡甚至会波及全场蜂,这也是很多新手养蜂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例如中蜂爆发中蜂囊状幼虫病后若不及时处理对整个养蜂场都是毁灭性的`。

新手养蜜蜂技术3

1、购买蜂种

首先建议养殖中华蜜蜂蜂种,因为中华蜜蜂是生长的蜂种,能够完全适应当地环境和生存条件。一般建议直接当地购买蜂种,如果实在没地方购买,才选择异地购买。如果想笼蜂,必须找可靠熟悉的养蜂场购买,还应该选择有技术指导服务的养蜂场购买。

2、科学饲喂

这里的饲喂包括奖励饲喂和辅助饲喂,奖励饲喂是蜜蜂繁殖和生产中常用的技术,而辅助饲喂是蜜蜂在缺蜜期必须具备的饲喂技术,在这两种技术的搭配下,保证蜜蜂能够轻松越夏和越冬,同时在大流蜜期的时候夺取大蜜源或者繁殖更多的蜜蜂。

3、杜绝巢虫

中蜂的巢虫是可以杜绝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养殖强群,每年换脾,保持蜂多于脾,这是最基本的养殖中蜂技能,在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情况下,中蜂基本上不会长巢虫,蜜蜂的繁殖也会更好。

4、适时分蜂

如果想大规模的繁殖蜂群,那么分蜂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蜂群过强了繁殖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蜂群过弱了繁殖能力也不是最强的,最强的蜂群是群势在中上等的时候,所以我们如果要分蜂,也不好分出弱群,这样发展起来并没有我们蜂中等群势的快。

5、留住蜜蜂

养蜂人想要留住蜜蜂,要么有卵虫子脾,要么控制蜂王。蜂巢内有卵、有幼虫、有子脾,蜜蜂不会那么容易飞走,没有这些就要靠控制蜂王来保住蜂群了。养蜂人可以利用隔王片来锁住巢门口,让蜂王出不来但是工蜂可以工常进出。

6、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是了解蜂群的基本状况。首先是箱外观察蜜蜂,只要有进花粉,有出勤和巢门口有守卫蜂在扇风,都是属于正常情况。在天气晴朗,气温高的时候,才能开箱检查蜜蜂。检查巢脾要稳,速度要快,要有目的性的检查。

7、取蜜技巧

蜜蜂是要取蜜的,如果长期不取蜜,在蜜源稀少的地方我们可能一直都无法取到蜂蜜,蜜蜂在流蜜期存蜜,在缺蜜期吃蜜,蜂箱中还是没有蜂蜜。所以一般蜜蜂不是非常充分的地区想要获得蜂蜜的办法就是在缺蜜期采用代用饲料,流蜜期的时候将蜂蜜取走。

对于蜜源充足的地方而言,如果不及时取蜜,蜂箱中的蜂蜜多了蜂王没有地方产卵,大大减少了蜜蜂数量,而大量的蜂蜜存储在蜂箱中容易导致蜂群中的蜜蜂闲置下来,引发连续分蜂现象,蜂群越来越弱。所以在实际养殖中取蜜是非常关键的。

以上就是关于蜜蜂养殖方法技术介绍了,饲养蜜蜂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蜜蜂健康生长,产生更多的蜂蜜,我们一定要做好上述这些管理要点。关于蜜蜂养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1、蜂种知识:有中蜂和意蜂两种蜂种。2、生活习性:蜜蜂是典型的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3、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4、养蜂工具: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5、管理技术: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一、蜂种知识

1、中蜂

(1)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

(2)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意蜂

(1)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仅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也是生产花粉和蜂浆的理想蜂种。

(2)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二、生活习性

1、性

(1)蜜蜂是典型的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

(2)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2、筑巢性

(1)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

(2)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群居性

(1)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的群味来辨别异同。

(2)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4、储藏性

(1)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

(2)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

1、蜜源丰富

(1)蜜蜂的生存和繁殖离不开蜜源的支撑,如果附近的蜜源不足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就更不要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2、气候适宜

(1)蜜蜂对气候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3、环境安静

(1)蜜蜂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稳定发展,在嘈杂的地方蜂群无法安静的育虫和采花酿蜜,若蜂群受到惊扰甚至可能弃巢而逃.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偏僻且鲜有人畜打扰的地方。

4、敌害要少

(1)蜜蜂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例如胡蜂、蜘蛛、蛙类等都会捕杀蜜蜂,尤以胡蜂对蜜蜂的威胁,特别是夏秋季节胡蜂往往集中侵袭蜂群.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敌害少的地方。

四、养蜂工具

1、蜂箱

(1)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主要分为传统蜂箱和活框蜂箱两个大类,其中传统蜂箱有圆桶蜂箱、格子蜂箱等等.

(2)活框蜂箱则有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

2、巢基

(1)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人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

(2)蜂种不同巢础房眼的大小也不相同,养蜂时一定要选择与蜂种相对应的巢础。

3、蜂帽

(1)蜂帽是养蜂人管理蜂群时的保护工具,主要作用是防止养蜂人被蜜蜂蛰伤。

(2)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用白色尼龙纱制成,前端部分用有网眼的尼龙纱,使用时像戴帽子一样戴在头上。

4、其他

(1)养蜂工具的作用是提高养蜂效率,例如摇蜜机可快速将蜂蜜从巢脾上分离出来,而蜂扫则可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

(2)养蜂工具还有饲喂器、起刮刀、隔王板、囚王笼、移虫针等等。

五、管理技术

1、饲喂

(1)饲喂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具体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

(2)其中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奖励饲喂则是用于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2、分蜂

(1)分蜂是扩大蜜蜂种群数量的主要方式,具体可为分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

(2)其中自然分蜂是指蜂群分蜂后再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是在蜂群未自然分蜂之前便人工拆分蜂群。

3、并群

(1)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

(2)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4、育王

(1)蜂王是蜂群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成员,实蜂群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蜂王的质量。

(2)育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大量优质蜂王,因此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5、介王

(1)介王是指为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例如蜂群失王后要及时介入一只新蜂王以延续蜂群,否则蜂群可能因长期没有蜂王而逐渐灭亡。

(2)更换老弱病残蜂王时也要用到介王技术。

6、防病

蜂病防治一直都是蜜蜂养殖最重要的部分,一旦爆发病害轻者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全场蜂大量亡,因此要求养蜂人要了解蜜蜂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掌握防治方法。

关于蜜蜂要怎么养?冬天收回来的。目前养殖的蜜蜂主要有中蜂和意蜂,蜂种不同,饲养的方有异,但是在技术方面基本相通的,养蜂人的蜜蜂群,有部分是从野外收回来的,因为蜜蜂每年有两个时期容易产生分蜂,还有一种是出逃的蜂群,那么在冬天从野外收回来的蜜蜂要怎么养,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分蜂群,想要留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蜜蜂要怎么养

首先来说一下中蜂,中蜂的饲养方法有土养和活框养殖,对饲养环境没有太多讲究,因为中蜂对蜜源采集方面,种类广泛,所以目前养殖中蜂如此普遍。

中蜂土养是一种传统的饲养方式,已有很长的饲养历史,蜂具简便,不用投入太多时间管理,非常适合养蜂人员和一些年老的蜂农饲养,每年可以取蜜一到两次,在正常情况下,土养蜜蜂相比活框养殖的发展更为迅速。

中蜂活框养殖,是从引进意蜂后,才开始使用活框来饲养中蜂,活框养殖更加职业化,方便检查蜂群,易掌控蜂群分蜂,取蜜更方便,对病虫灾害能够及早发现,也比较好防治。

在来说一下意蜂,意蜂属于进口货,其特点显著,就是采集能力强,蜂蜜产量高,但是只针对大面积的蜜源,对零星蜜源不起作用,所以蜂蜜营养成分相对单一,意蜂相比于中蜂,沾染病虫的几率更高,所以饲养意蜂,不太适合长期定点饲养,需要外出追花夺蜜。

冬天收回来的蜜蜂该怎么养

说到收蜂,几乎每个养蜂人都有从野外收到蜂群的经历,但是在冬天还能收到的蜂群,还是比较少见的,很明显这不是分蜂群,根据蜂虫虫的养蜂经验来看,这应该是一群出逃的蜜蜂,要想留住,必须做好这几点。

冬天外界蜜源不多,天气寒冷,不利于蜜蜂出勤采集,所以这时候收回来的蜜蜂群必须要饲喂,然后在做好保温,如果家里还有其他蜂群,而且是强群,那么可以采用活框养殖,需要从其他强群抽取部分蜜子充足的蜂脾来给这群蜜蜂,让蜜蜂在有蜜有子环境里安全过冬。对于家里没有任何蜂群的人来说,只能使用土养,做好保温的情况下,加强饲喂,可以放到室内来饲养,这样蜜蜂比较容易过冬。

蜜蜂的常见品种

蜜蜂的品种很多,品种不同养殖的方式也不同,常见的蜜蜂品种有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蜜蜂、欧洲黑蜂。

蜜蜂的养殖技术

我们以中华蜜蜂为例,它的主要产品就是蜂蜜,其它的蜂产品种类很少,但一般养殖较简单。首先选择养殖场地,应远离工厂、矿山、公路、居住区及嘈杂地段,附近要有无污染的干净水源和充足开花植物。采用中蜂养殖标准蜂箱,所有蜂箱应注意前低后高、门开下方,便于清理。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添加少量奖励性饲喂方式,来培养蜂群。并且要做好病虫的防治,例如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等。

近年来养蜂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不少朋友希望加入到养蜂的行列中来。那么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养蜂技术。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养蜂技术吧。

养蜂的技术

养蜂技术一、蜂的购买

养蜂要先买蜂建场。买蜂的技术可以分为"九看一闻"。

1、看蜂数 买蜂的关键要买强蜂。强蜂繁殖陕,当年可分群和生产蜂蜜、蜂王浆。不要图便宜,买1~2框的弱群。初养蜂者要在春季蜂群出室时买4框以上的强势蜂。蜜蜂密密麻麻布满巢脾两面,才算一框蜂。

2、看蜂箱 有些卖蜂人将淘汰的破旧蜂箱随蜂卖出。破旧蜂箱尺寸不规格,千疮百孔,保温性,也不适于转地运蜂。

3、看子脾 正常封盖子脾整齐,全部封盖,如不封盖蜂房很多,夹杂在封盖房之间,养蜂人称之为"花花"脾,是患幼虫病的表现。不封盖蜂房成一直线或斜线,是因为巢虫在巢脾中间形成隧道,为害幼虫使之产生不封盖巢房。病蜂群不宜购买。

4、看蜂王 优良蜂王产卵力强,产卵圈大,几乎整张巢脾全产满卵。劣王产卵力,产卵圈小;老蜂王产卵力也,色泽发黑,体表绒毛脱落,残次蜂王有的缺翅、有的歪腹、有的瘸腿,都不宜选用。

5、看箱底 看蜂箱箱底有无白垩病幼虫的尸体,正常箱底清洁干净,无蜂,无幼虫尸体。如箱底蜂较多,有白垩病幼虫尸体,则不可购买。

6、看蜂螨寄生率 大蜂螨喜欢寄生雄蜂幼虫房内,弄破几个雄蜂房封盖,即可看到寄生蜂螨多少。小蜂螨喜欢寄生在工蜂幼虫房内,提出一框蜂脾,用手在框梁上磕几下,受到振动的小蜂螨即由房中爬出。大小蜂螨寄生率高的蜂群不宜购买,尤其小蜂螨难治,如不及时防治很容易垮场。

7、看巢门蜂出入多少 巢门蜜蜂熙来攘往,忙碌不停,出入蜂数多是正常蜂群。如巢门蜂出入很少,或巢门前蜂较多,要进一步开箱检查,排除病群和弱群。

8、看品种 根据养蜂地点和目的购买相应蜂品种。平原养意蜂较好,山区养中蜂较好,寒冷地区养耐寒品种,如东北黑蜂。以多采蜜为目的的养松丹1号或其他杂交种;以多采浆为目的的养浆蜂,如平湖浆蜂、肖山浆蜂等。

9、看蜂好蜇人否 蜂群之间暴烈程度有很大异。多数蜂群很温顺,很少蜇人,但也有个别蜂群好蜇人,打开蜂箱就迎面扑来数只蜇人,手一提框就被蜇,这样的蜂群不易管理,蜇了行人或小孩易引起,还是要买温顺的蜂群。

10、闻气味 打开正常蜂群蜂箱,气味清新,有蜜蜡香味,无不良气味。如嗅到臭味或酸腐味,多为幼虫病,万不可买。

养蜂技术二、人工分蜂技术

分蜂技术也是养蜂技术的关键所在。

1、均等分蜂技术

均等分蜂就是把一群蜂平均分为两群,两群都能在大流蜜期到来时发展强大。具体做法是;在距离当地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45天以前,把原群蜂箱向旁移出30-40厘米,另外在其对面30-40厘米处放一空蜂箱,把蜂群里的一半蜜蜂和巢脾连同蜂王放入空箱内,整理好两箱的蜂巢,经过半天左右,给无王蜂群诱入一只产卵王。飞翔蜂返巢时,就分别飞入这两箱内,如果其中一箱飞入的蜜蜂较少,可将它向原址移近些。 均等分蜂的缺点是使一个强群突然变成了两个弱群,它们需要经过一个多月的增殖才能投入生产。对于分出的新群不宜诱入王台,因为新蜂王要经过10余天才能产卵,这样就不能充分利用新分群的哺育力影响蜂群的发展,如果新蜂王婚飞时丢失,则损失更大。

2、不均等分蜂技术

不均等分蜂是从一群蜂中分出一部分蜜蜂和子脾,分成一强一弱两群。此法适合对发生分蜂热的蜂群采用。从发生分蜂热的蜂群中提出2-3框封盖子脾,一框蜜粉脾连同老蜂王放入一新蜂箱。放在离原群较远的地方,巢门用青草松松堵上,让蜜蜂慢慢咬开。检查原群,选留一个质量好的王台,其余王台全部割除,或者诱入人工培育的王台或产卵王。如果离流蜜期时间较长,可用封盖子脾把分出群逐步补强,否则可将分群与原群合并。

3、混合分蜂技术

混合分蜂是从几个蜂群中提出1-2框带幼蜂的封盖子脾,根据情况混合组成3-6框的分蜂群。次日给分蜂群诱入产卵蜂王或者成熟王台。亦可在春末夏初,当蜂群发展到10框蜂,6-8框子脾时,每隔6-7日从这样的蜂群里提出一框带蜂封盖子脾,混合组成新分群。距离大流蜜期15日左右,停止从10框群里提出子脾,以便它们在大流蜜期开始时,能发展到5-18框蜂的强群。

养蜂技术三、蜂场的选择

只有选择了好的蜂场才能获得好的蜂蜜。

1、地理位置及环境:蜂养殖只适于海拔600米左右,避开污染、噪音较多的地方。还要给蜜蜂创造一个空腹上飞、饱肚下飞的采集环境,选择光照充足、清静避北风的优良场所放养。

2、蜜粉源调查:购蜂之前,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蜂场周围有没有两个以上的主要蜜源,并且要求长年有辅助的蜜粉源,因为只有良好的辅助蜜粉源才能保证蜂群的正常繁养。

养蜂技术四、蜂用饲料配制

养蜂许掌握蜂的饲料配制技术,就算基本学成了养蜂技术。但也不要忘记养蜂过程中蜂病害的防治技术。

1、蔗糖(白糖)饲料。可用白糖浆直接喂蜂,适宜的使用时间是:越冬时,在一批封盖子出房前3天应停喂蔗糖,这样做的好处是:巢内越冬饲料已经过转化,但越冬适龄蜂未参加酿蜜,故可保持蜜蜂的活性和能量,延长蜜蜂寿命。

2、糖浆饲料。由蔗糖(红糖不能用,下同)加酸煮沸水解或加酶水解后获得。方法是:1公斤的蔗糖加1/2体积的水,再加0.5克的乳酸煮沸30分钟即可。

3、糖饼饲料。制作方法与制作转化糖浆的方法相似,做成糖饼进行喂饲。用蔗糖酶制成的糖饼质较柔软,保存期较长。上述后两种蜂蜜代用品已将蔗糖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蜜蜂能充分地吸收利用,用作越冬饲料,喂饲时不会引起盗蜂。

养蜂的准备工作

1 调查蜜源

可供蜜蜂采集花蜜、花粉的植物称蜜源植物。蜜源是养蜂生产的基础。在确定放蜂地点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花期等情况。能采集到大量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有:油料作物中的油菜;牧草绿肥中的草木犀、苜蓿;果树中的枣树;林木中的槐树;灌木中的荆条等。通常,一群蜜蜂大约需要2-4亩蜜源植物。还要了解清楚各种蜜源植物的开花期,以及历年放蜂产蜜的情况。放蜂地点应选在距离主要蜜源植物2公里以内的地点。蜂场离蜜源植物越近越好。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如湖泊、小溪、水渠等,以保证蜜蜂采水和养蜂人员生活用水。蜂场应选在地势平坦、干燥,向阳,东南方开阔,没有障碍物。西北面有小山坡或房屋、篱笆的位置。另外附近有高音喇叭、路灯、诱虫灯的地方不适于放蜂。

2 如何选购蜂群

选购蜂群必须根据当地的蜜源、气候等条件选择蜜蜂种类。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的平原地区,夏季干燥,有流蜜期较长的大蜜源,可以选择意大利蜂。东北的山区,冬季长而寒冷,春季短,主要蜜源花期早,可以选择耐寒能力强的东北黑蜂。如果当地位于山区,没有集中的大蜜源,可以选择中蜂。

选购蜂群的时间在早春,气温日益回升,并趋于稳定,蜜源植物开始开花时购买。这个时期购买,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当年见效也可以在夏、秋季节购买,但应当注意,当年至少还应有一个主要蜜源。这样,即使不能得到很多商品蜂蜜,至少能够保证蜂群越冬需要的饲料储备。注意,全年蜜源结束以后不宜买蜂。因为这时买蜂除了购买费用外,还要买糖喂蜂。越冬时,蜂群还可能亡。

购买蜂群还应注重蜂群品质,蜂王的年龄不要超过两年。

如果在夏、秋买蜂,选择当年的新王。质量好的蜂王,腹部大,尾部略尖,四翅六足健全,行动稳重。产卵面积大,而且整齐。品质好的工蜂个头大,颜色鲜亮,开箱提脾时,不到处乱爬,性情温顺。整个蜂群要健康无病,蜂群中蜜蜂的数量,早春不宜少于2框。夏秋应在5框以上,并有一定的子脾。例如,蜂量为5框的蜂群,应有子脾3-4框。其中,封盖子脾至少应占一半。此外还应注意,每张巢脾上,必须有蜂蜜脾0.5-1千克。巢脾不要过于陈旧,巢脾上不应有很多雄蜂房。

蜂群运回后,如果场地宽敞,蜂箱可以单箱排列。要求前排与后排错开,各排之间相距2-3米,蜂箱之间相距1-2米,便于蜜蜂认巢和人员管理。如果场地小,也可双箱并列。两箱一组,相距20厘米。排列蜂箱时,巢门方向一般朝南,也可朝东。注意,巢门不能朝西,以免下午的阳光直射巢门,使巢温过高。

3 预防蜂蜇

蜂蛰是蜜蜂的一种自卫本能,当管理动作粗暴,或站立在蜂箱前,阻挡蜂路时,或养蜂人员身上有异味,都会引起蜂蛰。蜂蜇对人没有害处,万一不慎被蛰,不要紧张地用手乱拍。要沉着地用手指甲刮去蛰刺。不要用手拔刺,以免使毒液更多地进入皮肤。被蛰的部位可以用水洗涤。随后涂一点氨水,或肥皂水。

蜜蜂养殖的营养要求

1.蜜蜂养殖需要的蛋白质

蜜蜂的蛋白质来源主要是花粉。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在幼虫的生长发育、蜂王产卵、工蜂腺体的发育和机能的行使,都不能缺少蛋白质。食物中缺乏了蛋白质,幼虫亡,幼蜂发育不良而失去利用价值,蜂王因不能得到充足的王浆而产卵率下降或停产,工蜂不能正常泌浆、泌蜡等。

2.蜜蜂养殖需要的脂类

蜜蜂的脂肪主要由糖类转化而来。蜜蜂体内的脂肪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幼虫生长发育、羽化以及供应能量等均有很大的作用。工蜂腹部的蜡腺所分泌的蜂蜡必须由糖类来合成。因此,强群内青年蜂愈多,泌蜡能力愈强,在造脾盛期,需用糖合成脂肪量愈多。

3.蜜蜂养殖需要的糖类

蜜蜂采集的花蜜主要成分是双糖,不能直接被蜜蜂利用,必须经过酿制成蜂蜜,即转化成葡萄糖、果糖这样的单糖,才可以利用。非活动期蜜蜂采食了双糖或多糖,会引起消化紊乱,产生下痢、大肚病等疾病,时造成大批亡,导致越冬失败。因此,蜂群内越冬饲料不足,应提早在秋末供给,让蜜蜂有把双糖转化成单糖的时间。蜜蜂从植物上采集的甘露蜜,含有多糖和大量杂质,不能作为越冬饲料。

糖类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工蜂的血糖含量降低到1%以下,就不能飞行。在正常情况下,蜜蜂的能源就是成熟的蜂蜜,蜜蜂不能很好地把花粉(蜂粮)作为能源。因此,巢内没有贮蜜而有蜂粮,越冬蜂因没有提供热能的蜂蜜而被冻。

4.蜜蜂养殖需要的矿物质

蜜蜂矿物质需要量不多,但不能缺少。矿物质的来源,一般是花蜜和花粉。如外界缺乏蜜粉源,只喂糖的蜂群,就应该注意对矿物质的人工补充。但饲料内矿物质补充不能过多,过多反而有不良的影响。

5.蜜蜂养殖需要的维生素

维生素需要量极少,但对调节蜜蜂新陈代谢、生理活动、生长发育和蜂群繁殖非常重要。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维生素B6、维生素H、维生素B11、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对保证和促进幼虫生长发育、组织器官机能增强、工蜂采集力和蜂王产卵力的提高、群体繁殖加快以及疾病的防治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在糖浆内加入适量的滤泡堆激素和维生素E,在早春饲喂蜂群,有利于为流蜜期到来培育出强壮的生产蜂群。

一、蜂种知识

1、中蜂: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意蜂: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但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同时也是生产花粉和蜂胶的理想蜂种,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二、生活习性

1、性:蜜蜂是典型的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其中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2、筑巢性: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事实上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另外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群居性: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的群味来辨别异同,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4、储食性: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

1、蜜源丰富:蜜蜂生存和繁衍都离不开蜜源的支撑,若附近蜜源匮乏蜜蜂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更别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因此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2、气候适宜:蜜蜂对气候虽然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因此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3、环境安静:蜜蜂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稳定的发展,在嘈杂的地方蜂群无法安静的育虫和采花酿蜜,若蜂群受到惊扰甚至可能弃巢而逃,因此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偏僻且鲜有人畜打扰的地方。

4、敌害要少:蜜蜂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例如胡蜂、蜘蛛、蛙类等都会捕杀蜜蜂,尤以胡蜂对蜜蜂的威胁,特别是夏秋季节胡蜂往往集中侵袭蜂群,因此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敌害少的地方。

四、养蜂工具

1、蜂箱: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主要分为传统蜂箱和活框蜂箱两个大类,其中传统蜂箱有圆桶蜂箱、格子蜂箱等等,而活框蜂箱则有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等。

2、巢础: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人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另外蜂种不同巢础房眼的大小也不相同,养蜂时一定要选择与蜂种相对应的巢础。

3、蜂帽:蜂帽是养蜂人管理蜂群时的保护工具,主要作用是防止养蜂人被蜜蜂蛰伤,目前养蜂人使用得最多的是用白色尼龙纱制成,前端部分用有网眼的尼龙纱,使用时像戴帽子一样戴在头上。

4、其他:养蜂工具的作用是提高养蜂效率,例如摇蜜机可快速将蜂蜜从巢脾上分离出来,而蜂扫则可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除此之外养蜂工具还有饲喂器、起刮刀、隔王板、囚王笼、移虫针等等。

五、管理技术

1、饲喂:饲喂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具体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其中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奖励饲喂则是用于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2、分蜂:分蜂是扩大蜜蜂种群数量的主要方式,具体可为分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其中自然分蜂是指蜂群分蜂后再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是在蜂群未自然分蜂之前便人工拆分蜂群。

3、并群: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4、育王:蜂王是蜂群最核心且最不可或缺的成员,事实上蜂群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蜂王的质量,育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大量优质蜂王,因此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5、介王:介王是指为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例如蜂群失王后要及时介入一只新蜂王以延续蜂群,否则蜂群可能因长期没有蜂王而逐渐灭亡,另外更换老弱病残蜂王时也要用到介王技术。

6、防病:蜂病防治一直都是蜜蜂养殖的重头戏,一旦爆发病害轻者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全场蜂大量亡,因此要求养蜂人要了解蜜蜂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掌握防治方法。

正确的养蜂技术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蜜蜂养殖在农村地区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养殖项目,经济价值好,在市场上也较受欢迎,于是很多朋友都纷纷咨询到,蜜蜂好不好养的问题。以下分享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1

步:挑好场地

想要发展养蜂首先要有合适的场地,尤其是定点饲养的中蜂更为重要,新手在挑选养蜂场地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条件。是养蜂场附近要有充足且相对连续的蜜源,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为3公里,超过3公里蜜蜂无法有效采集。第二是养蜂场附近的环境要安静,在嘈杂的环境如学校附近、旁、公路旁不适合养蜂。

第三是养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供蜂蜜采水,若没有则需要人工提供水源。第四是养蜂场附近的敌害要少,有人工饲养大型胡蜂的地方不适合养蜂。

第二步:选好蜂种

蜂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养殖规模的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蜂,其中意大利蜂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强、蜂蜜产量高但蜂蜜价格低,而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蜂蜜价格高但蜂蜜产量低,同时意大利蜂可追花逐蜜而中华蜜蜂多定点养殖。

因此在选择蜂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如当地的大宗蜜源丰富且处于平原地区则比较适合养意大利蜂,反之当地的零星蜜源较为丰富且处于多山地区则比较适合养中华蜜蜂。

第三步:管好蜂群

蜂群管理是养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虽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但可以简单的阐述一下每个季节的养蜂重点工作。春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春繁,蜂群只有通过春繁发展出强大的群势才能集中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

夏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降温,否则蜂群在渡夏的时候容易出现夏衰。秋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秋繁,蜂群只有通过秋繁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才能确保越冬安全。冬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保温,否则蜂群在越冬期可能因严寒而整群覆灭。

第四步:防好病害

病害防治是养蜂的重点工作,在疾病方面养蜂人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经常给蜂具消毒并及时清理蜂箱中,在饲喂时也可搭配一些蜂病的物来预防,蜂群发生疾病后首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切勿胡乱用,注意有传染性的蜂病要及时隔离治疗。

在敌害方面主要有蜂螨、巢虫、胡蜂等,蜂螨可以用杀螨1号、螨扑等在蜜蜂自然断子期进行防治,巢虫要及时淘汰蜂箱中的旧脾并选用、甲酸等熏蒸,胡蜂危害时养蜂人要协助蜜蜂进行抵御。

第五步:留好蜂粮

养蜂最开心的事情可能就是取蜜了,但在取蜜时一定要为蜂群留足口粮,否则蜂群极容易因缺蜜而飞逃,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便用白糖代替蜂蜜来饲喂蜜蜂,虽然用白糖饲喂蜂群在短时间内问题不大,但白糖毕竟没有蜂蜜那样丰富的营养,长期用白糖饲喂会导致蜜蜂营养不良。

最终结果往往不是多取那点蜂蜜就能弥补的,同时在这里建议大家尽量用活框蜂箱养蜂,传统土法养蜂在取蜜时根本就是杀鸡取卵,而活框养蜂则可以将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降到。

第六步:育好蜂王

蜂王是蜂群的核心,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的发展,新手在育王时虽然不能做到像少数养蜂场那样专业,但也可通过人工选择来培育较优质的蜂王,简单来说就是蜂群出现分蜂王台时保留优质蜂群中的王台,劣质蜂群中的王台全部销毁掉并换以优质蜂群的王台。

等换入的王台即将出台时将劣质蜂群的蜂王杀,同时劣质蜂群中的雄蜂房也要全部破坏掉,只保留优质蜂群中的雄蜂房,而且每隔一年能从外界引入一定量的蜂王来扩充本场蜂的基因库。

养殖蜜蜂技巧蜜蜂养殖怎么好?

蜂箱选择技巧:因为蜂箱长期露天放置,风吹、雨淋、日晒,蜜蜂在蜂箱里生活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必须符合蜂的生活习性,尺寸应标准统一,结构要坚固耐用。制造蜂箱的木料应选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应多以白松、椴木、桐木制造,南方以杉木制造。

蜜蜂繁殖:春天是蜜蜂生产繁殖期,"三天取一次蜂王浆",做好"移虫"工作,让蜜蜂的繁殖有一个规律性

蜜蜂养殖季节管理:春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养蜂同样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尤为重要。春季管理应该以气候为准,气温稳定在15℃开始,就要将蜜蜂搬运至一个花开盛泽,让蜜蜂有足够的花蜜可以采取。

春天,蜜蜂飞出越多说明蜂群越强、越健康。如果蜂箱很少有蜜蜂飞出,则应快速检查,及时处理。应选择天气状况良好,至少在8℃以上气温的中午开箱检查。

蜂箱管理:蜜蜂蜂箱一定要有一个记录,每一箱蜜蜂各有不同,我们应该采取"编号管理"的方式,就如同学校的学生要有一个学号,每个人得有一个号一样,这样,对于每一个蜂箱的具体情况都可以做到记录,对该蜂箱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及时有效的去处理,对症下,减少在管理大量蜜蜂时的弯路。

取蜂蜜时间:不易超过两很多朋友可能都想问"多久取一次蜂蜜最为恰当?",这次我们也咨询了两位养蜂人,他们的是"没有固定时间"。能否取蜂蜜,与蜜蜂产蜂蜜的量息息相关,产的多一年就可以多取几次,相反,产量少,蜜蜂自己不够吃,那就必须少取了。

蜂蜜的产量又与太多因素相关了,气候,花期,蜂群规模,是否有瘟疫等都影响着蜂蜜的产量。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土蜂一年取蜂蜜次,因为蜂蜜必须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时间越久,蜂蜜的水分越少。养殖场的蜂蜜,一年也不易超过4次,蜂群规模大,同时也意味着蜂群对蜂蜜的消耗大,蜂蜜取多了,蜜蜂自己不够吃,对蜜蜂的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

新手养蜂有哪些?

养蜂是一个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养蜂和没有技术的人养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除了技术以外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注意的。

忌:盲目贪群

贪群是很多新手养蜂最容易犯的错误,总以为蜂群数量多产量就高了,或者没有大几十群蜂似乎不好意思说是养蜂人,殊不知蜂蜜的总产量与蜜蜂的群数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什么必然关系,也不是做简单的乘法。

事实上从蜜蜂本身而言强群才是高产的基础,从来没有人说个多群便能高产,有些新手群势达到4~5框蜂便分群,最终结果是群数多了,管理难了,但根本看不到效益,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忌:胡乱加脾

胡乱加脾是新手经常犯的错误,甚至有些老手也会犯,似乎蜂箱中巢脾越多就表示蜂群越强大,事实上完全是错误的,任何时候蜂少脾多必出问题,冬季蜂少脾多不利于保温,夏季蜂少脾多不利于散热。

对于冬季不利于保温很多人可能较能理解,为什么夏季又不利于散热呢?原因是夏季天气炎热时工蜂会扇风来降温,蜂少脾多必然导致降温不全面,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加脾都要求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

忌:取光蜂蜜

取蜜是养蜂人的收获季节,本来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却高兴不起来,原来是取蜜后蜂群逃跑了,蜂群早不跑晚不跑,偏偏在取完蜜后跑,原因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取蜜出了问题,是不是蜜蜂在取蜜后都会跑呢?

显然不是,否则那里还有人养蜂,取蜜后蜜蜂逃跑的主要原因是你将蜂蜜都取完了,完全不给蜂群留口粮,如你是蜜蜂相信你也跑,因为留下来只有路一条。

忌:胡乱用

养蜂最怕遇到蜂病,但蜂病又是养蜂人始终无法绕开的问题,传染性强蜂病爆发起来可以在短时间摧毁一个养蜂场,有些新手在遇到蜂病时因焦急而胡乱用,往往因不对症而酿成大问题。

甚至本来没病的健康群都给弄成病群了,对此养蜂人尤其是养蜂新手在业余的时间里要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蜂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当蜂群发生疾病时不要着急用,先搞清楚蜜蜂患的什么病,然后再对症下。

忌:胡乱饲喂

蜜蜂的饲喂是养蜂的关键技术,饲喂是否正确与蜂群的发展必然相关,虽然蜜蜂的饲喂方法非常多,但从饲喂的目的来看大致可以简单的分为奖励饲喂和补助饲喂两种,奖励饲喂可以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

而补助饲喂可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很多养蜂新手在饲喂蜜蜂的时候完全没有章法,乱七八糟的饲喂一通,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但不能促进蜂群发展,甚至可能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忌:双王同箱

双王同箱是比较高端的养蜂技术,很多连蜜蜂的基本习性都没搞明白的新手也喜欢研究双王群,似乎搞好了双王群便是养好了蜜蜂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搞双王群。

一群蜂养好了也可以达到10框以上的强群,当然也不是说双王群就不能搞,但对新手来说的确不适合,事实上双王群多在越冬和春繁的时候组建,春繁过后也是会拆成一强一弱两个单王群,强群用于投入生产,弱群用于继续繁殖。

新手养蜜蜂技术2

一、收蜂技术

收蜂技术是指将蜂群收捕回来,事实上养蜂时很多情况都要用到收蜂技术,例如野外生存的野生蜂群可利用收蜂技术收捕回家饲养,自然分蜂时可利用收蜂技术将分蜂群及时收捕回来,尤其在野生蜂种资源丰富的山区掌握收蜂技术可源源不断的获取蜂群。

二、过箱技术

过箱技术是指将蜂群过箱到蜂箱中,这里的蜂箱可以是格子箱等传统蜂箱,也可以是活框蜂箱,但建议尽量用设计更科学且管理更方便的活框蜂箱,例如用活框蜂箱养中蜂取蜜时对蜂群几乎是零伤害,而圆桶等传统蜂箱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

三、分蜂技术

分蜂技术是指将一个蜂群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蜂群,从分蜂方式上看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自然分蜂后再将分蜂群收捕回来,而人工分蜂则是蜂群尚未自然分蜂就人工拆分蜂群,规模化养蜂建议采用可控性更强的人工分蜂。

四、并群技术

并群技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蜂群合并成一群,主要有直接并群和间接并群两种,其中直接并群是给两个蜂群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合并在一起,而间接并群是先将两个蜂群用纱布分隔在同一个蜂箱中,等群味完全混淆后再撤掉纱布让其自行合并成一群。

五、介王技术

介王技术是指给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主要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其中直接介王是给蜂王和蜂群都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将蜂王放入蜂群中,而间接介王是先将蜂王关在囚王笼或介王器中并放入蜂群,等蜂群接受新蜂王后再将蜂王释放出来。

六、育王技术

育王技术是指人工定向培育新蜂王,从作上看主要有自然育王和移虫育王两种,其中自然育王是用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蜂群来培育蜂王和雄蜂,而移虫育王则是利用工蜂小幼虫来批量培育蜂王,原理是工蜂三日龄内小幼虫一直吃蜂王浆也能发育成蜂王。

七、春繁技术

春繁技术是指早春快速恢复越冬蜂群的群势,原因是蜂群越冬后群势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若不及时恢复群势则无法有效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春繁的时间是当地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抖蜂紧脾后每天傍晚都对蜂群奖励饲喂一次。

八、秋繁技术

秋繁技术是指晚秋促使蜂群快速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不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而且还间接影响翌年春繁,秋繁的时间是当地全年一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提出蜂箱中的废旧巢脾后每天傍晚都奖励饲喂一次。

九、越冬技术

越冬技术是指确保蜂群能顺利越过寒冬,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越冬前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适龄越冬蜂,其二是越冬期要加强保温且务必确保宁寒勿热,其三是越冬期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饲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蜂群都可能越冬失败。

十、防病技术

防病技术是指对蜜蜂常见病害有一定的了解且能对症下,事实上蜜蜂病害一旦爆发起来稍不留神就可能导致蜂群灭亡甚至会波及全场蜂,这也是很多新手养蜂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例如中蜂爆发中蜂囊状幼虫病后若不及时处理对整个养蜂场都是毁灭性的`。

新手养蜜蜂技术3

1、购买蜂种

首先建议养殖中华蜜蜂蜂种,因为中华蜜蜂是生长的蜂种,能够完全适应当地环境和生存条件。一般建议直接当地购买蜂种,如果实在没地方购买,才选择异地购买。如果想笼蜂,必须找可靠熟悉的养蜂场购买,还应该选择有技术指导服务的养蜂场购买。

2、科学饲喂

这里的饲喂包括奖励饲喂和辅助饲喂,奖励饲喂是蜜蜂繁殖和生产中常用的技术,而辅助饲喂是蜜蜂在缺蜜期必须具备的饲喂技术,在这两种技术的搭配下,保证蜜蜂能够轻松越夏和越冬,同时在大流蜜期的时候夺取大蜜源或者繁殖更多的蜜蜂。

3、杜绝巢虫

中蜂的巢虫是可以杜绝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养殖强群,每年换脾,保持蜂多于脾,这是最基本的养殖中蜂技能,在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情况下,中蜂基本上不会长巢虫,蜜蜂的繁殖也会更好。

4、适时分蜂

如果想大规模的繁殖蜂群,那么分蜂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蜂群过强了繁殖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蜂群过弱了繁殖能力也不是最强的,最强的蜂群是群势在中上等的时候,所以我们如果要分蜂,也不好分出弱群,这样发展起来并没有我们蜂中等群势的快。

5、留住蜜蜂

养蜂人想要留住蜜蜂,要么有卵虫子脾,要么控制蜂王。蜂巢内有卵、有幼虫、有子脾,蜜蜂不会那么容易飞走,没有这些就要靠控制蜂王来保住蜂群了。养蜂人可以利用隔王片来锁住巢门口,让蜂王出不来但是工蜂可以工常进出。

6、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是了解蜂群的基本状况。首先是箱外观察蜜蜂,只要有进花粉,有出勤和巢门口有守卫蜂在扇风,都是属于正常情况。在天气晴朗,气温高的时候,才能开箱检查蜜蜂。检查巢脾要稳,速度要快,要有目的性的检查。

7、取蜜技巧

蜜蜂是要取蜜的,如果长期不取蜜,在蜜源稀少的地方我们可能一直都无法取到蜂蜜,蜜蜂在流蜜期存蜜,在缺蜜期吃蜜,蜂箱中还是没有蜂蜜。所以一般蜜蜂不是非常充分的地区想要获得蜂蜜的办法就是在缺蜜期采用代用饲料,流蜜期的时候将蜂蜜取走。

对于蜜源充足的地方而言,如果不及时取蜜,蜂箱中的蜂蜜多了蜂王没有地方产卵,大大减少了蜜蜂数量,而大量的蜂蜜存储在蜂箱中容易导致蜂群中的蜜蜂闲置下来,引发连续分蜂现象,蜂群越来越弱。所以在实际养殖中取蜜是非常关键的。

以上就是关于蜜蜂养殖方法技术介绍了,饲养蜜蜂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蜜蜂健康生长,产生更多的蜂蜜,我们一定要做好上述这些管理要点。关于蜜蜂养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1、蜂种知识:有中蜂和意蜂两种蜂种。2、生活习性:蜜蜂是典型的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3、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4、养蜂工具: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5、管理技术: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一、蜂种知识

1、中蜂

(1)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

(2)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意蜂

(1)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仅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也是生产花粉和蜂浆的理想蜂种。

(2)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二、生活习性

1、性

(1)蜜蜂是典型的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

(2)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2、筑巢性

(1)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

(2)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群居性

(1)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的群味来辨别异同。

(2)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4、储藏性

(1)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

(2)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

1、蜜源丰富

(1)蜜蜂的生存和繁殖离不开蜜源的支撑,如果附近的蜜源不足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就更不要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2、气候适宜

(1)蜜蜂对气候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3、环境安静

(1)蜜蜂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稳定发展,在嘈杂的地方蜂群无法安静的育虫和采花酿蜜,若蜂群受到惊扰甚至可能弃巢而逃.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偏僻且鲜有人畜打扰的地方。

4、敌害要少

(1)蜜蜂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例如胡蜂、蜘蛛、蛙类等都会捕杀蜜蜂,尤以胡蜂对蜜蜂的威胁,特别是夏秋季节胡蜂往往集中侵袭蜂群.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敌害少的地方。

四、养蜂工具

1、蜂箱

(1)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主要分为传统蜂箱和活框蜂箱两个大类,其中传统蜂箱有圆桶蜂箱、格子蜂箱等等.

(2)活框蜂箱则有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

2、巢基

(1)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人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

(2)蜂种不同巢础房眼的大小也不相同,养蜂时一定要选择与蜂种相对应的巢础。

3、蜂帽

(1)蜂帽是养蜂人管理蜂群时的保护工具,主要作用是防止养蜂人被蜜蜂蛰伤。

(2)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用白色尼龙纱制成,前端部分用有网眼的尼龙纱,使用时像戴帽子一样戴在头上。

4、其他

(1)养蜂工具的作用是提高养蜂效率,例如摇蜜机可快速将蜂蜜从巢脾上分离出来,而蜂扫则可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

(2)养蜂工具还有饲喂器、起刮刀、隔王板、囚王笼、移虫针等等。

五、管理技术

1、饲喂

(1)饲喂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具体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

(2)其中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奖励饲喂则是用于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2、分蜂

(1)分蜂是扩大蜜蜂种群数量的主要方式,具体可为分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

(2)其中自然分蜂是指蜂群分蜂后再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是在蜂群未自然分蜂之前便人工拆分蜂群。

3、并群

(1)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

(2)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4、育王

(1)蜂王是蜂群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成员,实蜂群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蜂王的质量。

(2)育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大量优质蜂王,因此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5、介王

(1)介王是指为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例如蜂群失王后要及时介入一只新蜂王以延续蜂群,否则蜂群可能因长期没有蜂王而逐渐灭亡。

(2)更换老弱病残蜂王时也要用到介王技术。

6、防病

蜂病防治一直都是蜜蜂养殖最重要的部分,一旦爆发病害轻者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全场蜂大量亡,因此要求养蜂人要了解蜜蜂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掌握防治方法。

关于蜜蜂要怎么养?冬天收回来的。目前养殖的蜜蜂主要有中蜂和意蜂,蜂种不同,饲养的方有异,但是在技术方面基本相通的,养蜂人的蜜蜂群,有部分是从野外收回来的,因为蜜蜂每年有两个时期容易产生分蜂,还有一种是出逃的蜂群,那么在冬天从野外收回来的蜜蜂要怎么养,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分蜂群,想要留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蜜蜂要怎么养

首先来说一下中蜂,中蜂的饲养方法有土养和活框养殖,对饲养环境没有太多讲究,因为中蜂对蜜源采集方面,种类广泛,所以目前养殖中蜂如此普遍。

中蜂土养是一种传统的饲养方式,已有很长的饲养历史,蜂具简便,不用投入太多时间管理,非常适合养蜂人员和一些年老的蜂农饲养,每年可以取蜜一到两次,在正常情况下,土养蜜蜂相比活框养殖的发展更为迅速。

中蜂活框养殖,是从引进意蜂后,才开始使用活框来饲养中蜂,活框养殖更加职业化,方便检查蜂群,易掌控蜂群分蜂,取蜜更方便,对病虫灾害能够及早发现,也比较好防治。

在来说一下意蜂,意蜂属于进口货,其特点显著,就是采集能力强,蜂蜜产量高,但是只针对大面积的蜜源,对零星蜜源不起作用,所以蜂蜜营养成分相对单一,意蜂相比于中蜂,沾染病虫的几率更高,所以饲养意蜂,不太适合长期定点饲养,需要外出追花夺蜜。

冬天收回来的蜜蜂该怎么养

说到收蜂,几乎每个养蜂人都有从野外收到蜂群的经历,但是在冬天还能收到的蜂群,还是比较少见的,很明显这不是分蜂群,根据蜂虫虫的养蜂经验来看,这应该是一群出逃的蜜蜂,要想留住,必须做好这几点。

冬天外界蜜源不多,天气寒冷,不利于蜜蜂出勤采集,所以这时候收回来的蜜蜂群必须要饲喂,然后在做好保温,如果家里还有其他蜂群,而且是强群,那么可以采用活框养殖,需要从其他强群抽取部分蜜子充足的蜂脾来给这群蜜蜂,让蜜蜂在有蜜有子环境里安全过冬。对于家里没有任何蜂群的人来说,只能使用土养,做好保温的情况下,加强饲喂,可以放到室内来饲养,这样蜜蜂比较容易过冬。

蜜蜂的常见品种

蜜蜂的品种很多,品种不同养殖的方式也不同,常见的蜜蜂品种有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蜜蜂、欧洲黑蜂。

蜜蜂的养殖技术

我们以中华蜜蜂为例,它的主要产品就是蜂蜜,其它的蜂产品种类很少,但一般养殖较简单。首先选择养殖场地,应远离工厂、矿山、公路、居住区及嘈杂地段,附近要有无污染的干净水源和充足开花植物。采用中蜂养殖标准蜂箱,所有蜂箱应注意前低后高、门开下方,便于清理。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添加少量奖励性饲喂方式,来培养蜂群。并且要做好病虫的防治,例如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等。

近年来养蜂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不少朋友希望加入到养蜂的行列中来。那么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养蜂技术。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养蜂技术吧。

养蜂的技术

养蜂技术一、蜂的购买

养蜂要先买蜂建场。买蜂的技术可以分为"九看一闻"。

1、看蜂数 买蜂的关键要买强蜂。强蜂繁殖陕,当年可分群和生产蜂蜜、蜂王浆。不要图便宜,买1~2框的弱群。初养蜂者要在春季蜂群出室时买4框以上的强势蜂。蜜蜂密密麻麻布满巢脾两面,才算一框蜂。

2、看蜂箱 有些卖蜂人将淘汰的破旧蜂箱随蜂卖出。破旧蜂箱尺寸不规格,千疮百孔,保温性,也不适于转地运蜂。

3、看子脾 正常封盖子脾整齐,全部封盖,如不封盖蜂房很多,夹杂在封盖房之间,养蜂人称之为"花花"脾,是患幼虫病的表现。不封盖蜂房成一直线或斜线,是因为巢虫在巢脾中间形成隧道,为害幼虫使之产生不封盖巢房。病蜂群不宜购买。

4、看蜂王 优良蜂王产卵力强,产卵圈大,几乎整张巢脾全产满卵。劣王产卵力,产卵圈小;老蜂王产卵力也,色泽发黑,体表绒毛脱落,残次蜂王有的缺翅、有的歪腹、有的瘸腿,都不宜选用。

5、看箱底 看蜂箱箱底有无白垩病幼虫的尸体,正常箱底清洁干净,无蜂,无幼虫尸体。如箱底蜂较多,有白垩病幼虫尸体,则不可购买。

6、看蜂螨寄生率 大蜂螨喜欢寄生雄蜂幼虫房内,弄破几个雄蜂房封盖,即可看到寄生蜂螨多少。小蜂螨喜欢寄生在工蜂幼虫房内,提出一框蜂脾,用手在框梁上磕几下,受到振动的小蜂螨即由房中爬出。大小蜂螨寄生率高的蜂群不宜购买,尤其小蜂螨难治,如不及时防治很容易垮场。

7、看巢门蜂出入多少 巢门蜜蜂熙来攘往,忙碌不停,出入蜂数多是正常蜂群。如巢门蜂出入很少,或巢门前蜂较多,要进一步开箱检查,排除病群和弱群。

8、看品种 根据养蜂地点和目的购买相应蜂品种。平原养意蜂较好,山区养中蜂较好,寒冷地区养耐寒品种,如东北黑蜂。以多采蜜为目的的养松丹1号或其他杂交种;以多采浆为目的的养浆蜂,如平湖浆蜂、肖山浆蜂等。

9、看蜂好蜇人否 蜂群之间暴烈程度有很大异。多数蜂群很温顺,很少蜇人,但也有个别蜂群好蜇人,打开蜂箱就迎面扑来数只蜇人,手一提框就被蜇,这样的蜂群不易管理,蜇了行人或小孩易引起,还是要买温顺的蜂群。

10、闻气味 打开正常蜂群蜂箱,气味清新,有蜜蜡香味,无不良气味。如嗅到臭味或酸腐味,多为幼虫病,万不可买。

养蜂技术二、人工分蜂技术

分蜂技术也是养蜂技术的关键所在。

1、均等分蜂技术

均等分蜂就是把一群蜂平均分为两群,两群都能在大流蜜期到来时发展强大。具体做法是;在距离当地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45天以前,把原群蜂箱向旁移出30-40厘米,另外在其对面30-40厘米处放一空蜂箱,把蜂群里的一半蜜蜂和巢脾连同蜂王放入空箱内,整理好两箱的蜂巢,经过半天左右,给无王蜂群诱入一只产卵王。飞翔蜂返巢时,就分别飞入这两箱内,如果其中一箱飞入的蜜蜂较少,可将它向原址移近些。 均等分蜂的缺点是使一个强群突然变成了两个弱群,它们需要经过一个多月的增殖才能投入生产。对于分出的新群不宜诱入王台,因为新蜂王要经过10余天才能产卵,这样就不能充分利用新分群的哺育力影响蜂群的发展,如果新蜂王婚飞时丢失,则损失更大。

2、不均等分蜂技术

不均等分蜂是从一群蜂中分出一部分蜜蜂和子脾,分成一强一弱两群。此法适合对发生分蜂热的蜂群采用。从发生分蜂热的蜂群中提出2-3框封盖子脾,一框蜜粉脾连同老蜂王放入一新蜂箱。放在离原群较远的地方,巢门用青草松松堵上,让蜜蜂慢慢咬开。检查原群,选留一个质量好的王台,其余王台全部割除,或者诱入人工培育的王台或产卵王。如果离流蜜期时间较长,可用封盖子脾把分出群逐步补强,否则可将分群与原群合并。

3、混合分蜂技术

混合分蜂是从几个蜂群中提出1-2框带幼蜂的封盖子脾,根据情况混合组成3-6框的分蜂群。次日给分蜂群诱入产卵蜂王或者成熟王台。亦可在春末夏初,当蜂群发展到10框蜂,6-8框子脾时,每隔6-7日从这样的蜂群里提出一框带蜂封盖子脾,混合组成新分群。距离大流蜜期15日左右,停止从10框群里提出子脾,以便它们在大流蜜期开始时,能发展到5-18框蜂的强群。

养蜂技术三、蜂场的选择

只有选择了好的蜂场才能获得好的蜂蜜。

1、地理位置及环境:蜂养殖只适于海拔600米左右,避开污染、噪音较多的地方。还要给蜜蜂创造一个空腹上飞、饱肚下飞的采集环境,选择光照充足、清静避北风的优良场所放养。

2、蜜粉源调查:购蜂之前,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蜂场周围有没有两个以上的主要蜜源,并且要求长年有辅助的蜜粉源,因为只有良好的辅助蜜粉源才能保证蜂群的正常繁养。

养蜂技术四、蜂用饲料配制

养蜂许掌握蜂的饲料配制技术,就算基本学成了养蜂技术。但也不要忘记养蜂过程中蜂病害的防治技术。

1、蔗糖(白糖)饲料。可用白糖浆直接喂蜂,适宜的使用时间是:越冬时,在一批封盖子出房前3天应停喂蔗糖,这样做的好处是:巢内越冬饲料已经过转化,但越冬适龄蜂未参加酿蜜,故可保持蜜蜂的活性和能量,延长蜜蜂寿命。

2、糖浆饲料。由蔗糖(红糖不能用,下同)加酸煮沸水解或加酶水解后获得。方法是:1公斤的蔗糖加1/2体积的水,再加0.5克的乳酸煮沸30分钟即可。

3、糖饼饲料。制作方法与制作转化糖浆的方法相似,做成糖饼进行喂饲。用蔗糖酶制成的糖饼质较柔软,保存期较长。上述后两种蜂蜜代用品已将蔗糖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蜜蜂能充分地吸收利用,用作越冬饲料,喂饲时不会引起盗蜂。

养蜂的准备工作

1 调查蜜源

可供蜜蜂采集花蜜、花粉的植物称蜜源植物。蜜源是养蜂生产的基础。在确定放蜂地点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花期等情况。能采集到大量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有:油料作物中的油菜;牧草绿肥中的草木犀、苜蓿;果树中的枣树;林木中的槐树;灌木中的荆条等。通常,一群蜜蜂大约需要2-4亩蜜源植物。还要了解清楚各种蜜源植物的开花期,以及历年放蜂产蜜的情况。放蜂地点应选在距离主要蜜源植物2公里以内的地点。蜂场离蜜源植物越近越好。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如湖泊、小溪、水渠等,以保证蜜蜂采水和养蜂人员生活用水。蜂场应选在地势平坦、干燥,向阳,东南方开阔,没有障碍物。西北面有小山坡或房屋、篱笆的位置。另外附近有高音喇叭、路灯、诱虫灯的地方不适于放蜂。

2 如何选购蜂群

选购蜂群必须根据当地的蜜源、气候等条件选择蜜蜂种类。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的平原地区,夏季干燥,有流蜜期较长的大蜜源,可以选择意大利蜂。东北的山区,冬季长而寒冷,春季短,主要蜜源花期早,可以选择耐寒能力强的东北黑蜂。如果当地位于山区,没有集中的大蜜源,可以选择中蜂。

选购蜂群的时间在早春,气温日益回升,并趋于稳定,蜜源植物开始开花时购买。这个时期购买,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当年见效也可以在夏、秋季节购买,但应当注意,当年至少还应有一个主要蜜源。这样,即使不能得到很多商品蜂蜜,至少能够保证蜂群越冬需要的饲料储备。注意,全年蜜源结束以后不宜买蜂。因为这时买蜂除了购买费用外,还要买糖喂蜂。越冬时,蜂群还可能亡。

购买蜂群还应注重蜂群品质,蜂王的年龄不要超过两年。

如果在夏、秋买蜂,选择当年的新王。质量好的蜂王,腹部大,尾部略尖,四翅六足健全,行动稳重。产卵面积大,而且整齐。品质好的工蜂个头大,颜色鲜亮,开箱提脾时,不到处乱爬,性情温顺。整个蜂群要健康无病,蜂群中蜜蜂的数量,早春不宜少于2框。夏秋应在5框以上,并有一定的子脾。例如,蜂量为5框的蜂群,应有子脾3-4框。其中,封盖子脾至少应占一半。此外还应注意,每张巢脾上,必须有蜂蜜脾0.5-1千克。巢脾不要过于陈旧,巢脾上不应有很多雄蜂房。

蜂群运回后,如果场地宽敞,蜂箱可以单箱排列。要求前排与后排错开,各排之间相距2-3米,蜂箱之间相距1-2米,便于蜜蜂认巢和人员管理。如果场地小,也可双箱并列。两箱一组,相距20厘米。排列蜂箱时,巢门方向一般朝南,也可朝东。注意,巢门不能朝西,以免下午的阳光直射巢门,使巢温过高。

3 预防蜂蜇

蜂蛰是蜜蜂的一种自卫本能,当管理动作粗暴,或站立在蜂箱前,阻挡蜂路时,或养蜂人员身上有异味,都会引起蜂蛰。蜂蜇对人没有害处,万一不慎被蛰,不要紧张地用手乱拍。要沉着地用手指甲刮去蛰刺。不要用手拔刺,以免使毒液更多地进入皮肤。被蛰的部位可以用水洗涤。随后涂一点氨水,或肥皂水。

蜜蜂养殖的营养要求

1.蜜蜂养殖需要的蛋白质

蜜蜂的蛋白质来源主要是花粉。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在幼虫的生长发育、蜂王产卵、工蜂腺体的发育和机能的行使,都不能缺少蛋白质。食物中缺乏了蛋白质,幼虫亡,幼蜂发育不良而失去利用价值,蜂王因不能得到充足的王浆而产卵率下降或停产,工蜂不能正常泌浆、泌蜡等。

2.蜜蜂养殖需要的脂类

蜜蜂的脂肪主要由糖类转化而来。蜜蜂体内的脂肪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幼虫生长发育、羽化以及供应能量等均有很大的作用。工蜂腹部的蜡腺所分泌的蜂蜡必须由糖类来合成。因此,强群内青年蜂愈多,泌蜡能力愈强,在造脾盛期,需用糖合成脂肪量愈多。

3.蜜蜂养殖需要的糖类

蜜蜂采集的花蜜主要成分是双糖,不能直接被蜜蜂利用,必须经过酿制成蜂蜜,即转化成葡萄糖、果糖这样的单糖,才可以利用。非活动期蜜蜂采食了双糖或多糖,会引起消化紊乱,产生下痢、大肚病等疾病,时造成大批亡,导致越冬失败。因此,蜂群内越冬饲料不足,应提早在秋末供给,让蜜蜂有把双糖转化成单糖的时间。蜜蜂从植物上采集的甘露蜜,含有多糖和大量杂质,不能作为越冬饲料。

糖类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工蜂的血糖含量降低到1%以下,就不能飞行。在正常情况下,蜜蜂的能源就是成熟的蜂蜜,蜜蜂不能很好地把花粉(蜂粮)作为能源。因此,巢内没有贮蜜而有蜂粮,越冬蜂因没有提供热能的蜂蜜而被冻。

4.蜜蜂养殖需要的矿物质

蜜蜂矿物质需要量不多,但不能缺少。矿物质的来源,一般是花蜜和花粉。如外界缺乏蜜粉源,只喂糖的蜂群,就应该注意对矿物质的人工补充。但饲料内矿物质补充不能过多,过多反而有不良的影响。

5.蜜蜂养殖需要的维生素

维生素需要量极少,但对调节蜜蜂新陈代谢、生理活动、生长发育和蜂群繁殖非常重要。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维生素B6、维生素H、维生素B11、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对保证和促进幼虫生长发育、组织器官机能增强、工蜂采集力和蜂王产卵力的提高、群体繁殖加快以及疾病的防治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在糖浆内加入适量的滤泡堆激素和维生素E,在早春饲喂蜂群,有利于为流蜜期到来培育出强壮的生产蜂群。

蜜蜂养殖技术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蜜蜂养殖在农村地区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养殖项目,经济价值好,在市场上也较受欢迎,于是很多朋友都纷纷咨询到,蜜蜂好不好养的问题。以下分享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1

步:挑好场地

想要发展养蜂首先要有合适的场地,尤其是定点饲养的中蜂更为重要,新手在挑选养蜂场地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条件。是养蜂场附近要有充足且相对连续的蜜源,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为3公里,超过3公里蜜蜂无法有效采集。第二是养蜂场附近的环境要安静,在嘈杂的环境如学校附近、旁、公路旁不适合养蜂。

第三是养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供蜂蜜采水,若没有则需要人工提供水源。第四是养蜂场附近的敌害要少,有人工饲养大型胡蜂的地方不适合养蜂。

第二步:选好蜂种

蜂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养殖规模的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蜂,其中意大利蜂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强、蜂蜜产量高但蜂蜜价格低,而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蜂蜜价格高但蜂蜜产量低,同时意大利蜂可追花逐蜜而中华蜜蜂多定点养殖。

因此在选择蜂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如当地的大宗蜜源丰富且处于平原地区则比较适合养意大利蜂,反之当地的零星蜜源较为丰富且处于多山地区则比较适合养中华蜜蜂。

第三步:管好蜂群

蜂群管理是养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虽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但可以简单的阐述一下每个季节的养蜂重点工作。春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春繁,蜂群只有通过春繁发展出强大的群势才能集中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

夏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降温,否则蜂群在渡夏的时候容易出现夏衰。秋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秋繁,蜂群只有通过秋繁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才能确保越冬安全。冬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保温,否则蜂群在越冬期可能因严寒而整群覆灭。

第四步:防好病害

病害防治是养蜂的重点工作,在疾病方面养蜂人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经常给蜂具消毒并及时清理蜂箱中,在饲喂时也可搭配一些蜂病的物来预防,蜂群发生疾病后首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切勿胡乱用,注意有传染性的蜂病要及时隔离治疗。

在敌害方面主要有蜂螨、巢虫、胡蜂等,蜂螨可以用杀螨1号、螨扑等在蜜蜂自然断子期进行防治,巢虫要及时淘汰蜂箱中的旧脾并选用、甲酸等熏蒸,胡蜂危害时养蜂人要协助蜜蜂进行抵御。

第五步:留好蜂粮

养蜂最开心的事情可能就是取蜜了,但在取蜜时一定要为蜂群留足口粮,否则蜂群极容易因缺蜜而飞逃,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便用白糖代替蜂蜜来饲喂蜜蜂,虽然用白糖饲喂蜂群在短时间内问题不大,但白糖毕竟没有蜂蜜那样丰富的营养,长期用白糖饲喂会导致蜜蜂营养不良。

最终结果往往不是多取那点蜂蜜就能弥补的,同时在这里建议大家尽量用活框蜂箱养蜂,传统土法养蜂在取蜜时根本就是杀鸡取卵,而活框养蜂则可以将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降到。

第六步:育好蜂王

蜂王是蜂群的核心,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的发展,新手在育王时虽然不能做到像少数养蜂场那样专业,但也可通过人工选择来培育较优质的蜂王,简单来说就是蜂群出现分蜂王台时保留优质蜂群中的王台,劣质蜂群中的王台全部销毁掉并换以优质蜂群的王台。

等换入的王台即将出台时将劣质蜂群的蜂王杀,同时劣质蜂群中的雄蜂房也要全部破坏掉,只保留优质蜂群中的雄蜂房,而且每隔一年能从外界引入一定量的蜂王来扩充本场蜂的基因库。

养殖蜜蜂技巧蜜蜂养殖怎么好?

蜂箱选择技巧:因为蜂箱长期露天放置,风吹、雨淋、日晒,蜜蜂在蜂箱里生活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必须符合蜂的生活习性,尺寸应标准统一,结构要坚固耐用。制造蜂箱的木料应选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应多以白松、椴木、桐木制造,南方以杉木制造。

蜜蜂繁殖:春天是蜜蜂生产繁殖期,"三天取一次蜂王浆",做好"移虫"工作,让蜜蜂的繁殖有一个规律性

蜜蜂养殖季节管理:春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养蜂同样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尤为重要。春季管理应该以气候为准,气温稳定在15℃开始,就要将蜜蜂搬运至一个花开盛泽,让蜜蜂有足够的花蜜可以采取。

春天,蜜蜂飞出越多说明蜂群越强、越健康。如果蜂箱很少有蜜蜂飞出,则应快速检查,及时处理。应选择天气状况良好,至少在8℃以上气温的中午开箱检查。

蜂箱管理:蜜蜂蜂箱一定要有一个记录,每一箱蜜蜂各有不同,我们应该采取"编号管理"的方式,就如同学校的学生要有一个学号,每个人得有一个号一样,这样,对于每一个蜂箱的具体情况都可以做到记录,对该蜂箱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及时有效的去处理,对症下,减少在管理大量蜜蜂时的弯路。

取蜂蜜时间:不易超过两很多朋友可能都想问"多久取一次蜂蜜最为恰当?",这次我们也咨询了两位养蜂人,他们的是"没有固定时间"。能否取蜂蜜,与蜜蜂产蜂蜜的量息息相关,产的多一年就可以多取几次,相反,产量少,蜜蜂自己不够吃,那就必须少取了。

蜂蜜的产量又与太多因素相关了,气候,花期,蜂群规模,是否有瘟疫等都影响着蜂蜜的产量。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土蜂一年取蜂蜜次,因为蜂蜜必须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时间越久,蜂蜜的水分越少。养殖场的蜂蜜,一年也不易超过4次,蜂群规模大,同时也意味着蜂群对蜂蜜的消耗大,蜂蜜取多了,蜜蜂自己不够吃,对蜜蜂的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

新手养蜂有哪些?

养蜂是一个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养蜂和没有技术的人养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除了技术以外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注意的。

忌:盲目贪群

贪群是很多新手养蜂最容易犯的错误,总以为蜂群数量多产量就高了,或者没有大几十群蜂似乎不好意思说是养蜂人,殊不知蜂蜜的总产量与蜜蜂的群数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什么必然关系,也不是做简单的乘法。

事实上从蜜蜂本身而言强群才是高产的基础,从来没有人说个多群便能高产,有些新手群势达到4~5框蜂便分群,最终结果是群数多了,管理难了,但根本看不到效益,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忌:胡乱加脾

胡乱加脾是新手经常犯的错误,甚至有些老手也会犯,似乎蜂箱中巢脾越多就表示蜂群越强大,事实上完全是错误的,任何时候蜂少脾多必出问题,冬季蜂少脾多不利于保温,夏季蜂少脾多不利于散热。

对于冬季不利于保温很多人可能较能理解,为什么夏季又不利于散热呢?原因是夏季天气炎热时工蜂会扇风来降温,蜂少脾多必然导致降温不全面,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加脾都要求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

忌:取光蜂蜜

取蜜是养蜂人的收获季节,本来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却高兴不起来,原来是取蜜后蜂群逃跑了,蜂群早不跑晚不跑,偏偏在取完蜜后跑,原因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取蜜出了问题,是不是蜜蜂在取蜜后都会跑呢?

显然不是,否则那里还有人养蜂,取蜜后蜜蜂逃跑的主要原因是你将蜂蜜都取完了,完全不给蜂群留口粮,如你是蜜蜂相信你也跑,因为留下来只有路一条。

忌:胡乱用

养蜂最怕遇到蜂病,但蜂病又是养蜂人始终无法绕开的问题,传染性强蜂病爆发起来可以在短时间摧毁一个养蜂场,有些新手在遇到蜂病时因焦急而胡乱用,往往因不对症而酿成大问题。

甚至本来没病的健康群都给弄成病群了,对此养蜂人尤其是养蜂新手在业余的时间里要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蜂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当蜂群发生疾病时不要着急用,先搞清楚蜜蜂患的什么病,然后再对症下。

忌:胡乱饲喂

蜜蜂的饲喂是养蜂的关键技术,饲喂是否正确与蜂群的发展必然相关,虽然蜜蜂的饲喂方法非常多,但从饲喂的目的来看大致可以简单的分为奖励饲喂和补助饲喂两种,奖励饲喂可以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

而补助饲喂可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很多养蜂新手在饲喂蜜蜂的时候完全没有章法,乱七八糟的饲喂一通,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但不能促进蜂群发展,甚至可能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忌:双王同箱

双王同箱是比较高端的养蜂技术,很多连蜜蜂的基本习性都没搞明白的新手也喜欢研究双王群,似乎搞好了双王群便是养好了蜜蜂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搞双王群。

一群蜂养好了也可以达到10框以上的强群,当然也不是说双王群就不能搞,但对新手来说的确不适合,事实上双王群多在越冬和春繁的时候组建,春繁过后也是会拆成一强一弱两个单王群,强群用于投入生产,弱群用于继续繁殖。

新手养蜜蜂技术2

一、收蜂技术

收蜂技术是指将蜂群收捕回来,事实上养蜂时很多情况都要用到收蜂技术,例如野外生存的野生蜂群可利用收蜂技术收捕回家饲养,自然分蜂时可利用收蜂技术将分蜂群及时收捕回来,尤其在野生蜂种资源丰富的山区掌握收蜂技术可源源不断的获取蜂群。

二、过箱技术

过箱技术是指将蜂群过箱到蜂箱中,这里的蜂箱可以是格子箱等传统蜂箱,也可以是活框蜂箱,但建议尽量用设计更科学且管理更方便的活框蜂箱,例如用活框蜂箱养中蜂取蜜时对蜂群几乎是零伤害,而圆桶等传统蜂箱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

三、分蜂技术

分蜂技术是指将一个蜂群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蜂群,从分蜂方式上看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自然分蜂后再将分蜂群收捕回来,而人工分蜂则是蜂群尚未自然分蜂就人工拆分蜂群,规模化养蜂建议采用可控性更强的人工分蜂。

四、并群技术

并群技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蜂群合并成一群,主要有直接并群和间接并群两种,其中直接并群是给两个蜂群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合并在一起,而间接并群是先将两个蜂群用纱布分隔在同一个蜂箱中,等群味完全混淆后再撤掉纱布让其自行合并成一群。

五、介王技术

介王技术是指给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主要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其中直接介王是给蜂王和蜂群都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将蜂王放入蜂群中,而间接介王是先将蜂王关在囚王笼或介王器中并放入蜂群,等蜂群接受新蜂王后再将蜂王释放出来。

六、育王技术

育王技术是指人工定向培育新蜂王,从作上看主要有自然育王和移虫育王两种,其中自然育王是用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蜂群来培育蜂王和雄蜂,而移虫育王则是利用工蜂小幼虫来批量培育蜂王,原理是工蜂三日龄内小幼虫一直吃蜂王浆也能发育成蜂王。

七、春繁技术

春繁技术是指早春快速恢复越冬蜂群的群势,原因是蜂群越冬后群势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若不及时恢复群势则无法有效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春繁的时间是当地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抖蜂紧脾后每天傍晚都对蜂群奖励饲喂一次。

八、秋繁技术

秋繁技术是指晚秋促使蜂群快速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不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而且还间接影响翌年春繁,秋繁的时间是当地全年一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提出蜂箱中的废旧巢脾后每天傍晚都奖励饲喂一次。

九、越冬技术

越冬技术是指确保蜂群能顺利越过寒冬,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越冬前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适龄越冬蜂,其二是越冬期要加强保温且务必确保宁寒勿热,其三是越冬期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饲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蜂群都可能越冬失败。

十、防病技术

防病技术是指对蜜蜂常见病害有一定的了解且能对症下,事实上蜜蜂病害一旦爆发起来稍不留神就可能导致蜂群灭亡甚至会波及全场蜂,这也是很多新手养蜂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例如中蜂爆发中蜂囊状幼虫病后若不及时处理对整个养蜂场都是毁灭性的`。

新手养蜜蜂技术3

1、购买蜂种

首先建议养殖中华蜜蜂蜂种,因为中华蜜蜂是生长的蜂种,能够完全适应当地环境和生存条件。一般建议直接当地购买蜂种,如果实在没地方购买,才选择异地购买。如果想笼蜂,必须找可靠熟悉的养蜂场购买,还应该选择有技术指导服务的养蜂场购买。

2、科学饲喂

这里的饲喂包括奖励饲喂和辅助饲喂,奖励饲喂是蜜蜂繁殖和生产中常用的技术,而辅助饲喂是蜜蜂在缺蜜期必须具备的饲喂技术,在这两种技术的搭配下,保证蜜蜂能够轻松越夏和越冬,同时在大流蜜期的时候夺取大蜜源或者繁殖更多的蜜蜂。

3、杜绝巢虫

中蜂的巢虫是可以杜绝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养殖强群,每年换脾,保持蜂多于脾,这是最基本的养殖中蜂技能,在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情况下,中蜂基本上不会长巢虫,蜜蜂的繁殖也会更好。

4、适时分蜂

如果想大规模的繁殖蜂群,那么分蜂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蜂群过强了繁殖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蜂群过弱了繁殖能力也不是最强的,最强的蜂群是群势在中上等的时候,所以我们如果要分蜂,也不好分出弱群,这样发展起来并没有我们蜂中等群势的快。

5、留住蜜蜂

养蜂人想要留住蜜蜂,要么有卵虫子脾,要么控制蜂王。蜂巢内有卵、有幼虫、有子脾,蜜蜂不会那么容易飞走,没有这些就要靠控制蜂王来保住蜂群了。养蜂人可以利用隔王片来锁住巢门口,让蜂王出不来但是工蜂可以工常进出。

6、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是了解蜂群的基本状况。首先是箱外观察蜜蜂,只要有进花粉,有出勤和巢门口有守卫蜂在扇风,都是属于正常情况。在天气晴朗,气温高的时候,才能开箱检查蜜蜂。检查巢脾要稳,速度要快,要有目的性的检查。

7、取蜜技巧

蜜蜂是要取蜜的,如果长期不取蜜,在蜜源稀少的地方我们可能一直都无法取到蜂蜜,蜜蜂在流蜜期存蜜,在缺蜜期吃蜜,蜂箱中还是没有蜂蜜。所以一般蜜蜂不是非常充分的地区想要获得蜂蜜的办法就是在缺蜜期采用代用饲料,流蜜期的时候将蜂蜜取走。

对于蜜源充足的地方而言,如果不及时取蜜,蜂箱中的蜂蜜多了蜂王没有地方产卵,大大减少了蜜蜂数量,而大量的蜂蜜存储在蜂箱中容易导致蜂群中的蜜蜂闲置下来,引发连续分蜂现象,蜂群越来越弱。所以在实际养殖中取蜜是非常关键的。

以上就是关于蜜蜂养殖方法技术介绍了,饲养蜜蜂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蜜蜂健康生长,产生更多的蜂蜜,我们一定要做好上述这些管理要点。关于蜜蜂养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1、蜂种知识:有中蜂和意蜂两种蜂种。2、生活习性:蜜蜂是典型的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3、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4、养蜂工具: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5、管理技术: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一、蜂种知识

1、中蜂

(1)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

(2)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意蜂

(1)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仅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也是生产花粉和蜂浆的理想蜂种。

(2)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二、生活习性

1、性

(1)蜜蜂是典型的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

(2)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2、筑巢性

(1)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

(2)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群居性

(1)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的群味来辨别异同。

(2)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4、储藏性

(1)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

(2)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

1、蜜源丰富

(1)蜜蜂的生存和繁殖离不开蜜源的支撑,如果附近的蜜源不足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就更不要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2、气候适宜

(1)蜜蜂对气候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3、环境安静

(1)蜜蜂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稳定发展,在嘈杂的地方蜂群无法安静的育虫和采花酿蜜,若蜂群受到惊扰甚至可能弃巢而逃.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偏僻且鲜有人畜打扰的地方。

4、敌害要少

(1)蜜蜂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例如胡蜂、蜘蛛、蛙类等都会捕杀蜜蜂,尤以胡蜂对蜜蜂的威胁,特别是夏秋季节胡蜂往往集中侵袭蜂群.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敌害少的地方。

四、养蜂工具

1、蜂箱

(1)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主要分为传统蜂箱和活框蜂箱两个大类,其中传统蜂箱有圆桶蜂箱、格子蜂箱等等.

(2)活框蜂箱则有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

2、巢基

(1)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人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

(2)蜂种不同巢础房眼的大小也不相同,养蜂时一定要选择与蜂种相对应的巢础。

3、蜂帽

(1)蜂帽是养蜂人管理蜂群时的保护工具,主要作用是防止养蜂人被蜜蜂蛰伤。

(2)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用白色尼龙纱制成,前端部分用有网眼的尼龙纱,使用时像戴帽子一样戴在头上。

4、其他

(1)养蜂工具的作用是提高养蜂效率,例如摇蜜机可快速将蜂蜜从巢脾上分离出来,而蜂扫则可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

(2)养蜂工具还有饲喂器、起刮刀、隔王板、囚王笼、移虫针等等。

五、管理技术

1、饲喂

(1)饲喂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具体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

(2)其中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奖励饲喂则是用于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2、分蜂

(1)分蜂是扩大蜜蜂种群数量的主要方式,具体可为分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

(2)其中自然分蜂是指蜂群分蜂后再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是在蜂群未自然分蜂之前便人工拆分蜂群。

3、并群

(1)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

(2)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4、育王

(1)蜂王是蜂群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成员,实蜂群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蜂王的质量。

(2)育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大量优质蜂王,因此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5、介王

(1)介王是指为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例如蜂群失王后要及时介入一只新蜂王以延续蜂群,否则蜂群可能因长期没有蜂王而逐渐灭亡。

(2)更换老弱病残蜂王时也要用到介王技术。

6、防病

蜂病防治一直都是蜜蜂养殖最重要的部分,一旦爆发病害轻者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全场蜂大量亡,因此要求养蜂人要了解蜜蜂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掌握防治方法。

关于蜜蜂要怎么养?冬天收回来的。目前养殖的蜜蜂主要有中蜂和意蜂,蜂种不同,饲养的方有异,但是在技术方面基本相通的,养蜂人的蜜蜂群,有部分是从野外收回来的,因为蜜蜂每年有两个时期容易产生分蜂,还有一种是出逃的蜂群,那么在冬天从野外收回来的蜜蜂要怎么养,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分蜂群,想要留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蜜蜂要怎么养

首先来说一下中蜂,中蜂的饲养方法有土养和活框养殖,对饲养环境没有太多讲究,因为中蜂对蜜源采集方面,种类广泛,所以目前养殖中蜂如此普遍。

中蜂土养是一种传统的饲养方式,已有很长的饲养历史,蜂具简便,不用投入太多时间管理,非常适合养蜂人员和一些年老的蜂农饲养,每年可以取蜜一到两次,在正常情况下,土养蜜蜂相比活框养殖的发展更为迅速。

中蜂活框养殖,是从引进意蜂后,才开始使用活框来饲养中蜂,活框养殖更加职业化,方便检查蜂群,易掌控蜂群分蜂,取蜜更方便,对病虫灾害能够及早发现,也比较好防治。

在来说一下意蜂,意蜂属于进口货,其特点显著,就是采集能力强,蜂蜜产量高,但是只针对大面积的蜜源,对零星蜜源不起作用,所以蜂蜜营养成分相对单一,意蜂相比于中蜂,沾染病虫的几率更高,所以饲养意蜂,不太适合长期定点饲养,需要外出追花夺蜜。

冬天收回来的蜜蜂该怎么养

说到收蜂,几乎每个养蜂人都有从野外收到蜂群的经历,但是在冬天还能收到的蜂群,还是比较少见的,很明显这不是分蜂群,根据蜂虫虫的养蜂经验来看,这应该是一群出逃的蜜蜂,要想留住,必须做好这几点。

冬天外界蜜源不多,天气寒冷,不利于蜜蜂出勤采集,所以这时候收回来的蜜蜂群必须要饲喂,然后在做好保温,如果家里还有其他蜂群,而且是强群,那么可以采用活框养殖,需要从其他强群抽取部分蜜子充足的蜂脾来给这群蜜蜂,让蜜蜂在有蜜有子环境里安全过冬。对于家里没有任何蜂群的人来说,只能使用土养,做好保温的情况下,加强饲喂,可以放到室内来饲养,这样蜜蜂比较容易过冬。

蜜蜂的常见品种

蜜蜂的品种很多,品种不同养殖的方式也不同,常见的蜜蜂品种有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蜜蜂、欧洲黑蜂。

蜜蜂的养殖技术

我们以中华蜜蜂为例,它的主要产品就是蜂蜜,其它的蜂产品种类很少,但一般养殖较简单。首先选择养殖场地,应远离工厂、矿山、公路、居住区及嘈杂地段,附近要有无污染的干净水源和充足开花植物。采用中蜂养殖标准蜂箱,所有蜂箱应注意前低后高、门开下方,便于清理。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添加少量奖励性饲喂方式,来培养蜂群。并且要做好病虫的防治,例如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等。

新手养蜜蜂技术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蜜蜂养殖在农村地区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养殖项目,经济价值好,在市场上也较受欢迎,于是很多朋友都纷纷咨询到,蜜蜂好不好养的问题。以下分享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1

步:挑好场地

想要发展养蜂首先要有合适的场地,尤其是定点饲养的中蜂更为重要,新手在挑选养蜂场地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条件。是养蜂场附近要有充足且相对连续的蜜源,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为3公里,超过3公里蜜蜂无法有效采集。第二是养蜂场附近的环境要安静,在嘈杂的环境如学校附近、旁、公路旁不适合养蜂。

第三是养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供蜂蜜采水,若没有则需要人工提供水源。第四是养蜂场附近的敌害要少,有人工饲养大型胡蜂的地方不适合养蜂。

第二步:选好蜂种

蜂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养殖规模的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蜂,其中意大利蜂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强、蜂蜜产量高但蜂蜜价格低,而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蜂蜜价格高但蜂蜜产量低,同时意大利蜂可追花逐蜜而中华蜜蜂多定点养殖。

因此在选择蜂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如当地的大宗蜜源丰富且处于平原地区则比较适合养意大利蜂,反之当地的零星蜜源较为丰富且处于多山地区则比较适合养中华蜜蜂。

第三步:管好蜂群

蜂群管理是养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虽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但可以简单的阐述一下每个季节的养蜂重点工作。春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春繁,蜂群只有通过春繁发展出强大的群势才能集中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

夏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降温,否则蜂群在渡夏的时候容易出现夏衰。秋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秋繁,蜂群只有通过秋繁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才能确保越冬安全。冬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保温,否则蜂群在越冬期可能因严寒而整群覆灭。

第四步:防好病害

病害防治是养蜂的重点工作,在疾病方面养蜂人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经常给蜂具消毒并及时清理蜂箱中,在饲喂时也可搭配一些蜂病的物来预防,蜂群发生疾病后首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切勿胡乱用,注意有传染性的蜂病要及时隔离治疗。

在敌害方面主要有蜂螨、巢虫、胡蜂等,蜂螨可以用杀螨1号、螨扑等在蜜蜂自然断子期进行防治,巢虫要及时淘汰蜂箱中的旧脾并选用、甲酸等熏蒸,胡蜂危害时养蜂人要协助蜜蜂进行抵御。

第五步:留好蜂粮

养蜂最开心的事情可能就是取蜜了,但在取蜜时一定要为蜂群留足口粮,否则蜂群极容易因缺蜜而飞逃,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便用白糖代替蜂蜜来饲喂蜜蜂,虽然用白糖饲喂蜂群在短时间内问题不大,但白糖毕竟没有蜂蜜那样丰富的营养,长期用白糖饲喂会导致蜜蜂营养不良。

最终结果往往不是多取那点蜂蜜就能弥补的,同时在这里建议大家尽量用活框蜂箱养蜂,传统土法养蜂在取蜜时根本就是杀鸡取卵,而活框养蜂则可以将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降到。

第六步:育好蜂王

蜂王是蜂群的核心,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的发展,新手在育王时虽然不能做到像少数养蜂场那样专业,但也可通过人工选择来培育较优质的蜂王,简单来说就是蜂群出现分蜂王台时保留优质蜂群中的王台,劣质蜂群中的王台全部销毁掉并换以优质蜂群的王台。

等换入的王台即将出台时将劣质蜂群的蜂王杀,同时劣质蜂群中的雄蜂房也要全部破坏掉,只保留优质蜂群中的雄蜂房,而且每隔一年能从外界引入一定量的蜂王来扩充本场蜂的基因库。

养殖蜜蜂技巧蜜蜂养殖怎么好?

蜂箱选择技巧:因为蜂箱长期露天放置,风吹、雨淋、日晒,蜜蜂在蜂箱里生活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必须符合蜂的生活习性,尺寸应标准统一,结构要坚固耐用。制造蜂箱的木料应选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应多以白松、椴木、桐木制造,南方以杉木制造。

蜜蜂繁殖:春天是蜜蜂生产繁殖期,"三天取一次蜂王浆",做好"移虫"工作,让蜜蜂的繁殖有一个规律性

蜜蜂养殖季节管理:春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养蜂同样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尤为重要。春季管理应该以气候为准,气温稳定在15℃开始,就要将蜜蜂搬运至一个花开盛泽,让蜜蜂有足够的花蜜可以采取。

春天,蜜蜂飞出越多说明蜂群越强、越健康。如果蜂箱很少有蜜蜂飞出,则应快速检查,及时处理。应选择天气状况良好,至少在8℃以上气温的中午开箱检查。

蜂箱管理:蜜蜂蜂箱一定要有一个记录,每一箱蜜蜂各有不同,我们应该采取"编号管理"的方式,就如同学校的学生要有一个学号,每个人得有一个号一样,这样,对于每一个蜂箱的具体情况都可以做到记录,对该蜂箱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及时有效的去处理,对症下,减少在管理大量蜜蜂时的弯路。

取蜂蜜时间:不易超过两很多朋友可能都想问"多久取一次蜂蜜最为恰当?",这次我们也咨询了两位养蜂人,他们的是"没有固定时间"。能否取蜂蜜,与蜜蜂产蜂蜜的量息息相关,产的多一年就可以多取几次,相反,产量少,蜜蜂自己不够吃,那就必须少取了。

蜂蜜的产量又与太多因素相关了,气候,花期,蜂群规模,是否有瘟疫等都影响着蜂蜜的产量。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土蜂一年取蜂蜜次,因为蜂蜜必须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时间越久,蜂蜜的水分越少。养殖场的蜂蜜,一年也不易超过4次,蜂群规模大,同时也意味着蜂群对蜂蜜的消耗大,蜂蜜取多了,蜜蜂自己不够吃,对蜜蜂的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

新手养蜂有哪些?

养蜂是一个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养蜂和没有技术的人养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除了技术以外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注意的。

忌:盲目贪群

贪群是很多新手养蜂最容易犯的错误,总以为蜂群数量多产量就高了,或者没有大几十群蜂似乎不好意思说是养蜂人,殊不知蜂蜜的总产量与蜜蜂的群数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什么必然关系,也不是做简单的乘法。

事实上从蜜蜂本身而言强群才是高产的基础,从来没有人说个多群便能高产,有些新手群势达到4~5框蜂便分群,最终结果是群数多了,管理难了,但根本看不到效益,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忌:胡乱加脾

胡乱加脾是新手经常犯的错误,甚至有些老手也会犯,似乎蜂箱中巢脾越多就表示蜂群越强大,事实上完全是错误的,任何时候蜂少脾多必出问题,冬季蜂少脾多不利于保温,夏季蜂少脾多不利于散热。

对于冬季不利于保温很多人可能较能理解,为什么夏季又不利于散热呢?原因是夏季天气炎热时工蜂会扇风来降温,蜂少脾多必然导致降温不全面,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加脾都要求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

忌:取光蜂蜜

取蜜是养蜂人的收获季节,本来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却高兴不起来,原来是取蜜后蜂群逃跑了,蜂群早不跑晚不跑,偏偏在取完蜜后跑,原因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取蜜出了问题,是不是蜜蜂在取蜜后都会跑呢?

显然不是,否则那里还有人养蜂,取蜜后蜜蜂逃跑的主要原因是你将蜂蜜都取完了,完全不给蜂群留口粮,如你是蜜蜂相信你也跑,因为留下来只有路一条。

忌:胡乱用

养蜂最怕遇到蜂病,但蜂病又是养蜂人始终无法绕开的问题,传染性强蜂病爆发起来可以在短时间摧毁一个养蜂场,有些新手在遇到蜂病时因焦急而胡乱用,往往因不对症而酿成大问题。

甚至本来没病的健康群都给弄成病群了,对此养蜂人尤其是养蜂新手在业余的时间里要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蜂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当蜂群发生疾病时不要着急用,先搞清楚蜜蜂患的什么病,然后再对症下。

忌:胡乱饲喂

蜜蜂的饲喂是养蜂的关键技术,饲喂是否正确与蜂群的发展必然相关,虽然蜜蜂的饲喂方法非常多,但从饲喂的目的来看大致可以简单的分为奖励饲喂和补助饲喂两种,奖励饲喂可以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

而补助饲喂可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很多养蜂新手在饲喂蜜蜂的时候完全没有章法,乱七八糟的饲喂一通,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但不能促进蜂群发展,甚至可能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忌:双王同箱

双王同箱是比较高端的养蜂技术,很多连蜜蜂的基本习性都没搞明白的新手也喜欢研究双王群,似乎搞好了双王群便是养好了蜜蜂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搞双王群。

一群蜂养好了也可以达到10框以上的强群,当然也不是说双王群就不能搞,但对新手来说的确不适合,事实上双王群多在越冬和春繁的时候组建,春繁过后也是会拆成一强一弱两个单王群,强群用于投入生产,弱群用于继续繁殖。

新手养蜜蜂技术2

一、收蜂技术

收蜂技术是指将蜂群收捕回来,事实上养蜂时很多情况都要用到收蜂技术,例如野外生存的野生蜂群可利用收蜂技术收捕回家饲养,自然分蜂时可利用收蜂技术将分蜂群及时收捕回来,尤其在野生蜂种资源丰富的山区掌握收蜂技术可源源不断的获取蜂群。

二、过箱技术

过箱技术是指将蜂群过箱到蜂箱中,这里的蜂箱可以是格子箱等传统蜂箱,也可以是活框蜂箱,但建议尽量用设计更科学且管理更方便的活框蜂箱,例如用活框蜂箱养中蜂取蜜时对蜂群几乎是零伤害,而圆桶等传统蜂箱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

三、分蜂技术

分蜂技术是指将一个蜂群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蜂群,从分蜂方式上看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自然分蜂后再将分蜂群收捕回来,而人工分蜂则是蜂群尚未自然分蜂就人工拆分蜂群,规模化养蜂建议采用可控性更强的人工分蜂。

四、并群技术

并群技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蜂群合并成一群,主要有直接并群和间接并群两种,其中直接并群是给两个蜂群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合并在一起,而间接并群是先将两个蜂群用纱布分隔在同一个蜂箱中,等群味完全混淆后再撤掉纱布让其自行合并成一群。

五、介王技术

介王技术是指给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主要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其中直接介王是给蜂王和蜂群都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将蜂王放入蜂群中,而间接介王是先将蜂王关在囚王笼或介王器中并放入蜂群,等蜂群接受新蜂王后再将蜂王释放出来。

六、育王技术

育王技术是指人工定向培育新蜂王,从作上看主要有自然育王和移虫育王两种,其中自然育王是用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蜂群来培育蜂王和雄蜂,而移虫育王则是利用工蜂小幼虫来批量培育蜂王,原理是工蜂三日龄内小幼虫一直吃蜂王浆也能发育成蜂王。

七、春繁技术

春繁技术是指早春快速恢复越冬蜂群的群势,原因是蜂群越冬后群势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若不及时恢复群势则无法有效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春繁的时间是当地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抖蜂紧脾后每天傍晚都对蜂群奖励饲喂一次。

八、秋繁技术

秋繁技术是指晚秋促使蜂群快速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不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而且还间接影响翌年春繁,秋繁的时间是当地全年一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提出蜂箱中的废旧巢脾后每天傍晚都奖励饲喂一次。

九、越冬技术

越冬技术是指确保蜂群能顺利越过寒冬,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越冬前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适龄越冬蜂,其二是越冬期要加强保温且务必确保宁寒勿热,其三是越冬期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饲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蜂群都可能越冬失败。

十、防病技术

防病技术是指对蜜蜂常见病害有一定的了解且能对症下,事实上蜜蜂病害一旦爆发起来稍不留神就可能导致蜂群灭亡甚至会波及全场蜂,这也是很多新手养蜂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例如中蜂爆发中蜂囊状幼虫病后若不及时处理对整个养蜂场都是毁灭性的`。

新手养蜜蜂技术3

1、购买蜂种

首先建议养殖中华蜜蜂蜂种,因为中华蜜蜂是生长的蜂种,能够完全适应当地环境和生存条件。一般建议直接当地购买蜂种,如果实在没地方购买,才选择异地购买。如果想笼蜂,必须找可靠熟悉的养蜂场购买,还应该选择有技术指导服务的养蜂场购买。

2、科学饲喂

这里的饲喂包括奖励饲喂和辅助饲喂,奖励饲喂是蜜蜂繁殖和生产中常用的技术,而辅助饲喂是蜜蜂在缺蜜期必须具备的饲喂技术,在这两种技术的搭配下,保证蜜蜂能够轻松越夏和越冬,同时在大流蜜期的时候夺取大蜜源或者繁殖更多的蜜蜂。

3、杜绝巢虫

中蜂的巢虫是可以杜绝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养殖强群,每年换脾,保持蜂多于脾,这是最基本的养殖中蜂技能,在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情况下,中蜂基本上不会长巢虫,蜜蜂的繁殖也会更好。

4、适时分蜂

如果想大规模的繁殖蜂群,那么分蜂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蜂群过强了繁殖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蜂群过弱了繁殖能力也不是最强的,最强的蜂群是群势在中上等的时候,所以我们如果要分蜂,也不好分出弱群,这样发展起来并没有我们蜂中等群势的快。

5、留住蜜蜂

养蜂人想要留住蜜蜂,要么有卵虫子脾,要么控制蜂王。蜂巢内有卵、有幼虫、有子脾,蜜蜂不会那么容易飞走,没有这些就要靠控制蜂王来保住蜂群了。养蜂人可以利用隔王片来锁住巢门口,让蜂王出不来但是工蜂可以工常进出。

6、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是了解蜂群的基本状况。首先是箱外观察蜜蜂,只要有进花粉,有出勤和巢门口有守卫蜂在扇风,都是属于正常情况。在天气晴朗,气温高的时候,才能开箱检查蜜蜂。检查巢脾要稳,速度要快,要有目的性的检查。

7、取蜜技巧

蜜蜂是要取蜜的,如果长期不取蜜,在蜜源稀少的地方我们可能一直都无法取到蜂蜜,蜜蜂在流蜜期存蜜,在缺蜜期吃蜜,蜂箱中还是没有蜂蜜。所以一般蜜蜂不是非常充分的地区想要获得蜂蜜的办法就是在缺蜜期采用代用饲料,流蜜期的时候将蜂蜜取走。

对于蜜源充足的地方而言,如果不及时取蜜,蜂箱中的蜂蜜多了蜂王没有地方产卵,大大减少了蜜蜂数量,而大量的蜂蜜存储在蜂箱中容易导致蜂群中的蜜蜂闲置下来,引发连续分蜂现象,蜂群越来越弱。所以在实际养殖中取蜜是非常关键的。

以上就是关于蜜蜂养殖方法技术介绍了,饲养蜜蜂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蜜蜂健康生长,产生更多的蜂蜜,我们一定要做好上述这些管理要点。关于蜜蜂养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养蜜蜂的技术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蜜蜂养殖在农村地区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养殖项目,经济价值好,在市场上也较受欢迎,于是很多朋友都纷纷咨询到,蜜蜂好不好养的问题。以下分享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1

步:挑好场地

想要发展养蜂首先要有合适的场地,尤其是定点饲养的中蜂更为重要,新手在挑选养蜂场地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条件。是养蜂场附近要有充足且相对连续的蜜源,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为3公里,超过3公里蜜蜂无法有效采集。第二是养蜂场附近的环境要安静,在嘈杂的环境如学校附近、旁、公路旁不适合养蜂。

第三是养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供蜂蜜采水,若没有则需要人工提供水源。第四是养蜂场附近的敌害要少,有人工饲养大型胡蜂的地方不适合养蜂。

第二步:选好蜂种

蜂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养殖规模的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蜂,其中意大利蜂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强、蜂蜜产量高但蜂蜜价格低,而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蜂蜜价格高但蜂蜜产量低,同时意大利蜂可追花逐蜜而中华蜜蜂多定点养殖。

因此在选择蜂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如当地的大宗蜜源丰富且处于平原地区则比较适合养意大利蜂,反之当地的零星蜜源较为丰富且处于多山地区则比较适合养中华蜜蜂。

第三步:管好蜂群

蜂群管理是养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虽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但可以简单的阐述一下每个季节的养蜂重点工作。春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春繁,蜂群只有通过春繁发展出强大的群势才能集中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

夏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降温,否则蜂群在渡夏的时候容易出现夏衰。秋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秋繁,蜂群只有通过秋繁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才能确保越冬安全。冬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保温,否则蜂群在越冬期可能因严寒而整群覆灭。

第四步:防好病害

病害防治是养蜂的重点工作,在疾病方面养蜂人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经常给蜂具消毒并及时清理蜂箱中,在饲喂时也可搭配一些蜂病的物来预防,蜂群发生疾病后首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切勿胡乱用,注意有传染性的蜂病要及时隔离治疗。

在敌害方面主要有蜂螨、巢虫、胡蜂等,蜂螨可以用杀螨1号、螨扑等在蜜蜂自然断子期进行防治,巢虫要及时淘汰蜂箱中的旧脾并选用、甲酸等熏蒸,胡蜂危害时养蜂人要协助蜜蜂进行抵御。

第五步:留好蜂粮

养蜂最开心的事情可能就是取蜜了,但在取蜜时一定要为蜂群留足口粮,否则蜂群极容易因缺蜜而飞逃,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便用白糖代替蜂蜜来饲喂蜜蜂,虽然用白糖饲喂蜂群在短时间内问题不大,但白糖毕竟没有蜂蜜那样丰富的营养,长期用白糖饲喂会导致蜜蜂营养不良。

最终结果往往不是多取那点蜂蜜就能弥补的,同时在这里建议大家尽量用活框蜂箱养蜂,传统土法养蜂在取蜜时根本就是杀鸡取卵,而活框养蜂则可以将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降到。

第六步:育好蜂王

蜂王是蜂群的核心,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的发展,新手在育王时虽然不能做到像少数养蜂场那样专业,但也可通过人工选择来培育较优质的蜂王,简单来说就是蜂群出现分蜂王台时保留优质蜂群中的王台,劣质蜂群中的王台全部销毁掉并换以优质蜂群的王台。

等换入的王台即将出台时将劣质蜂群的蜂王杀,同时劣质蜂群中的雄蜂房也要全部破坏掉,只保留优质蜂群中的雄蜂房,而且每隔一年能从外界引入一定量的蜂王来扩充本场蜂的基因库。

养殖蜜蜂技巧蜜蜂养殖怎么好?

蜂箱选择技巧:因为蜂箱长期露天放置,风吹、雨淋、日晒,蜜蜂在蜂箱里生活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必须符合蜂的生活习性,尺寸应标准统一,结构要坚固耐用。制造蜂箱的木料应选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应多以白松、椴木、桐木制造,南方以杉木制造。

蜜蜂繁殖:春天是蜜蜂生产繁殖期,"三天取一次蜂王浆",做好"移虫"工作,让蜜蜂的繁殖有一个规律性

蜜蜂养殖季节管理:春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养蜂同样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尤为重要。春季管理应该以气候为准,气温稳定在15℃开始,就要将蜜蜂搬运至一个花开盛泽,让蜜蜂有足够的花蜜可以采取。

春天,蜜蜂飞出越多说明蜂群越强、越健康。如果蜂箱很少有蜜蜂飞出,则应快速检查,及时处理。应选择天气状况良好,至少在8℃以上气温的中午开箱检查。

蜂箱管理:蜜蜂蜂箱一定要有一个记录,每一箱蜜蜂各有不同,我们应该采取"编号管理"的方式,就如同学校的学生要有一个学号,每个人得有一个号一样,这样,对于每一个蜂箱的具体情况都可以做到记录,对该蜂箱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及时有效的去处理,对症下,减少在管理大量蜜蜂时的弯路。

取蜂蜜时间:不易超过两很多朋友可能都想问"多久取一次蜂蜜最为恰当?",这次我们也咨询了两位养蜂人,他们的是"没有固定时间"。能否取蜂蜜,与蜜蜂产蜂蜜的量息息相关,产的多一年就可以多取几次,相反,产量少,蜜蜂自己不够吃,那就必须少取了。

蜂蜜的产量又与太多因素相关了,气候,花期,蜂群规模,是否有瘟疫等都影响着蜂蜜的产量。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土蜂一年取蜂蜜次,因为蜂蜜必须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时间越久,蜂蜜的水分越少。养殖场的蜂蜜,一年也不易超过4次,蜂群规模大,同时也意味着蜂群对蜂蜜的消耗大,蜂蜜取多了,蜜蜂自己不够吃,对蜜蜂的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

新手养蜂有哪些?

养蜂是一个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养蜂和没有技术的人养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除了技术以外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注意的。

忌:盲目贪群

贪群是很多新手养蜂最容易犯的错误,总以为蜂群数量多产量就高了,或者没有大几十群蜂似乎不好意思说是养蜂人,殊不知蜂蜜的总产量与蜜蜂的群数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什么必然关系,也不是做简单的乘法。

事实上从蜜蜂本身而言强群才是高产的基础,从来没有人说个多群便能高产,有些新手群势达到4~5框蜂便分群,最终结果是群数多了,管理难了,但根本看不到效益,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忌:胡乱加脾

胡乱加脾是新手经常犯的错误,甚至有些老手也会犯,似乎蜂箱中巢脾越多就表示蜂群越强大,事实上完全是错误的,任何时候蜂少脾多必出问题,冬季蜂少脾多不利于保温,夏季蜂少脾多不利于散热。

对于冬季不利于保温很多人可能较能理解,为什么夏季又不利于散热呢?原因是夏季天气炎热时工蜂会扇风来降温,蜂少脾多必然导致降温不全面,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加脾都要求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

忌:取光蜂蜜

取蜜是养蜂人的收获季节,本来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却高兴不起来,原来是取蜜后蜂群逃跑了,蜂群早不跑晚不跑,偏偏在取完蜜后跑,原因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取蜜出了问题,是不是蜜蜂在取蜜后都会跑呢?

显然不是,否则那里还有人养蜂,取蜜后蜜蜂逃跑的主要原因是你将蜂蜜都取完了,完全不给蜂群留口粮,如你是蜜蜂相信你也跑,因为留下来只有路一条。

忌:胡乱用

养蜂最怕遇到蜂病,但蜂病又是养蜂人始终无法绕开的问题,传染性强蜂病爆发起来可以在短时间摧毁一个养蜂场,有些新手在遇到蜂病时因焦急而胡乱用,往往因不对症而酿成大问题。

甚至本来没病的健康群都给弄成病群了,对此养蜂人尤其是养蜂新手在业余的时间里要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蜂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当蜂群发生疾病时不要着急用,先搞清楚蜜蜂患的什么病,然后再对症下。

忌:胡乱饲喂

蜜蜂的饲喂是养蜂的关键技术,饲喂是否正确与蜂群的发展必然相关,虽然蜜蜂的饲喂方法非常多,但从饲喂的目的来看大致可以简单的分为奖励饲喂和补助饲喂两种,奖励饲喂可以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

而补助饲喂可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很多养蜂新手在饲喂蜜蜂的时候完全没有章法,乱七八糟的饲喂一通,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但不能促进蜂群发展,甚至可能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忌:双王同箱

双王同箱是比较高端的养蜂技术,很多连蜜蜂的基本习性都没搞明白的新手也喜欢研究双王群,似乎搞好了双王群便是养好了蜜蜂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搞双王群。

一群蜂养好了也可以达到10框以上的强群,当然也不是说双王群就不能搞,但对新手来说的确不适合,事实上双王群多在越冬和春繁的时候组建,春繁过后也是会拆成一强一弱两个单王群,强群用于投入生产,弱群用于继续繁殖。

新手养蜜蜂技术2

一、收蜂技术

收蜂技术是指将蜂群收捕回来,事实上养蜂时很多情况都要用到收蜂技术,例如野外生存的野生蜂群可利用收蜂技术收捕回家饲养,自然分蜂时可利用收蜂技术将分蜂群及时收捕回来,尤其在野生蜂种资源丰富的山区掌握收蜂技术可源源不断的获取蜂群。

二、过箱技术

过箱技术是指将蜂群过箱到蜂箱中,这里的蜂箱可以是格子箱等传统蜂箱,也可以是活框蜂箱,但建议尽量用设计更科学且管理更方便的活框蜂箱,例如用活框蜂箱养中蜂取蜜时对蜂群几乎是零伤害,而圆桶等传统蜂箱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

三、分蜂技术

分蜂技术是指将一个蜂群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蜂群,从分蜂方式上看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自然分蜂后再将分蜂群收捕回来,而人工分蜂则是蜂群尚未自然分蜂就人工拆分蜂群,规模化养蜂建议采用可控性更强的人工分蜂。

四、并群技术

并群技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蜂群合并成一群,主要有直接并群和间接并群两种,其中直接并群是给两个蜂群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合并在一起,而间接并群是先将两个蜂群用纱布分隔在同一个蜂箱中,等群味完全混淆后再撤掉纱布让其自行合并成一群。

五、介王技术

介王技术是指给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主要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其中直接介王是给蜂王和蜂群都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将蜂王放入蜂群中,而间接介王是先将蜂王关在囚王笼或介王器中并放入蜂群,等蜂群接受新蜂王后再将蜂王释放出来。

六、育王技术

育王技术是指人工定向培育新蜂王,从作上看主要有自然育王和移虫育王两种,其中自然育王是用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蜂群来培育蜂王和雄蜂,而移虫育王则是利用工蜂小幼虫来批量培育蜂王,原理是工蜂三日龄内小幼虫一直吃蜂王浆也能发育成蜂王。

七、春繁技术

春繁技术是指早春快速恢复越冬蜂群的群势,原因是蜂群越冬后群势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若不及时恢复群势则无法有效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春繁的时间是当地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抖蜂紧脾后每天傍晚都对蜂群奖励饲喂一次。

八、秋繁技术

秋繁技术是指晚秋促使蜂群快速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不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而且还间接影响翌年春繁,秋繁的时间是当地全年一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提出蜂箱中的废旧巢脾后每天傍晚都奖励饲喂一次。

九、越冬技术

越冬技术是指确保蜂群能顺利越过寒冬,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越冬前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适龄越冬蜂,其二是越冬期要加强保温且务必确保宁寒勿热,其三是越冬期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饲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蜂群都可能越冬失败。

十、防病技术

防病技术是指对蜜蜂常见病害有一定的了解且能对症下,事实上蜜蜂病害一旦爆发起来稍不留神就可能导致蜂群灭亡甚至会波及全场蜂,这也是很多新手养蜂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例如中蜂爆发中蜂囊状幼虫病后若不及时处理对整个养蜂场都是毁灭性的`。

新手养蜜蜂技术3

1、购买蜂种

首先建议养殖中华蜜蜂蜂种,因为中华蜜蜂是生长的蜂种,能够完全适应当地环境和生存条件。一般建议直接当地购买蜂种,如果实在没地方购买,才选择异地购买。如果想笼蜂,必须找可靠熟悉的养蜂场购买,还应该选择有技术指导服务的养蜂场购买。

2、科学饲喂

这里的饲喂包括奖励饲喂和辅助饲喂,奖励饲喂是蜜蜂繁殖和生产中常用的技术,而辅助饲喂是蜜蜂在缺蜜期必须具备的饲喂技术,在这两种技术的搭配下,保证蜜蜂能够轻松越夏和越冬,同时在大流蜜期的时候夺取大蜜源或者繁殖更多的蜜蜂。

3、杜绝巢虫

中蜂的巢虫是可以杜绝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养殖强群,每年换脾,保持蜂多于脾,这是最基本的养殖中蜂技能,在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情况下,中蜂基本上不会长巢虫,蜜蜂的繁殖也会更好。

4、适时分蜂

如果想大规模的繁殖蜂群,那么分蜂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蜂群过强了繁殖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蜂群过弱了繁殖能力也不是最强的,最强的蜂群是群势在中上等的时候,所以我们如果要分蜂,也不好分出弱群,这样发展起来并没有我们蜂中等群势的快。

5、留住蜜蜂

养蜂人想要留住蜜蜂,要么有卵虫子脾,要么控制蜂王。蜂巢内有卵、有幼虫、有子脾,蜜蜂不会那么容易飞走,没有这些就要靠控制蜂王来保住蜂群了。养蜂人可以利用隔王片来锁住巢门口,让蜂王出不来但是工蜂可以工常进出。

6、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是了解蜂群的基本状况。首先是箱外观察蜜蜂,只要有进花粉,有出勤和巢门口有守卫蜂在扇风,都是属于正常情况。在天气晴朗,气温高的时候,才能开箱检查蜜蜂。检查巢脾要稳,速度要快,要有目的性的检查。

7、取蜜技巧

蜜蜂是要取蜜的,如果长期不取蜜,在蜜源稀少的地方我们可能一直都无法取到蜂蜜,蜜蜂在流蜜期存蜜,在缺蜜期吃蜜,蜂箱中还是没有蜂蜜。所以一般蜜蜂不是非常充分的地区想要获得蜂蜜的办法就是在缺蜜期采用代用饲料,流蜜期的时候将蜂蜜取走。

对于蜜源充足的地方而言,如果不及时取蜜,蜂箱中的蜂蜜多了蜂王没有地方产卵,大大减少了蜜蜂数量,而大量的蜂蜜存储在蜂箱中容易导致蜂群中的蜜蜂闲置下来,引发连续分蜂现象,蜂群越来越弱。所以在实际养殖中取蜜是非常关键的。

以上就是关于蜜蜂养殖方法技术介绍了,饲养蜜蜂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蜜蜂健康生长,产生更多的蜂蜜,我们一定要做好上述这些管理要点。关于蜜蜂养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1、蜂种知识:有中蜂和意蜂两种蜂种。2、生活习性:蜜蜂是典型的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3、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4、养蜂工具: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5、管理技术: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一、蜂种知识

1、中蜂

(1)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

(2)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意蜂

(1)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仅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也是生产花粉和蜂浆的理想蜂种。

(2)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二、生活习性

1、性

(1)蜜蜂是典型的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

(2)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2、筑巢性

(1)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

(2)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群居性

(1)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的群味来辨别异同。

(2)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4、储藏性

(1)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

(2)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

1、蜜源丰富

(1)蜜蜂的生存和繁殖离不开蜜源的支撑,如果附近的蜜源不足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就更不要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2、气候适宜

(1)蜜蜂对气候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3、环境安静

(1)蜜蜂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稳定发展,在嘈杂的地方蜂群无法安静的育虫和采花酿蜜,若蜂群受到惊扰甚至可能弃巢而逃.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偏僻且鲜有人畜打扰的地方。

4、敌害要少

(1)蜜蜂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例如胡蜂、蜘蛛、蛙类等都会捕杀蜜蜂,尤以胡蜂对蜜蜂的威胁,特别是夏秋季节胡蜂往往集中侵袭蜂群.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敌害少的地方。

四、养蜂工具

1、蜂箱

(1)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主要分为传统蜂箱和活框蜂箱两个大类,其中传统蜂箱有圆桶蜂箱、格子蜂箱等等.

(2)活框蜂箱则有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

2、巢基

(1)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人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

(2)蜂种不同巢础房眼的大小也不相同,养蜂时一定要选择与蜂种相对应的巢础。

3、蜂帽

(1)蜂帽是养蜂人管理蜂群时的保护工具,主要作用是防止养蜂人被蜜蜂蛰伤。

(2)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用白色尼龙纱制成,前端部分用有网眼的尼龙纱,使用时像戴帽子一样戴在头上。

4、其他

(1)养蜂工具的作用是提高养蜂效率,例如摇蜜机可快速将蜂蜜从巢脾上分离出来,而蜂扫则可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

(2)养蜂工具还有饲喂器、起刮刀、隔王板、囚王笼、移虫针等等。

五、管理技术

1、饲喂

(1)饲喂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具体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

(2)其中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奖励饲喂则是用于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2、分蜂

(1)分蜂是扩大蜜蜂种群数量的主要方式,具体可为分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

(2)其中自然分蜂是指蜂群分蜂后再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是在蜂群未自然分蜂之前便人工拆分蜂群。

3、并群

(1)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

(2)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4、育王

(1)蜂王是蜂群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成员,实蜂群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蜂王的质量。

(2)育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大量优质蜂王,因此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5、介王

(1)介王是指为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例如蜂群失王后要及时介入一只新蜂王以延续蜂群,否则蜂群可能因长期没有蜂王而逐渐灭亡。

(2)更换老弱病残蜂王时也要用到介王技术。

6、防病

蜂病防治一直都是蜜蜂养殖最重要的部分,一旦爆发病害轻者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全场蜂大量亡,因此要求养蜂人要了解蜜蜂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掌握防治方法。

关于蜜蜂要怎么养?冬天收回来的。目前养殖的蜜蜂主要有中蜂和意蜂,蜂种不同,饲养的方有异,但是在技术方面基本相通的,养蜂人的蜜蜂群,有部分是从野外收回来的,因为蜜蜂每年有两个时期容易产生分蜂,还有一种是出逃的蜂群,那么在冬天从野外收回来的蜜蜂要怎么养,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分蜂群,想要留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蜜蜂要怎么养

首先来说一下中蜂,中蜂的饲养方法有土养和活框养殖,对饲养环境没有太多讲究,因为中蜂对蜜源采集方面,种类广泛,所以目前养殖中蜂如此普遍。

中蜂土养是一种传统的饲养方式,已有很长的饲养历史,蜂具简便,不用投入太多时间管理,非常适合养蜂人员和一些年老的蜂农饲养,每年可以取蜜一到两次,在正常情况下,土养蜜蜂相比活框养殖的发展更为迅速。

中蜂活框养殖,是从引进意蜂后,才开始使用活框来饲养中蜂,活框养殖更加职业化,方便检查蜂群,易掌控蜂群分蜂,取蜜更方便,对病虫灾害能够及早发现,也比较好防治。

在来说一下意蜂,意蜂属于进口货,其特点显著,就是采集能力强,蜂蜜产量高,但是只针对大面积的蜜源,对零星蜜源不起作用,所以蜂蜜营养成分相对单一,意蜂相比于中蜂,沾染病虫的几率更高,所以饲养意蜂,不太适合长期定点饲养,需要外出追花夺蜜。

冬天收回来的蜜蜂该怎么养

说到收蜂,几乎每个养蜂人都有从野外收到蜂群的经历,但是在冬天还能收到的蜂群,还是比较少见的,很明显这不是分蜂群,根据蜂虫虫的养蜂经验来看,这应该是一群出逃的蜜蜂,要想留住,必须做好这几点。

冬天外界蜜源不多,天气寒冷,不利于蜜蜂出勤采集,所以这时候收回来的蜜蜂群必须要饲喂,然后在做好保温,如果家里还有其他蜂群,而且是强群,那么可以采用活框养殖,需要从其他强群抽取部分蜜子充足的蜂脾来给这群蜜蜂,让蜜蜂在有蜜有子环境里安全过冬。对于家里没有任何蜂群的人来说,只能使用土养,做好保温的情况下,加强饲喂,可以放到室内来饲养,这样蜜蜂比较容易过冬。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蜜蜂养殖在农村地区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养殖项目,经济价值好,在市场上也较受欢迎,于是很多朋友都纷纷咨询到,蜜蜂好不好养的问题。以下分享新手养蜜蜂技术大全。

新手养蜜蜂技术1

步:挑好场地

想要发展养蜂首先要有合适的场地,尤其是定点饲养的中蜂更为重要,新手在挑选养蜂场地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条件。是养蜂场附近要有充足且相对连续的蜜源,蜜蜂的有效采集半径为3公里,超过3公里蜜蜂无法有效采集。第二是养蜂场附近的环境要安静,在嘈杂的环境如学校附近、旁、公路旁不适合养蜂。

第三是养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供蜂蜜采水,若没有则需要人工提供水源。第四是养蜂场附近的敌害要少,有人工饲养大型胡蜂的地方不适合养蜂。

第二步:选好蜂种

蜂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养殖规模的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蜂,其中意大利蜂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强、蜂蜜产量高但蜂蜜价格低,而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蜂蜜价格高但蜂蜜产量低,同时意大利蜂可追花逐蜜而中华蜜蜂多定点养殖。

因此在选择蜂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如当地的大宗蜜源丰富且处于平原地区则比较适合养意大利蜂,反之当地的零星蜜源较为丰富且处于多山地区则比较适合养中华蜜蜂。

第三步:管好蜂群

蜂群管理是养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虽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但可以简单的阐述一下每个季节的养蜂重点工作。春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春繁,蜂群只有通过春繁发展出强大的群势才能集中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

夏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降温,否则蜂群在渡夏的时候容易出现夏衰。秋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秋繁,蜂群只有通过秋繁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才能确保越冬安全。冬季,养蜂的重点工作是保温,否则蜂群在越冬期可能因严寒而整群覆灭。

第四步:防好病害

病害防治是养蜂的重点工作,在疾病方面养蜂人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经常给蜂具消毒并及时清理蜂箱中,在饲喂时也可搭配一些蜂病的物来预防,蜂群发生疾病后首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切勿胡乱用,注意有传染性的蜂病要及时隔离治疗。

在敌害方面主要有蜂螨、巢虫、胡蜂等,蜂螨可以用杀螨1号、螨扑等在蜜蜂自然断子期进行防治,巢虫要及时淘汰蜂箱中的旧脾并选用、甲酸等熏蒸,胡蜂危害时养蜂人要协助蜜蜂进行抵御。

第五步:留好蜂粮

养蜂最开心的事情可能就是取蜜了,但在取蜜时一定要为蜂群留足口粮,否则蜂群极容易因缺蜜而飞逃,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便用白糖代替蜂蜜来饲喂蜜蜂,虽然用白糖饲喂蜂群在短时间内问题不大,但白糖毕竟没有蜂蜜那样丰富的营养,长期用白糖饲喂会导致蜜蜂营养不良。

最终结果往往不是多取那点蜂蜜就能弥补的,同时在这里建议大家尽量用活框蜂箱养蜂,传统土法养蜂在取蜜时根本就是杀鸡取卵,而活框养蜂则可以将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降到。

第六步:育好蜂王

蜂王是蜂群的核心,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的发展,新手在育王时虽然不能做到像少数养蜂场那样专业,但也可通过人工选择来培育较优质的蜂王,简单来说就是蜂群出现分蜂王台时保留优质蜂群中的王台,劣质蜂群中的王台全部销毁掉并换以优质蜂群的王台。

等换入的王台即将出台时将劣质蜂群的蜂王杀,同时劣质蜂群中的雄蜂房也要全部破坏掉,只保留优质蜂群中的雄蜂房,而且每隔一年能从外界引入一定量的蜂王来扩充本场蜂的基因库。

养殖蜜蜂技巧蜜蜂养殖怎么好?

蜂箱选择技巧:因为蜂箱长期露天放置,风吹、雨淋、日晒,蜜蜂在蜂箱里生活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必须符合蜂的生活习性,尺寸应标准统一,结构要坚固耐用。制造蜂箱的木料应选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应多以白松、椴木、桐木制造,南方以杉木制造。

蜜蜂繁殖:春天是蜜蜂生产繁殖期,"三天取一次蜂王浆",做好"移虫"工作,让蜜蜂的繁殖有一个规律性

蜜蜂养殖季节管理:春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养蜂同样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尤为重要。春季管理应该以气候为准,气温稳定在15℃开始,就要将蜜蜂搬运至一个花开盛泽,让蜜蜂有足够的花蜜可以采取。

春天,蜜蜂飞出越多说明蜂群越强、越健康。如果蜂箱很少有蜜蜂飞出,则应快速检查,及时处理。应选择天气状况良好,至少在8℃以上气温的中午开箱检查。

蜂箱管理:蜜蜂蜂箱一定要有一个记录,每一箱蜜蜂各有不同,我们应该采取"编号管理"的方式,就如同学校的学生要有一个学号,每个人得有一个号一样,这样,对于每一个蜂箱的具体情况都可以做到记录,对该蜂箱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及时有效的去处理,对症下,减少在管理大量蜜蜂时的弯路。

取蜂蜜时间:不易超过两很多朋友可能都想问"多久取一次蜂蜜最为恰当?",这次我们也咨询了两位养蜂人,他们的是"没有固定时间"。能否取蜂蜜,与蜜蜂产蜂蜜的量息息相关,产的多一年就可以多取几次,相反,产量少,蜜蜂自己不够吃,那就必须少取了。

蜂蜜的产量又与太多因素相关了,气候,花期,蜂群规模,是否有瘟疫等都影响着蜂蜜的产量。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土蜂一年取蜂蜜次,因为蜂蜜必须要有一个积淀的过程,时间越久,蜂蜜的水分越少。养殖场的蜂蜜,一年也不易超过4次,蜂群规模大,同时也意味着蜂群对蜂蜜的消耗大,蜂蜜取多了,蜜蜂自己不够吃,对蜜蜂的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

新手养蜂有哪些?

养蜂是一个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养蜂和没有技术的人养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除了技术以外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注意的。

忌:盲目贪群

贪群是很多新手养蜂最容易犯的错误,总以为蜂群数量多产量就高了,或者没有大几十群蜂似乎不好意思说是养蜂人,殊不知蜂蜜的总产量与蜜蜂的群数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什么必然关系,也不是做简单的乘法。

事实上从蜜蜂本身而言强群才是高产的基础,从来没有人说个多群便能高产,有些新手群势达到4~5框蜂便分群,最终结果是群数多了,管理难了,但根本看不到效益,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忌:胡乱加脾

胡乱加脾是新手经常犯的错误,甚至有些老手也会犯,似乎蜂箱中巢脾越多就表示蜂群越强大,事实上完全是错误的,任何时候蜂少脾多必出问题,冬季蜂少脾多不利于保温,夏季蜂少脾多不利于散热。

对于冬季不利于保温很多人可能较能理解,为什么夏季又不利于散热呢?原因是夏季天气炎热时工蜂会扇风来降温,蜂少脾多必然导致降温不全面,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加脾都要求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

忌:取光蜂蜜

取蜜是养蜂人的收获季节,本来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后却高兴不起来,原来是取蜜后蜂群逃跑了,蜂群早不跑晚不跑,偏偏在取完蜜后跑,原因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取蜜出了问题,是不是蜜蜂在取蜜后都会跑呢?

显然不是,否则那里还有人养蜂,取蜜后蜜蜂逃跑的主要原因是你将蜂蜜都取完了,完全不给蜂群留口粮,如你是蜜蜂相信你也跑,因为留下来只有路一条。

忌:胡乱用

养蜂最怕遇到蜂病,但蜂病又是养蜂人始终无法绕开的问题,传染性强蜂病爆发起来可以在短时间摧毁一个养蜂场,有些新手在遇到蜂病时因焦急而胡乱用,往往因不对症而酿成大问题。

甚至本来没病的健康群都给弄成病群了,对此养蜂人尤其是养蜂新手在业余的时间里要尽可能的多了解一些蜂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当蜂群发生疾病时不要着急用,先搞清楚蜜蜂患的什么病,然后再对症下。

忌:胡乱饲喂

蜜蜂的饲喂是养蜂的关键技术,饲喂是否正确与蜂群的发展必然相关,虽然蜜蜂的饲喂方法非常多,但从饲喂的目的来看大致可以简单的分为奖励饲喂和补助饲喂两种,奖励饲喂可以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

而补助饲喂可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很多养蜂新手在饲喂蜜蜂的时候完全没有章法,乱七八糟的饲喂一通,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但不能促进蜂群发展,甚至可能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忌:双王同箱

双王同箱是比较高端的养蜂技术,很多连蜜蜂的基本习性都没搞明白的新手也喜欢研究双王群,似乎搞好了双王群便是养好了蜜蜂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搞双王群。

一群蜂养好了也可以达到10框以上的强群,当然也不是说双王群就不能搞,但对新手来说的确不适合,事实上双王群多在越冬和春繁的时候组建,春繁过后也是会拆成一强一弱两个单王群,强群用于投入生产,弱群用于继续繁殖。

新手养蜜蜂技术2

一、收蜂技术

收蜂技术是指将蜂群收捕回来,事实上养蜂时很多情况都要用到收蜂技术,例如野外生存的野生蜂群可利用收蜂技术收捕回家饲养,自然分蜂时可利用收蜂技术将分蜂群及时收捕回来,尤其在野生蜂种资源丰富的山区掌握收蜂技术可源源不断的获取蜂群。

二、过箱技术

过箱技术是指将蜂群过箱到蜂箱中,这里的蜂箱可以是格子箱等传统蜂箱,也可以是活框蜂箱,但建议尽量用设计更科学且管理更方便的活框蜂箱,例如用活框蜂箱养中蜂取蜜时对蜂群几乎是零伤害,而圆桶等传统蜂箱取蜜时对蜂群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

三、分蜂技术

分蜂技术是指将一个蜂群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蜂群,从分蜂方式上看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自然分蜂后再将分蜂群收捕回来,而人工分蜂则是蜂群尚未自然分蜂就人工拆分蜂群,规模化养蜂建议采用可控性更强的人工分蜂。

四、并群技术

并群技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蜂群合并成一群,主要有直接并群和间接并群两种,其中直接并群是给两个蜂群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合并在一起,而间接并群是先将两个蜂群用纱布分隔在同一个蜂箱中,等群味完全混淆后再撤掉纱布让其自行合并成一群。

五、介王技术

介王技术是指给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主要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其中直接介王是给蜂王和蜂群都喷洒蜂蜜水或糖浆后直接将蜂王放入蜂群中,而间接介王是先将蜂王关在囚王笼或介王器中并放入蜂群,等蜂群接受新蜂王后再将蜂王释放出来。

六、育王技术

育王技术是指人工定向培育新蜂王,从作上看主要有自然育王和移虫育王两种,其中自然育王是用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蜂群来培育蜂王和雄蜂,而移虫育王则是利用工蜂小幼虫来批量培育蜂王,原理是工蜂三日龄内小幼虫一直吃蜂王浆也能发育成蜂王。

七、春繁技术

春繁技术是指早春快速恢复越冬蜂群的群势,原因是蜂群越冬后群势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若不及时恢复群势则无法有效利用春季丰富的蜜源,春繁的时间是当地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抖蜂紧脾后每天傍晚都对蜂群奖励饲喂一次。

八、秋繁技术

秋繁技术是指晚秋促使蜂群快速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不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而且还间接影响翌年春繁,秋繁的时间是当地全年一个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体方法是提出蜂箱中的废旧巢脾后每天傍晚都奖励饲喂一次。

九、越冬技术

越冬技术是指确保蜂群能顺利越过寒冬,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越冬前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适龄越冬蜂,其二是越冬期要加强保温且务必确保宁寒勿热,其三是越冬期蜂群中必须有足够多的饲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蜂群都可能越冬失败。

十、防病技术

防病技术是指对蜜蜂常见病害有一定的了解且能对症下,事实上蜜蜂病害一旦爆发起来稍不留神就可能导致蜂群灭亡甚至会波及全场蜂,这也是很多新手养蜂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例如中蜂爆发中蜂囊状幼虫病后若不及时处理对整个养蜂场都是毁灭性的`。

新手养蜜蜂技术3

1、购买蜂种

首先建议养殖中华蜜蜂蜂种,因为中华蜜蜂是生长的蜂种,能够完全适应当地环境和生存条件。一般建议直接当地购买蜂种,如果实在没地方购买,才选择异地购买。如果想笼蜂,必须找可靠熟悉的养蜂场购买,还应该选择有技术指导服务的养蜂场购买。

2、科学饲喂

这里的饲喂包括奖励饲喂和辅助饲喂,奖励饲喂是蜜蜂繁殖和生产中常用的技术,而辅助饲喂是蜜蜂在缺蜜期必须具备的饲喂技术,在这两种技术的搭配下,保证蜜蜂能够轻松越夏和越冬,同时在大流蜜期的时候夺取大蜜源或者繁殖更多的蜜蜂。

3、杜绝巢虫

中蜂的巢虫是可以杜绝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养殖强群,每年换脾,保持蜂多于脾,这是最基本的养殖中蜂技能,在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情况下,中蜂基本上不会长巢虫,蜜蜂的繁殖也会更好。

4、适时分蜂

如果想大规模的繁殖蜂群,那么分蜂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蜂群过强了繁殖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蜂群过弱了繁殖能力也不是最强的,最强的蜂群是群势在中上等的时候,所以我们如果要分蜂,也不好分出弱群,这样发展起来并没有我们蜂中等群势的快。

5、留住蜜蜂

养蜂人想要留住蜜蜂,要么有卵虫子脾,要么控制蜂王。蜂巢内有卵、有幼虫、有子脾,蜜蜂不会那么容易飞走,没有这些就要靠控制蜂王来保住蜂群了。养蜂人可以利用隔王片来锁住巢门口,让蜂王出不来但是工蜂可以工常进出。

6、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是了解蜂群的基本状况。首先是箱外观察蜜蜂,只要有进花粉,有出勤和巢门口有守卫蜂在扇风,都是属于正常情况。在天气晴朗,气温高的时候,才能开箱检查蜜蜂。检查巢脾要稳,速度要快,要有目的性的检查。

7、取蜜技巧

蜜蜂是要取蜜的,如果长期不取蜜,在蜜源稀少的地方我们可能一直都无法取到蜂蜜,蜜蜂在流蜜期存蜜,在缺蜜期吃蜜,蜂箱中还是没有蜂蜜。所以一般蜜蜂不是非常充分的地区想要获得蜂蜜的办法就是在缺蜜期采用代用饲料,流蜜期的时候将蜂蜜取走。

对于蜜源充足的地方而言,如果不及时取蜜,蜂箱中的蜂蜜多了蜂王没有地方产卵,大大减少了蜜蜂数量,而大量的蜂蜜存储在蜂箱中容易导致蜂群中的蜜蜂闲置下来,引发连续分蜂现象,蜂群越来越弱。所以在实际养殖中取蜜是非常关键的。

以上就是关于蜜蜂养殖方法技术介绍了,饲养蜜蜂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蜜蜂健康生长,产生更多的蜂蜜,我们一定要做好上述这些管理要点。关于蜜蜂养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1、蜂种知识:有中蜂和意蜂两种蜂种。2、生活习性:蜜蜂是典型的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3、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4、养蜂工具: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5、管理技术: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一、蜂种知识

1、中蜂

(1)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

(2)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意蜂

(1)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仅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也是生产花粉和蜂浆的理想蜂种。

(2)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二、生活习性

1、性

(1)蜜蜂是典型的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

(2)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2、筑巢性

(1)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

(2)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群居性

(1)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的群味来辨别异同。

(2)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4、储藏性

(1)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

(2)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

1、蜜源丰富

(1)蜜蜂的生存和繁殖离不开蜜源的支撑,如果附近的蜜源不足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就更不要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2、气候适宜

(1)蜜蜂对气候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3、环境安静

(1)蜜蜂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稳定发展,在嘈杂的地方蜂群无法安静的育虫和采花酿蜜,若蜂群受到惊扰甚至可能弃巢而逃.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偏僻且鲜有人畜打扰的地方。

4、敌害要少

(1)蜜蜂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例如胡蜂、蜘蛛、蛙类等都会捕杀蜜蜂,尤以胡蜂对蜜蜂的威胁,特别是夏秋季节胡蜂往往集中侵袭蜂群.

(2)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敌害少的地方。

四、养蜂工具

1、蜂箱

(1)蜂箱的作用是为蜂群提供繁衍生息的处所,主要分为传统蜂箱和活框蜂箱两个大类,其中传统蜂箱有圆桶蜂箱、格子蜂箱等等.

(2)活框蜂箱则有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

2、巢基

(1)巢础是人工制造的蜜蜂巢房的房基,主要有蜡制巢础和塑料巢础两种,目前养蜂人主要使用的是蜡制巢础.

(2)蜂种不同巢础房眼的大小也不相同,养蜂时一定要选择与蜂种相对应的巢础。

3、蜂帽

(1)蜂帽是养蜂人管理蜂群时的保护工具,主要作用是防止养蜂人被蜜蜂蛰伤。

(2)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是用白色尼龙纱制成,前端部分用有网眼的尼龙纱,使用时像戴帽子一样戴在头上。

4、其他

(1)养蜂工具的作用是提高养蜂效率,例如摇蜜机可快速将蜂蜜从巢脾上分离出来,而蜂扫则可清扫巢脾上附着的蜜蜂.

(2)养蜂工具还有饲喂器、起刮刀、隔王板、囚王笼、移虫针等等。

五、管理技术

1、饲喂

(1)饲喂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具体可分为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两种。

(2)其中补助饲喂是给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而奖励饲喂则是用于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幼虫。

2、分蜂

(1)分蜂是扩大蜜蜂种群数量的主要方式,具体可为分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

(2)其中自然分蜂是指蜂群分蜂后再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是在蜂群未自然分蜂之前便人工拆分蜂群。

3、并群

(1)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

(2)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并群是指将两群或多群合并成一群,例如蜂群过于弱小且无单独成群的价值时可将其合并到其他蜂群中,另外在大流蜜到来之前也可将多个弱群合并成一个群势较为强大的生产群

4、育王

(1)蜂王是蜂群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成员,实蜂群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蜂王的质量。

(2)育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大量优质蜂王,因此规模化养蜂场一般都会定向培育优质蜂王。

5、介王

(1)介王是指为蜂群重新介入一只新蜂王,例如蜂群失王后要及时介入一只新蜂王以延续蜂群,否则蜂群可能因长期没有蜂王而逐渐灭亡。

(2)更换老弱病残蜂王时也要用到介王技术。

6、防病

蜂病防治一直都是蜜蜂养殖最重要的部分,一旦爆发病害轻者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全场蜂大量亡,因此要求养蜂人要了解蜜蜂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掌握防治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