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_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英语

孙子兵法: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什么意思?

关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故事: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派兵攻打鲁国。这时曹刿拜见鲁庄公请求应战,庄公应允。两军在长勺开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表示不可。等齐军敲鼓三次后,曹刿才同意敲鼓,齐军大败。

1、原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ying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在回国后,庄公问曹刿在上不肯击鼓的原因。曹刿回答到:“作战靠的是士兵的勇气,次击鼓能振奋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就会使士兵的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都消失了。敌军士气消失,我军正值旺盛,所以就能取得胜利。”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意思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意思是次击鼓进击时,能振奋士兵们的士气;第二2、翻译。 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次击鼓进击时,士兵们的士气就有所低落;第三次击鼓进击时,士兵们的士气就都被耗尽了。出自于左丘明《曹刿论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