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戒子书曾国藩书籍 曾国藩家书诫子书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诫子书

1. 诫子书的阅读和答案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家诸葛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下面是我整理的《诫子书》一文的阅读理解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对《诫子书》一文有更深的理解。

戒子书曾国藩书籍 曾国藩家书诫子书戒子书曾国藩书籍 曾国藩家书诫子书


戒子书曾国藩书籍 曾国藩家书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 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6分)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④则不能励精⑤,险躁⑥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操守,品德。②淡泊:不追求名利。③宁静:安静,集中精力。④慢:,过度;慢,怠惰。⑤励精:振奋精神。⑥险躁:暴躁,与“宁静”相对而言。⑦接世:接触,承担事务。

1.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老师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 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3分)

2.《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分)

答案:

1.学习和做人。

2.可以围绕全文总谈,也可以就某一名句而谈,但不要脱文而空谈。

2. 诫子书的阅读和答案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家诸葛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下面是我整理的《诫子书》一文的阅读理解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对《诫子书》一文有更深的理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 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5313764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6分)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④则不能励精⑤,险躁⑥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①行:操守,品德。②淡泊:不追求名利。

③宁静:安静,集中精力。④慢:,过度;慢,怠惰。

⑤励精:振奋精神。⑥险躁:暴躁,与“宁静”相对而言。

⑦接世:接触,承担事务。1.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老师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 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

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3分)2.《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分)答案:1.学习和做人。

2.可以围绕全文总谈,也可以就某一名句而谈,但不要脱文而空谈。

3. 诫子书 阅读答案

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答:【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4. 诸葛亮的《诫子书》阅读答案 (原文略)

1C,夫是举手发语词,不翻译

2 1)以平静来修养身性,用勤俭来培养品德

2)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3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险躁.

4对偶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5同意 网上曾经看过这个问题,用来回答你也正合适

少年读到诸葛孔明“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总觉得虚伪,对于鲁迅评价三国“状诸葛机智而近妖。”一句颇为赞赏。年近30,品味此句,忽而觉得是至理良言。

之所以从前觉得诸葛虚伪,是以为他在走终南捷径,假装归隐,所谓“卧龙”,实则包含抱负和野心,比如他时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如此一个有才能的人,如何甘心在襄阳隆中种地?是因为时机未到,未逢明主。所谓时势造人,在不适合的时候,做事情不顺利,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里,做什么都要失败。所以唯有淡泊,淡泊是一种潇洒和洒脱,是一种看清了的欲走还留,是微微地笑。在艰难的乱世里,谁能说老于林老泉下不是一种理想的人生,诸如陶潜的不为三斗米折腰的洒脱,去种菊南山下,难道一味的是消极的?

宁静是和谐,宁静是找到自己的过程。真正的明白自己是什么,找到自己的快乐所在,这样的状态是安静的自足的也是自在的。是几于道和真人的。也是找到了自己的佛。

唯有淡泊和舍弃,才能得到和超脱。唯有宁静和沉默,才能明白道理和自己。等到自我修炼成熟和时机成熟了,就是另外的样子了。所谓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

大隐有自我,就无所谓自我人间,所以明志。不会被别人左右,只会以自己的志向和魅力、机智去折服影响别人,实现目标。唯有宁静过后,才能走入喧嚣,去面对杂音和干扰,这个时候的态度是济世的,是改变苍生的,是积极地面对世界,求解,是以坚实和坚韧的自我去影响世界。

文人的情怀多是外儒内道的,对立统一的。只有多一点淡泊才能明白些自己,只有多一些宁静才能知道远方。

~~~~~~~加油

5. 《诫子书》阅读理解

君子的品行,一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6. 《诫子书》阅读理解

原发布者:15859000866

《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答: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

曾国藩诫子书的介绍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这是一个令曾国藩悲痛的日子。15年前的今天曾国藩的父亲了,当天,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他对纪泽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 诫子书其实是曾国藩的遗书,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训。

《诫子书》和《曾国藩家书》中两位父同对子女们寄予了那些期望?

无论是这两本书的写法不一样,但是都希望子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他想告诉儿子的是这样做:“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曾国藩都有哪些书?

曾国藩的书.

处世,办事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内心如通达明理,如有神助.

我建议你读曾国藩的《挺经》,这一方面能让你更清楚的活在这个世上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做到什么。然后读《日记》,里面对于人生的把握很深入透骨。如果你来了兴趣可以继续读《家书》。

市面上的曾国藩书籍很多,很杂,我访遍长沙各大书店,后选择的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曾国藩全典》,售价49.9元,设计较古朴,文字无赘言。

《挺经》《日记》《家书》

《曾国藩全典》

教子日课曾国藩翻译及原文

曾国藩《诫子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现在将要与你们永别,特将以下四条教给你们兄弟。

诫子书 核心

《诫子书》核心有四条,“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其一,慎独而心安;

慎独是儒家的修身之本,是养心之法。“吾日三省吾身”说得就是慎独,它的内涵是自省自警,内外一致。古人认为人生在世要表里如一,哪怕无人所见的时候,也有鬼神觉察,我们在独处的时候能像在人前一样自律,才算做人有了根本。

做人问心无愧则无悔无怨,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此可养大丈夫浩然之气。曾国藩告诉后人,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

其二,主敬则身强;

这条适合现代人多多修炼,我看网上很多人都有敷衍、消极、怠惰的情绪,有人说这是自我的个性,其实不如说是自我的放纵。

要知道,真正的个性自由是强大的。做人做事如果能保持恭敬如一、不敷衍的态度,那么,“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人的身心都会是健康强壮。

其三,求仁则人悦;

曾国藩这是在告诉子女要求仁得仁,“仁”是人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人生在世,只有“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才能无往不利。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8个字:

利他是的利己。

其四,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是在说一个“勤”字,一勤天下无难事,曾国藩指出,“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

曾国藩家书与诫子书的有什么异同之处?

曾国藩家书与诫子书的有什么异同之处?

不同:

诸葛亮《诫子书》是三国时期,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清代,收录的是曾国藩与家人的往来书信。

相同:

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学习和做人。

供参考。

我觉得提问者可能是: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诫子书的异同之处。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与家人的往来书信

曾国藩诫子书:其实是曾国藩的遗书,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