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甲鱼科学养殖品种大全图解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甲鱼的养殖技术,附养殖条件

1、稻田套养甲鱼

甲鱼科学养殖品种大全图解的简单介绍甲鱼科学养殖品种大全图解的简单介绍


甲鱼科学养殖品种大全图解的简单介绍


稻田套养技术非常的流行,有很多的水产养殖都有采用稻田套养的技术,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小龙虾、螃蟹等,而甲鱼常见的一种养殖模式也是稻田套养,但是甲鱼对稻田的要求有点高,就是要靠近水源,并且田间的储水能力要较强,水质要比较干净,稻田的泥土至少要有十五到二十厘米左右的厚度,因为甲鱼它是需要长期有水的,所以种植的水稻要比较耐湿,抗性较强。就是在稻田中养甲鱼就要做好防治甲鱼逃跑的准备,那就是加高田埂,同时要在田外挖一条水沟用于排水,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甲鱼逃跑。

2、池塘养殖甲鱼

池塘养殖甲鱼是最传统的一种养殖方式,基本上的水产养殖最开始都是采用池塘养殖的方法,池塘养殖甲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池塘的结构,其中就包括池塘的面积、池塘的形状、池塘的水深以及池塘四周及底部的建造以及防逃跑措施。池塘一般是长方形的其次就是池塘的面积不能太大,最多也就五亩左右,然后池塘中的水位不能超过一米,就是五十厘米左右。为了防止甲鱼逃跑,池塘周围可以设立防护栏,当然如果用水泥建设也是可以的,但是池塘中还需要倒入适量的泥浆,不然甲鱼无法生存。

3、网箱养殖甲鱼

网箱养殖甲鱼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立体养殖方法中的一种,网箱养殖主要就是要注意网箱的卫生处理,我们要不定期的将那个网箱刷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未税养殖的环境,第二就是减少病菌的感染,而且网箱养殖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管理,以及在打捞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只要将网箱提起来即可。

4、仿野生养殖甲鱼

仿野生甲鱼的养殖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甲鱼的口感能够更加的接近野生甲鱼,其实也就是施行放养的方式,但是的区别的就是防野生养殖甲鱼并不是完全的放养,它需要在养殖地做好防护做事,以防止甲鱼逃跑造成损失,其余的大部分时间甲鱼它都是自由的,只是不定时的给甲鱼投放一点精料。

甲鱼品种一般有三个,分别是中华鳖、山瑞鳖和斑鳖。其中中华鳖是我国主要养殖的品种,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山瑞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地区,其中广西居多,由于繁殖率低,所以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而斑鳖则是稀有品种,野生的几乎绝迹,只要少数公园还有饲养。

甲鱼,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或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共有二十多种。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

1、北方品系主要分布在河北以北地区,体型和特征与普通中华一样,但较抗寒,通过越冬实验,在十摄氏度至零下五摄氏度的气温中水下越冬,成活率较其他地区的高百分之三十五。是一个很适合北方和西北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系;

2、黄河品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宁夏、和山东黄河口的鳖为。由于3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黄河鳖具有体大裙宽,体色微黄的特征很受市场欢迎,生长速度和太湖鳖类似;

3、洞庭湖品系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湖北以及四川部分地区,其体型与江南花鳖基本相同,但腹部无花斑,特别是在鳖苗阶段其腹部体色成橘,它也是我国较有价值的地域中华鳖品系,较其他两种品质更好。

1、品种选择: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背部呈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的养殖。2、养殖池: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养殖密度。3、水温: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4、水质: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5、水深:宜保持水深0.3-0.4米,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6、喂食:甲鱼喜欢吃动物性饲料,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7、病害防治:甲鱼在入池前以及养殖池都需要定期消毒。

一、甲鱼养殖方法

1、品种选择

选择甲鱼苗,可以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的,背部呈现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这样的甲鱼繁殖能力强,比较好饲养。无论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

2、养殖池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养殖池来大量养殖甲鱼,具体要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甲鱼的密度,不要过于密集。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的配套建设。

3、水温

甲鱼对水温比较敏感,若水温过低,将极大的影响甲鱼的食欲,其活性也会降低。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在甲鱼冬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调控温度,不可太低。

4、水质

甲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干净,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换水是直接改善水质的主要方式,因此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换水。同时注意检查防护设施,防止甲鱼逃跑,也防止一些天敌的入侵。

5、水深

甲鱼幼期宜保持水深0.3-0.4米,如果嫌少的话,可以适当的加一些,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

6、喂食

适合甲鱼的投喂方式一般是水下投喂,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不要喂太多,不然会给甲鱼的消化系统造成比较大的负担。甲鱼属杂食性动物,喜欢吃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吃一些蔬菜水果等植物性的饲料。喂养时要注意荤素的搭配,合理的搭配可以增加甲鱼的生长速度。

7、病害防治

甲鱼在入池前,需要经过一定的消毒处理,譬如用食盐水进行浸泡等。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治疾病,比较常见的病害有霉菌病、白点病等。同时,养殖池也需要定期的消毒。

二、甲鱼养殖技术要点

1、调节养殖水体

养殖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排水

根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坚持每天排污2-3次,为节省养殖池温水每次以排完残饵和粪便,即无黑色污水流出时为限度。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

在养殖甲鱼时,同池投放的甲鱼苗应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异悬殊。做到合理分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不利于管理,也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后续的跟进。此外,及时清池也必不可少。

洗池时将甲鱼转入备用池,对原池用冷水充分冲洗沙层污物,以沙层基本无黑色污水流出、沙层颜色黑色转为微为宜。

4、建立生产档案

在养殖时,对投饵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甲鱼的规格和数量等记录建档,便于技术人员参考,从而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以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依据。

5、控制好饲料品质

选择的甲鱼饲料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要注意妥善保存。饲料要现配现用,每次投喂前要检查饲料是否有霉变、变质的现象。除了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原则外,投喂量还需要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

我国常见的甲鱼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等品种。中华鳖体长大约为30cm,体躯扁平,大体呈椭圆形,外表颜色基本一致,没有明鲜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呈三角形,吻端呈管状,吻突与与眼径相等。背部的甲呈暗绿色或者是黄褐色,腹部的甲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平滑。四肢扁平,各有五趾,趾间有蹼。

一、甲鱼有几个品种

我国常见的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等。介绍如下:

1、中华鳖

(1)体长大约为30cm左右,体躯扁平,大体呈椭圆形,背部和腹部均有甲;通体被革质皮肤,较为柔软,没有角质盾片。外表颜色基本一致,没有明鲜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呈三角形,吻端呈管状,比较长,有长长的吻突,与眼径相等。眼睛位于鼻孔的后方两侧,口内没有牙齿,脖颈部位呈圆筒状,细而长,伸缩自如。背部的甲呈暗绿色或者是黄褐色,腹部的甲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平滑。尾巴短,四肢扁平,各有五趾(内侧三趾有锋利的爪子),趾间有蹼,后肢相较于前肢更加发达。

(2)通常栖息在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中。

2、山瑞鳖

(1)背盘长约为118.5-315mm,宽约为97.5-255mm,大体呈长卵圆形。

(2)头部比较大,头背光滑;头的前部瘦削,吻端部位突出,具有吻突(长8.5-9mm左右),鼻孔位于吻突的顶端;眼睛比较小,两个眼眶间距比眶径(9.5mm)要小;上颚突出于下颚,均具有肉质唇,其中上颚两侧唇分列,中间裂开,可以看见喙。

(3)背盘表面有革质皮肤,前缘向后翻,形成一个发达的缘嵴,上面有一列大而突起的瘰粒;背盘的有纵嵴,从前端伸展至骨质背板的后缘,两侧分布不规则的结节(其中背盘后缘的结节大而密集)。

(4)腹部表面光滑,上腹板呈长条形,在内腹板前(呈锐角)相切,而内腹板的两侧支向后尖出;剑腹板的下角比较圆。

(5)四肢扁圆,趾间均有蹼,3爪。

(6)通常栖息在山涧、水沟、河道、浅滩、池塘草丛的沙泥中。

3、斑鳖

(1)背盘长36-57cm左右,背甲呈长椭圆形,背盘的宽度仅仅比长度略小,大体呈圆形。

(2)躯体为扁平形,微微隆起。背部平滑,富有光泽,为暗橄榄色,点缀有许多的斑点,并且在比较大的斑点之间,又分布有大量的小斑点,有的时候小斑点包围在大斑点之间,形成不规则的一圈,有的则形成窄纹;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头部、颈部和四肢的背部均为黑色,长有不规则的斑纹,这也是斑鳖的主要特点之一。

(3)腹部呈灰色,只有两个不发达的胼胝在舌板与下板的联体上。

(4)头骨平而宽短,中等大小,骨质吻短而圆,下颚联合窄于的眶径,没有嵴;基蝶骨和颚骨相连,轭骨与鳞骨接触,在对肋板之间,仅仅由1枚椎板所分隔,第八对肋板退化,且不在中线相遇;7-8枚椎板形成连续的1列;舌腹板与下腹板分离,不融合;前腹板小,相互分离,趾间有蹼。

(5)通常生活在长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淡水区域中。

4、鼋

(1)体型是鳖类中的一种,体长大约为600m左右,头部较小,吻突短而圆,长度只有眼径的一半不到,鼻孔位于吻端部位,头背宽平而又光滑,尾巴端部超过了裙边。

(2)背面扁平,呈宽圆形,背甲骨质,前缘平切,后缘微凹,密集分布着凹斑纹饰;脊椎板一共有8块,前面的4块呈六角形,第5椎板呈椭圆形或亚长方形,后面的3块短侧边朝前,仅仅只有第8椎板呈小的五角形;肋板一共有8对,第8肋板没有明显的退化现象,并且除开第1、8肋板外,其余的肋板外缘均大于内缘,特别是第2、7肋板尤为明显;上腹板较小,左右不相切;内腹板顶端成一锐角或相接。

(3)体表背部呈橄榄色,上面有色的斑点,腹部呈白色。

(4)主要生活在内陆、流动缓慢的淡水河流和溪流中。

二、3斤甲鱼要长几年

1、甲鱼的生长速度取决于甲鱼的品种,甲鱼的性别,食物的丰富度等因素。

2、如果是在野外,食物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起码要5年以上才能长至3斤多左右。如果是人工养殖,大约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长至3斤左右。

3、日本种的生长速度相较于中华鳖的生长速度要快20%左右,珍珠鳖更快。

4、体重在100-300g的时候,雌甲鱼的生长速度快于雄甲鱼;300-400克的时候,二者的生长速度基本相似;400-500g的时候,雄甲鱼比雌甲鱼生长速度快;500-700g的时候,雄甲鱼生长速度几乎比雌甲鱼快1倍。

1、建造养殖场地:养鳖场可建在阳光充足、安静、水源干净且周围有饲料源的地方。2、建造养鳖池: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与成鳖池,并建好防逃墙,进水与出水口也应做好防逃处理。3、食物:甲鱼爱吃动物性饵料,幼鳖会以水蚯蚓等物为食,成鳖除了会吃蛤蜊类等软体动物外,也吃蔬菜等植物性饲料,喂食后应把剩余饵料清理干净。4、日常管理:定期巡塘,观察甲鱼摄食、生长、设施、水质等情况,发现异常后应及时处理。

一、甲鱼的养殖技术

1、建造养殖场地

(1)需要在阳光充足、安静的地方建造养殖场,养鳖池的土质一般应为粘土或者壤土,利于保水,同时应保证水源水质的洁净,未受到工业、农田农污水的污染,一般以用河、湖、水库的水为宜,如果用井水的话,则要通过晒水池来提高水温。

(2)养殖场应靠近饲料源,比如在附近有肉类、鱼类的加工厂,同时还需要根据甲鱼的不同,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

2、建造养鳖池

(1)亲鳖池一般需要建造在很僻静的地方,面积一般在1亩左右,水深一般在1.3m左右,而且在向阳边的池埂上应建造产卵场,并铺沙土,在产卵场可以弄一些树,或者高秆作物,以此来遮荫。

(2)稚鳖池则可以修建在室内,因为稚鳖需要保温,稚鳖池以用水泥池为宜,面积一般为25-30平方米,水深一般0.5m,底部有5-10cm厚的粉沙。

(3)幼鳖池的面积一般在50平方米左右,水深一般为0.8m,底部有粉沙。

(4)成鳖池的面积一般为1-2亩,水深一般在1.5-2m左右,如果是比较大的成鳖池,一般可以在池修1个小岛,供甲鱼晒背、活动。

(5)需注意,因为甲鱼为爬行动物,因此在养鳖池需要建造防逃墙,同时对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也要做好防逃处理。

3、食物

(1)甲鱼是一种水生杂食动物,喜欢吃动物性饵料,幼鳖一般会以水生昆虫、水蚯蚓、小虾、蝌蚪等物为食,而成鳖则会吃田螺类、蛤蜊类等软体动物,也会吃鱼、虾以及动物尸体,有时也吃水果、蔬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

(2)在为甲鱼制作饵料的时候,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投料量则以甲鱼能在1-1.5小时吃完为宜,如果是在高温季节投料,一般以在日出前投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需注意,用鲜料的的时候,需要对它作消毒清洗处理,并做到现配现用,避免变质,而且还需要及时把剩余饵料清理干净。

(3)在安装饵料台的时候,一般可以将其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的角,利于甲鱼找到食物与躲避干扰。需注意,在每次投饵前,应用消毒液(性小)与消过毒的刷子,把饵料台及其四周清理干净,消毒次数为每3天消毒1次。

4、日常管理

(1)如果条件好的话,一般建议采用微流水养殖的方法。

(2)定期巡塘,检查甲鱼摄食、生长、水质、设施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

(3)及时把甲鱼捞出,对于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蔓延。

5、防治疾病

(1)如果对甲鱼实行控温高密度养殖,便容易使甲鱼氨气中毒,发病后,甲鱼会出现底板呈点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等情况,若病情,它的脖子、四肢以及全部底板会发生水泡,裙边则呈锯齿状断裂,因为该病与红底病相似,因此需要仔细辨别,两者的区别在于,发生红底板病后,甲鱼的板底为斑块状淤血,无水泡且裙边完好。

(2)对于病甲鱼,需要把池水全部放掉(在放水时不要搅动池水),待水放完之后,再用清水把池底的沙和池壁冲洗干净,放水深至10cm后,用10g/立方米浸泡30分钟并放掉水,接着将水加至水深50-60cm,再全池泼撒土霉素10g/立方米,同时泼撒依诺星0.5g/立方米。

(3)可以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60万单位青霉+2g红霉素+2g维生素C+2gVK进行治疗,通常内服3-5天,甲鱼就能好起来。

(4)需注意,在换水后,不宜泼撒漂、强氯精等性很大的含氯制剂,同时在换水后,应缓慢升温。

二、甲鱼养殖条件

1、保证环境的安静

(1)因为甲鱼喜静怕惊,而且性格胆小,对于周围环境中的声响与物体的移动敏感,一旦发现不对劲就会躲起来。

(2)因此在养殖甲鱼的时候,应该保证环境的安静,避免甲鱼受到惊吓,如果它经常受到惊吓,一般不利于生长繁殖。

2、保证环境的干净

(1)因为甲鱼喜洁怕,如果养殖环境太的话,便有可能对甲鱼的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养殖效果。

(2)因此对于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同时还要定期用制剂0.5-1ppm、漂2-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进行消毒,而在施2-3天后,可以全池泼洒约5ppm的光合菌制剂,有调水作用,每月可以进行1-2次。

1、建造养殖场地:养鳖场可建在阳光充足、安静、水源干净且周围有饲料源的地方。2、建造养鳖池: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与成鳖池,并建好防逃墙,进水与出水口也应做好防逃处理。3、食物:甲鱼爱吃动物性饵料,幼鳖会以水蚯蚓等物为食,成鳖除了会吃蛤蜊类等软体动物外,也吃蔬菜等植物性饲料,喂食后应把剩余饵料清理干净。4、日常管理:定期巡塘,观察甲鱼摄食、生长、设施、水质等情况,发现异常后应及时处理。

一、甲鱼的养殖技术

1、建造养殖场地

(1)需要在阳光充足、安静的地方建造养殖场,养鳖池的土质一般应为粘土或者壤土,利于保水,同时应保证水源水质的洁净,未受到工业、农田农污水的污染,一般以用河、湖、水库的水为宜,如果用井水的话,则要通过晒水池来提高水温。

(2)养殖场应靠近饲料源,比如在附近有肉类、鱼类的加工厂,同时还需要根据甲鱼的不同,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

2、建造养鳖池

(1)亲鳖池一般需要建造在很僻静的地方,面积一般在1亩左右,水深一般在1.3m左右,而且在向阳边的池埂上应建造产卵场,并铺沙土,在产卵场可以弄一些树,或者高秆作物,以此来遮荫。

(2)稚鳖池则可以修建在室内,因为稚鳖需要保温,稚鳖池以用水泥池为宜,面积一般为25-30平方米,水深一般0.5m,底部有5-10cm厚的粉沙。

(3)幼鳖池的面积一般在50平方米左右,水深一般为0.8m,底部有粉沙。

(4)成鳖池的面积一般为1-2亩,水深一般在1.5-2m左右,如果是比较大的成鳖池,一般可以在池修1个小岛,供甲鱼晒背、活动。

(5)需注意,因为甲鱼为爬行动物,因此在养鳖池需要建造防逃墙,同时对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也要做好防逃处理。

3、食物

(1)甲鱼是一种水生杂食动物,喜欢吃动物性饵料,幼鳖一般会以水生昆虫、水蚯蚓、小虾、蝌蚪等物为食,而成鳖则会吃田螺类、蛤蜊类等软体动物,也会吃鱼、虾以及动物尸体,有时也吃水果、蔬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

(2)在为甲鱼制作饵料的时候,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投料量则以甲鱼能在1-1.5小时吃完为宜,如果是在高温季节投料,一般以在日出前投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需注意,用鲜料的的时候,需要对它作消毒清洗处理,并做到现配现用,避免变质,而且还需要及时把剩余饵料清理干净。

(3)在安装饵料台的时候,一般可以将其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的角,利于甲鱼找到食物与躲避干扰。需注意,在每次投饵前,应用消毒液(性小)与消过毒的刷子,把饵料台及其四周清理干净,消毒次数为每3天消毒1次。

4、日常管理

(1)如果条件好的话,一般建议采用微流水养殖的方法。

(2)定期巡塘,检查甲鱼摄食、生长、水质、设施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

(3)及时把甲鱼捞出,对于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蔓延。

5、防治疾病

(1)如果对甲鱼实行控温高密度养殖,便容易使甲鱼氨气中毒,发病后,甲鱼会出现底板呈点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等情况,若病情,它的脖子、四肢以及全部底板会发生水泡,裙边则呈锯齿状断裂,因为该病与红底病相似,因此需要仔细辨别,两者的区别在于,发生红底板病后,甲鱼的板底为斑块状淤血,无水泡且裙边完好。

(2)对于病甲鱼,需要把池水全部放掉(在放水时不要搅动池水),待水放完之后,再用清水把池底的沙和池壁冲洗干净,放水深至10cm后,用10g/立方米浸泡30分钟并放掉水,接着将水加至水深50-60cm,再全池泼撒土霉素10g/立方米,同时泼撒依诺星0.5g/立方米。

(3)可以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60万单位青霉+2g红霉素+2g维生素C+2gVK进行治疗,通常内服3-5天,甲鱼就能好起来。

(4)需注意,在换水后,不宜泼撒漂、强氯精等性很大的含氯制剂,同时在换水后,应缓慢升温。

二、甲鱼养殖条件

1、保证环境的安静

(1)因为甲鱼喜静怕惊,而且性格胆小,对于周围环境中的声响与物体的移动敏感,一旦发现不对劲就会躲起来。

(2)因此在养殖甲鱼的时候,应该保证环境的安静,避免甲鱼受到惊吓,如果它经常受到惊吓,一般不利于生长繁殖。

2、保证环境的干净

(1)因为甲鱼喜洁怕,如果养殖环境太的话,便有可能对甲鱼的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养殖效果。

(2)因此对于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同时还要定期用制剂0.5-1ppm、漂2-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进行消毒,而在施2-3天后,可以全池泼洒约5ppm的光合菌制剂,有调水作用,每月可以进行1-2次。

[img]

甲鱼有几个品种,3斤甲鱼要长几年

1、稻田套养甲鱼

稻田套养技术非常的流行,有很多的水产养殖都有采用稻田套养的技术,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小龙虾、螃蟹等,而甲鱼常见的一种养殖模式也是稻田套养,但是甲鱼对稻田的要求有点高,就是要靠近水源,并且田间的储水能力要较强,水质要比较干净,稻田的泥土至少要有十五到二十厘米左右的厚度,因为甲鱼它是需要长期有水的,所以种植的水稻要比较耐湿,抗性较强。就是在稻田中养甲鱼就要做好防治甲鱼逃跑的准备,那就是加高田埂,同时要在田外挖一条水沟用于排水,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甲鱼逃跑。

2、池塘养殖甲鱼

池塘养殖甲鱼是最传统的一种养殖方式,基本上的水产养殖最开始都是采用池塘养殖的方法,池塘养殖甲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池塘的结构,其中就包括池塘的面积、池塘的形状、池塘的水深以及池塘四周及底部的建造以及防逃跑措施。池塘一般是长方形的其次就是池塘的面积不能太大,最多也就五亩左右,然后池塘中的水位不能超过一米,就是五十厘米左右。为了防止甲鱼逃跑,池塘周围可以设立防护栏,当然如果用水泥建设也是可以的,但是池塘中还需要倒入适量的泥浆,不然甲鱼无法生存。

3、网箱养殖甲鱼

网箱养殖甲鱼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立体养殖方法中的一种,网箱养殖主要就是要注意网箱的卫生处理,我们要不定期的将那个网箱刷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未税养殖的环境,第二就是减少病菌的感染,而且网箱养殖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管理,以及在打捞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只要将网箱提起来即可。

4、仿野生养殖甲鱼

仿野生甲鱼的养殖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甲鱼的口感能够更加的接近野生甲鱼,其实也就是施行放养的方式,但是的区别的就是防野生养殖甲鱼并不是完全的放养,它需要在养殖地做好防护做事,以防止甲鱼逃跑造成损失,其余的大部分时间甲鱼它都是自由的,只是不定时的给甲鱼投放一点精料。

甲鱼品种一般有三个,分别是中华鳖、山瑞鳖和斑鳖。其中中华鳖是我国主要养殖的品种,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山瑞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地区,其中广西居多,由于繁殖率低,所以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而斑鳖则是稀有品种,野生的几乎绝迹,只要少数公园还有饲养。

甲鱼,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或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共有二十多种。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

1、北方品系主要分布在河北以北地区,体型和特征与普通中华一样,但较抗寒,通过越冬实验,在十摄氏度至零下五摄氏度的气温中水下越冬,成活率较其他地区的高百分之三十五。是一个很适合北方和西北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系;

2、黄河品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宁夏、和山东黄河口的鳖为。由于3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黄河鳖具有体大裙宽,体色微黄的特征很受市场欢迎,生长速度和太湖鳖类似;

3、洞庭湖品系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湖北以及四川部分地区,其体型与江南花鳖基本相同,但腹部无花斑,特别是在鳖苗阶段其腹部体色成橘,它也是我国较有价值的地域中华鳖品系,较其他两种品质更好。

1、品种选择: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背部呈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的养殖。2、养殖池: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养殖密度。3、水温: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4、水质: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5、水深:宜保持水深0.3-0.4米,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6、喂食:甲鱼喜欢吃动物性饲料,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7、病害防治:甲鱼在入池前以及养殖池都需要定期消毒。

一、甲鱼养殖方法

1、品种选择

选择甲鱼苗,可以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的,背部呈现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这样的甲鱼繁殖能力强,比较好饲养。无论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

2、养殖池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养殖池来大量养殖甲鱼,具体要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甲鱼的密度,不要过于密集。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的配套建设。

3、水温

甲鱼对水温比较敏感,若水温过低,将极大的影响甲鱼的食欲,其活性也会降低。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在甲鱼冬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调控温度,不可太低。

4、水质

甲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干净,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换水是直接改善水质的主要方式,因此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换水。同时注意检查防护设施,防止甲鱼逃跑,也防止一些天敌的入侵。

5、水深

甲鱼幼期宜保持水深0.3-0.4米,如果嫌少的话,可以适当的加一些,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

6、喂食

适合甲鱼的投喂方式一般是水下投喂,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不要喂太多,不然会给甲鱼的消化系统造成比较大的负担。甲鱼属杂食性动物,喜欢吃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吃一些蔬菜水果等植物性的饲料。喂养时要注意荤素的搭配,合理的搭配可以增加甲鱼的生长速度。

7、病害防治

甲鱼在入池前,需要经过一定的消毒处理,譬如用食盐水进行浸泡等。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治疾病,比较常见的病害有霉菌病、白点病等。同时,养殖池也需要定期的消毒。

二、甲鱼养殖技术要点

1、调节养殖水体

养殖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排水

根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坚持每天排污2-3次,为节省养殖池温水每次以排完残饵和粪便,即无黑色污水流出时为限度。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

在养殖甲鱼时,同池投放的甲鱼苗应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异悬殊。做到合理分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不利于管理,也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后续的跟进。此外,及时清池也必不可少。

洗池时将甲鱼转入备用池,对原池用冷水充分冲洗沙层污物,以沙层基本无黑色污水流出、沙层颜色黑色转为微为宜。

4、建立生产档案

在养殖时,对投饵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甲鱼的规格和数量等记录建档,便于技术人员参考,从而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以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依据。

5、控制好饲料品质

选择的甲鱼饲料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要注意妥善保存。饲料要现配现用,每次投喂前要检查饲料是否有霉变、变质的现象。除了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原则外,投喂量还需要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

我国常见的甲鱼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等品种。中华鳖体长大约为30cm,体躯扁平,大体呈椭圆形,外表颜色基本一致,没有明鲜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呈三角形,吻端呈管状,吻突与与眼径相等。背部的甲呈暗绿色或者是黄褐色,腹部的甲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平滑。四肢扁平,各有五趾,趾间有蹼。

一、甲鱼有几个品种

我国常见的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等。介绍如下:

1、中华鳖

(1)体长大约为30cm左右,体躯扁平,大体呈椭圆形,背部和腹部均有甲;通体被革质皮肤,较为柔软,没有角质盾片。外表颜色基本一致,没有明鲜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呈三角形,吻端呈管状,比较长,有长长的吻突,与眼径相等。眼睛位于鼻孔的后方两侧,口内没有牙齿,脖颈部位呈圆筒状,细而长,伸缩自如。背部的甲呈暗绿色或者是黄褐色,腹部的甲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平滑。尾巴短,四肢扁平,各有五趾(内侧三趾有锋利的爪子),趾间有蹼,后肢相较于前肢更加发达。

(2)通常栖息在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中。

2、山瑞鳖

(1)背盘长约为118.5-315mm,宽约为97.5-255mm,大体呈长卵圆形。

(2)头部比较大,头背光滑;头的前部瘦削,吻端部位突出,具有吻突(长8.5-9mm左右),鼻孔位于吻突的顶端;眼睛比较小,两个眼眶间距比眶径(9.5mm)要小;上颚突出于下颚,均具有肉质唇,其中上颚两侧唇分列,中间裂开,可以看见喙。

(3)背盘表面有革质皮肤,前缘向后翻,形成一个发达的缘嵴,上面有一列大而突起的瘰粒;背盘的有纵嵴,从前端伸展至骨质背板的后缘,两侧分布不规则的结节(其中背盘后缘的结节大而密集)。

(4)腹部表面光滑,上腹板呈长条形,在内腹板前(呈锐角)相切,而内腹板的两侧支向后尖出;剑腹板的下角比较圆。

(5)四肢扁圆,趾间均有蹼,3爪。

(6)通常栖息在山涧、水沟、河道、浅滩、池塘草丛的沙泥中。

3、斑鳖

(1)背盘长36-57cm左右,背甲呈长椭圆形,背盘的宽度仅仅比长度略小,大体呈圆形。

(2)躯体为扁平形,微微隆起。背部平滑,富有光泽,为暗橄榄色,点缀有许多的斑点,并且在比较大的斑点之间,又分布有大量的小斑点,有的时候小斑点包围在大斑点之间,形成不规则的一圈,有的则形成窄纹;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头部、颈部和四肢的背部均为黑色,长有不规则的斑纹,这也是斑鳖的主要特点之一。

(3)腹部呈灰色,只有两个不发达的胼胝在舌板与下板的联体上。

(4)头骨平而宽短,中等大小,骨质吻短而圆,下颚联合窄于的眶径,没有嵴;基蝶骨和颚骨相连,轭骨与鳞骨接触,在对肋板之间,仅仅由1枚椎板所分隔,第八对肋板退化,且不在中线相遇;7-8枚椎板形成连续的1列;舌腹板与下腹板分离,不融合;前腹板小,相互分离,趾间有蹼。

(5)通常生活在长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淡水区域中。

4、鼋

(1)体型是鳖类中的一种,体长大约为600m左右,头部较小,吻突短而圆,长度只有眼径的一半不到,鼻孔位于吻端部位,头背宽平而又光滑,尾巴端部超过了裙边。

(2)背面扁平,呈宽圆形,背甲骨质,前缘平切,后缘微凹,密集分布着凹斑纹饰;脊椎板一共有8块,前面的4块呈六角形,第5椎板呈椭圆形或亚长方形,后面的3块短侧边朝前,仅仅只有第8椎板呈小的五角形;肋板一共有8对,第8肋板没有明显的退化现象,并且除开第1、8肋板外,其余的肋板外缘均大于内缘,特别是第2、7肋板尤为明显;上腹板较小,左右不相切;内腹板顶端成一锐角或相接。

(3)体表背部呈橄榄色,上面有色的斑点,腹部呈白色。

(4)主要生活在内陆、流动缓慢的淡水河流和溪流中。

二、3斤甲鱼要长几年

1、甲鱼的生长速度取决于甲鱼的品种,甲鱼的性别,食物的丰富度等因素。

2、如果是在野外,食物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起码要5年以上才能长至3斤多左右。如果是人工养殖,大约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长至3斤左右。

3、日本种的生长速度相较于中华鳖的生长速度要快20%左右,珍珠鳖更快。

4、体重在100-300g的时候,雌甲鱼的生长速度快于雄甲鱼;300-400克的时候,二者的生长速度基本相似;400-500g的时候,雄甲鱼比雌甲鱼生长速度快;500-700g的时候,雄甲鱼生长速度几乎比雌甲鱼快1倍。

甲鱼的养殖模式方法 甲鱼的养殖方式有哪几种?

1、稻田套养甲鱼

稻田套养技术非常的流行,有很多的水产养殖都有采用稻田套养的技术,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小龙虾、螃蟹等,而甲鱼常见的一种养殖模式也是稻田套养,但是甲鱼对稻田的要求有点高,就是要靠近水源,并且田间的储水能力要较强,水质要比较干净,稻田的泥土至少要有十五到二十厘米左右的厚度,因为甲鱼它是需要长期有水的,所以种植的水稻要比较耐湿,抗性较强。就是在稻田中养甲鱼就要做好防治甲鱼逃跑的准备,那就是加高田埂,同时要在田外挖一条水沟用于排水,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甲鱼逃跑。

2、池塘养殖甲鱼

池塘养殖甲鱼是最传统的一种养殖方式,基本上的水产养殖最开始都是采用池塘养殖的方法,池塘养殖甲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池塘的结构,其中就包括池塘的面积、池塘的形状、池塘的水深以及池塘四周及底部的建造以及防逃跑措施。池塘一般是长方形的其次就是池塘的面积不能太大,最多也就五亩左右,然后池塘中的水位不能超过一米,就是五十厘米左右。为了防止甲鱼逃跑,池塘周围可以设立防护栏,当然如果用水泥建设也是可以的,但是池塘中还需要倒入适量的泥浆,不然甲鱼无法生存。

3、网箱养殖甲鱼

网箱养殖甲鱼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立体养殖方法中的一种,网箱养殖主要就是要注意网箱的卫生处理,我们要不定期的将那个网箱刷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未税养殖的环境,第二就是减少病菌的感染,而且网箱养殖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管理,以及在打捞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只要将网箱提起来即可。

4、仿野生养殖甲鱼

仿野生甲鱼的养殖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甲鱼的口感能够更加的接近野生甲鱼,其实也就是施行放养的方式,但是的区别的就是防野生养殖甲鱼并不是完全的放养,它需要在养殖地做好防护做事,以防止甲鱼逃跑造成损失,其余的大部分时间甲鱼它都是自由的,只是不定时的给甲鱼投放一点精料。

甲鱼养殖方法与技术要点

1、稻田套养甲鱼

稻田套养技术非常的流行,有很多的水产养殖都有采用稻田套养的技术,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小龙虾、螃蟹等,而甲鱼常见的一种养殖模式也是稻田套养,但是甲鱼对稻田的要求有点高,就是要靠近水源,并且田间的储水能力要较强,水质要比较干净,稻田的泥土至少要有十五到二十厘米左右的厚度,因为甲鱼它是需要长期有水的,所以种植的水稻要比较耐湿,抗性较强。就是在稻田中养甲鱼就要做好防治甲鱼逃跑的准备,那就是加高田埂,同时要在田外挖一条水沟用于排水,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甲鱼逃跑。

2、池塘养殖甲鱼

池塘养殖甲鱼是最传统的一种养殖方式,基本上的水产养殖最开始都是采用池塘养殖的方法,池塘养殖甲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池塘的结构,其中就包括池塘的面积、池塘的形状、池塘的水深以及池塘四周及底部的建造以及防逃跑措施。池塘一般是长方形的其次就是池塘的面积不能太大,最多也就五亩左右,然后池塘中的水位不能超过一米,就是五十厘米左右。为了防止甲鱼逃跑,池塘周围可以设立防护栏,当然如果用水泥建设也是可以的,但是池塘中还需要倒入适量的泥浆,不然甲鱼无法生存。

3、网箱养殖甲鱼

网箱养殖甲鱼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立体养殖方法中的一种,网箱养殖主要就是要注意网箱的卫生处理,我们要不定期的将那个网箱刷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未税养殖的环境,第二就是减少病菌的感染,而且网箱养殖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管理,以及在打捞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只要将网箱提起来即可。

4、仿野生养殖甲鱼

仿野生甲鱼的养殖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甲鱼的口感能够更加的接近野生甲鱼,其实也就是施行放养的方式,但是的区别的就是防野生养殖甲鱼并不是完全的放养,它需要在养殖地做好防护做事,以防止甲鱼逃跑造成损失,其余的大部分时间甲鱼它都是自由的,只是不定时的给甲鱼投放一点精料。

甲鱼品种一般有三个,分别是中华鳖、山瑞鳖和斑鳖。其中中华鳖是我国主要养殖的品种,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山瑞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地区,其中广西居多,由于繁殖率低,所以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而斑鳖则是稀有品种,野生的几乎绝迹,只要少数公园还有饲养。

甲鱼,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或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共有二十多种。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

1、北方品系主要分布在河北以北地区,体型和特征与普通中华一样,但较抗寒,通过越冬实验,在十摄氏度至零下五摄氏度的气温中水下越冬,成活率较其他地区的高百分之三十五。是一个很适合北方和西北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系;

2、黄河品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宁夏、和山东黄河口的鳖为。由于3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黄河鳖具有体大裙宽,体色微黄的特征很受市场欢迎,生长速度和太湖鳖类似;

3、洞庭湖品系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湖北以及四川部分地区,其体型与江南花鳖基本相同,但腹部无花斑,特别是在鳖苗阶段其腹部体色成橘,它也是我国较有价值的地域中华鳖品系,较其他两种品质更好。

1、品种选择: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背部呈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的养殖。2、养殖池: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养殖密度。3、水温: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4、水质: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5、水深:宜保持水深0.3-0.4米,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6、喂食:甲鱼喜欢吃动物性饲料,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7、病害防治:甲鱼在入池前以及养殖池都需要定期消毒。

一、甲鱼养殖方法

1、品种选择

选择甲鱼苗,可以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的,背部呈现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这样的甲鱼繁殖能力强,比较好饲养。无论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

2、养殖池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养殖池来大量养殖甲鱼,具体要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甲鱼的密度,不要过于密集。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的配套建设。

3、水温

甲鱼对水温比较敏感,若水温过低,将极大的影响甲鱼的食欲,其活性也会降低。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在甲鱼冬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调控温度,不可太低。

4、水质

甲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干净,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换水是直接改善水质的主要方式,因此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换水。同时注意检查防护设施,防止甲鱼逃跑,也防止一些天敌的入侵。

5、水深

甲鱼幼期宜保持水深0.3-0.4米,如果嫌少的话,可以适当的加一些,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

6、喂食

适合甲鱼的投喂方式一般是水下投喂,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不要喂太多,不然会给甲鱼的消化系统造成比较大的负担。甲鱼属杂食性动物,喜欢吃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吃一些蔬菜水果等植物性的饲料。喂养时要注意荤素的搭配,合理的搭配可以增加甲鱼的生长速度。

7、病害防治

甲鱼在入池前,需要经过一定的消毒处理,譬如用食盐水进行浸泡等。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治疾病,比较常见的病害有霉菌病、白点病等。同时,养殖池也需要定期的消毒。

二、甲鱼养殖技术要点

1、调节养殖水体

养殖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排水

根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坚持每天排污2-3次,为节省养殖池温水每次以排完残饵和粪便,即无黑色污水流出时为限度。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

在养殖甲鱼时,同池投放的甲鱼苗应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异悬殊。做到合理分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不利于管理,也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后续的跟进。此外,及时清池也必不可少。

洗池时将甲鱼转入备用池,对原池用冷水充分冲洗沙层污物,以沙层基本无黑色污水流出、沙层颜色黑色转为微为宜。

4、建立生产档案

在养殖时,对投饵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甲鱼的规格和数量等记录建档,便于技术人员参考,从而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以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依据。

5、控制好饲料品质

选择的甲鱼饲料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要注意妥善保存。饲料要现配现用,每次投喂前要检查饲料是否有霉变、变质的现象。除了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原则外,投喂量还需要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

甲鱼养殖方法 甲鱼的养殖新技术及注意事项

1、稻田套养甲鱼

稻田套养技术非常的流行,有很多的水产养殖都有采用稻田套养的技术,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小龙虾、螃蟹等,而甲鱼常见的一种养殖模式也是稻田套养,但是甲鱼对稻田的要求有点高,就是要靠近水源,并且田间的储水能力要较强,水质要比较干净,稻田的泥土至少要有十五到二十厘米左右的厚度,因为甲鱼它是需要长期有水的,所以种植的水稻要比较耐湿,抗性较强。就是在稻田中养甲鱼就要做好防治甲鱼逃跑的准备,那就是加高田埂,同时要在田外挖一条水沟用于排水,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甲鱼逃跑。

2、池塘养殖甲鱼

池塘养殖甲鱼是最传统的一种养殖方式,基本上的水产养殖最开始都是采用池塘养殖的方法,池塘养殖甲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池塘的结构,其中就包括池塘的面积、池塘的形状、池塘的水深以及池塘四周及底部的建造以及防逃跑措施。池塘一般是长方形的其次就是池塘的面积不能太大,最多也就五亩左右,然后池塘中的水位不能超过一米,就是五十厘米左右。为了防止甲鱼逃跑,池塘周围可以设立防护栏,当然如果用水泥建设也是可以的,但是池塘中还需要倒入适量的泥浆,不然甲鱼无法生存。

3、网箱养殖甲鱼

网箱养殖甲鱼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立体养殖方法中的一种,网箱养殖主要就是要注意网箱的卫生处理,我们要不定期的将那个网箱刷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未税养殖的环境,第二就是减少病菌的感染,而且网箱养殖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管理,以及在打捞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只要将网箱提起来即可。

4、仿野生养殖甲鱼

仿野生甲鱼的养殖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甲鱼的口感能够更加的接近野生甲鱼,其实也就是施行放养的方式,但是的区别的就是防野生养殖甲鱼并不是完全的放养,它需要在养殖地做好防护做事,以防止甲鱼逃跑造成损失,其余的大部分时间甲鱼它都是自由的,只是不定时的给甲鱼投放一点精料。

甲鱼品种一般有三个,分别是中华鳖、山瑞鳖和斑鳖。其中中华鳖是我国主要养殖的品种,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山瑞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地区,其中广西居多,由于繁殖率低,所以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而斑鳖则是稀有品种,野生的几乎绝迹,只要少数公园还有饲养。

甲鱼,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或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共有二十多种。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

1、北方品系主要分布在河北以北地区,体型和特征与普通中华一样,但较抗寒,通过越冬实验,在十摄氏度至零下五摄氏度的气温中水下越冬,成活率较其他地区的高百分之三十五。是一个很适合北方和西北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系;

2、黄河品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宁夏、和山东黄河口的鳖为。由于3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黄河鳖具有体大裙宽,体色微黄的特征很受市场欢迎,生长速度和太湖鳖类似;

3、洞庭湖品系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湖北以及四川部分地区,其体型与江南花鳖基本相同,但腹部无花斑,特别是在鳖苗阶段其腹部体色成橘,它也是我国较有价值的地域中华鳖品系,较其他两种品质更好。

1、品种选择: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背部呈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的养殖。2、养殖池: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养殖密度。3、水温: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4、水质: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5、水深:宜保持水深0.3-0.4米,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6、喂食:甲鱼喜欢吃动物性饲料,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7、病害防治:甲鱼在入池前以及养殖池都需要定期消毒。

一、甲鱼养殖方法

1、品种选择

选择甲鱼苗,可以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的,背部呈现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这样的甲鱼繁殖能力强,比较好饲养。无论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

2、养殖池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养殖池来大量养殖甲鱼,具体要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甲鱼的密度,不要过于密集。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的配套建设。

3、水温

甲鱼对水温比较敏感,若水温过低,将极大的影响甲鱼的食欲,其活性也会降低。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在甲鱼冬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调控温度,不可太低。

4、水质

甲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干净,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换水是直接改善水质的主要方式,因此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换水。同时注意检查防护设施,防止甲鱼逃跑,也防止一些天敌的入侵。

5、水深

甲鱼幼期宜保持水深0.3-0.4米,如果嫌少的话,可以适当的加一些,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

6、喂食

适合甲鱼的投喂方式一般是水下投喂,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不要喂太多,不然会给甲鱼的消化系统造成比较大的负担。甲鱼属杂食性动物,喜欢吃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吃一些蔬菜水果等植物性的饲料。喂养时要注意荤素的搭配,合理的搭配可以增加甲鱼的生长速度。

7、病害防治

甲鱼在入池前,需要经过一定的消毒处理,譬如用食盐水进行浸泡等。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治疾病,比较常见的病害有霉菌病、白点病等。同时,养殖池也需要定期的消毒。

二、甲鱼养殖技术要点

1、调节养殖水体

养殖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排水

根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坚持每天排污2-3次,为节省养殖池温水每次以排完残饵和粪便,即无黑色污水流出时为限度。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

在养殖甲鱼时,同池投放的甲鱼苗应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异悬殊。做到合理分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不利于管理,也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后续的跟进。此外,及时清池也必不可少。

洗池时将甲鱼转入备用池,对原池用冷水充分冲洗沙层污物,以沙层基本无黑色污水流出、沙层颜色黑色转为微为宜。

4、建立生产档案

在养殖时,对投饵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甲鱼的规格和数量等记录建档,便于技术人员参考,从而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以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依据。

5、控制好饲料品质

选择的甲鱼饲料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要注意妥善保存。饲料要现配现用,每次投喂前要检查饲料是否有霉变、变质的现象。除了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原则外,投喂量还需要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

我国常见的甲鱼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等品种。中华鳖体长大约为30cm,体躯扁平,大体呈椭圆形,外表颜色基本一致,没有明鲜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呈三角形,吻端呈管状,吻突与与眼径相等。背部的甲呈暗绿色或者是黄褐色,腹部的甲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平滑。四肢扁平,各有五趾,趾间有蹼。

一、甲鱼有几个品种

我国常见的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等。介绍如下:

1、中华鳖

(1)体长大约为30cm左右,体躯扁平,大体呈椭圆形,背部和腹部均有甲;通体被革质皮肤,较为柔软,没有角质盾片。外表颜色基本一致,没有明鲜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呈三角形,吻端呈管状,比较长,有长长的吻突,与眼径相等。眼睛位于鼻孔的后方两侧,口内没有牙齿,脖颈部位呈圆筒状,细而长,伸缩自如。背部的甲呈暗绿色或者是黄褐色,腹部的甲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平滑。尾巴短,四肢扁平,各有五趾(内侧三趾有锋利的爪子),趾间有蹼,后肢相较于前肢更加发达。

(2)通常栖息在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中。

2、山瑞鳖

(1)背盘长约为118.5-315mm,宽约为97.5-255mm,大体呈长卵圆形。

(2)头部比较大,头背光滑;头的前部瘦削,吻端部位突出,具有吻突(长8.5-9mm左右),鼻孔位于吻突的顶端;眼睛比较小,两个眼眶间距比眶径(9.5mm)要小;上颚突出于下颚,均具有肉质唇,其中上颚两侧唇分列,中间裂开,可以看见喙。

(3)背盘表面有革质皮肤,前缘向后翻,形成一个发达的缘嵴,上面有一列大而突起的瘰粒;背盘的有纵嵴,从前端伸展至骨质背板的后缘,两侧分布不规则的结节(其中背盘后缘的结节大而密集)。

(4)腹部表面光滑,上腹板呈长条形,在内腹板前(呈锐角)相切,而内腹板的两侧支向后尖出;剑腹板的下角比较圆。

(5)四肢扁圆,趾间均有蹼,3爪。

(6)通常栖息在山涧、水沟、河道、浅滩、池塘草丛的沙泥中。

3、斑鳖

(1)背盘长36-57cm左右,背甲呈长椭圆形,背盘的宽度仅仅比长度略小,大体呈圆形。

(2)躯体为扁平形,微微隆起。背部平滑,富有光泽,为暗橄榄色,点缀有许多的斑点,并且在比较大的斑点之间,又分布有大量的小斑点,有的时候小斑点包围在大斑点之间,形成不规则的一圈,有的则形成窄纹;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头部、颈部和四肢的背部均为黑色,长有不规则的斑纹,这也是斑鳖的主要特点之一。

(3)腹部呈灰色,只有两个不发达的胼胝在舌板与下板的联体上。

(4)头骨平而宽短,中等大小,骨质吻短而圆,下颚联合窄于的眶径,没有嵴;基蝶骨和颚骨相连,轭骨与鳞骨接触,在对肋板之间,仅仅由1枚椎板所分隔,第八对肋板退化,且不在中线相遇;7-8枚椎板形成连续的1列;舌腹板与下腹板分离,不融合;前腹板小,相互分离,趾间有蹼。

(5)通常生活在长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淡水区域中。

4、鼋

(1)体型是鳖类中的一种,体长大约为600m左右,头部较小,吻突短而圆,长度只有眼径的一半不到,鼻孔位于吻端部位,头背宽平而又光滑,尾巴端部超过了裙边。

(2)背面扁平,呈宽圆形,背甲骨质,前缘平切,后缘微凹,密集分布着凹斑纹饰;脊椎板一共有8块,前面的4块呈六角形,第5椎板呈椭圆形或亚长方形,后面的3块短侧边朝前,仅仅只有第8椎板呈小的五角形;肋板一共有8对,第8肋板没有明显的退化现象,并且除开第1、8肋板外,其余的肋板外缘均大于内缘,特别是第2、7肋板尤为明显;上腹板较小,左右不相切;内腹板顶端成一锐角或相接。

(3)体表背部呈橄榄色,上面有色的斑点,腹部呈白色。

(4)主要生活在内陆、流动缓慢的淡水河流和溪流中。

二、3斤甲鱼要长几年

1、甲鱼的生长速度取决于甲鱼的品种,甲鱼的性别,食物的丰富度等因素。

2、如果是在野外,食物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起码要5年以上才能长至3斤多左右。如果是人工养殖,大约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长至3斤左右。

3、日本种的生长速度相较于中华鳖的生长速度要快20%左右,珍珠鳖更快。

4、体重在100-300g的时候,雌甲鱼的生长速度快于雄甲鱼;300-400克的时候,二者的生长速度基本相似;400-500g的时候,雄甲鱼比雌甲鱼生长速度快;500-700g的时候,雄甲鱼生长速度几乎比雌甲鱼快1倍。

1、建造养殖场地:养鳖场可建在阳光充足、安静、水源干净且周围有饲料源的地方。2、建造养鳖池: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与成鳖池,并建好防逃墙,进水与出水口也应做好防逃处理。3、食物:甲鱼爱吃动物性饵料,幼鳖会以水蚯蚓等物为食,成鳖除了会吃蛤蜊类等软体动物外,也吃蔬菜等植物性饲料,喂食后应把剩余饵料清理干净。4、日常管理:定期巡塘,观察甲鱼摄食、生长、设施、水质等情况,发现异常后应及时处理。

一、甲鱼的养殖技术

1、建造养殖场地

(1)需要在阳光充足、安静的地方建造养殖场,养鳖池的土质一般应为粘土或者壤土,利于保水,同时应保证水源水质的洁净,未受到工业、农田农污水的污染,一般以用河、湖、水库的水为宜,如果用井水的话,则要通过晒水池来提高水温。

(2)养殖场应靠近饲料源,比如在附近有肉类、鱼类的加工厂,同时还需要根据甲鱼的不同,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

2、建造养鳖池

(1)亲鳖池一般需要建造在很僻静的地方,面积一般在1亩左右,水深一般在1.3m左右,而且在向阳边的池埂上应建造产卵场,并铺沙土,在产卵场可以弄一些树,或者高秆作物,以此来遮荫。

(2)稚鳖池则可以修建在室内,因为稚鳖需要保温,稚鳖池以用水泥池为宜,面积一般为25-30平方米,水深一般0.5m,底部有5-10cm厚的粉沙。

(3)幼鳖池的面积一般在50平方米左右,水深一般为0.8m,底部有粉沙。

(4)成鳖池的面积一般为1-2亩,水深一般在1.5-2m左右,如果是比较大的成鳖池,一般可以在池修1个小岛,供甲鱼晒背、活动。

(5)需注意,因为甲鱼为爬行动物,因此在养鳖池需要建造防逃墙,同时对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也要做好防逃处理。

3、食物

(1)甲鱼是一种水生杂食动物,喜欢吃动物性饵料,幼鳖一般会以水生昆虫、水蚯蚓、小虾、蝌蚪等物为食,而成鳖则会吃田螺类、蛤蜊类等软体动物,也会吃鱼、虾以及动物尸体,有时也吃水果、蔬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

(2)在为甲鱼制作饵料的时候,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投料量则以甲鱼能在1-1.5小时吃完为宜,如果是在高温季节投料,一般以在日出前投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需注意,用鲜料的的时候,需要对它作消毒清洗处理,并做到现配现用,避免变质,而且还需要及时把剩余饵料清理干净。

(3)在安装饵料台的时候,一般可以将其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的角,利于甲鱼找到食物与躲避干扰。需注意,在每次投饵前,应用消毒液(性小)与消过毒的刷子,把饵料台及其四周清理干净,消毒次数为每3天消毒1次。

4、日常管理

(1)如果条件好的话,一般建议采用微流水养殖的方法。

(2)定期巡塘,检查甲鱼摄食、生长、水质、设施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

(3)及时把甲鱼捞出,对于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蔓延。

5、防治疾病

(1)如果对甲鱼实行控温高密度养殖,便容易使甲鱼氨气中毒,发病后,甲鱼会出现底板呈点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等情况,若病情,它的脖子、四肢以及全部底板会发生水泡,裙边则呈锯齿状断裂,因为该病与红底病相似,因此需要仔细辨别,两者的区别在于,发生红底板病后,甲鱼的板底为斑块状淤血,无水泡且裙边完好。

(2)对于病甲鱼,需要把池水全部放掉(在放水时不要搅动池水),待水放完之后,再用清水把池底的沙和池壁冲洗干净,放水深至10cm后,用10g/立方米浸泡30分钟并放掉水,接着将水加至水深50-60cm,再全池泼撒土霉素10g/立方米,同时泼撒依诺星0.5g/立方米。

(3)可以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60万单位青霉+2g红霉素+2g维生素C+2gVK进行治疗,通常内服3-5天,甲鱼就能好起来。

(4)需注意,在换水后,不宜泼撒漂、强氯精等性很大的含氯制剂,同时在换水后,应缓慢升温。

二、甲鱼养殖条件

1、保证环境的安静

(1)因为甲鱼喜静怕惊,而且性格胆小,对于周围环境中的声响与物体的移动敏感,一旦发现不对劲就会躲起来。

(2)因此在养殖甲鱼的时候,应该保证环境的安静,避免甲鱼受到惊吓,如果它经常受到惊吓,一般不利于生长繁殖。

2、保证环境的干净

(1)因为甲鱼喜洁怕,如果养殖环境太的话,便有可能对甲鱼的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养殖效果。

(2)因此对于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同时还要定期用制剂0.5-1ppm、漂2-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进行消毒,而在施2-3天后,可以全池泼洒约5ppm的光合菌制剂,有调水作用,每月可以进行1-2次。

1、建造养殖场地:养鳖场可建在阳光充足、安静、水源干净且周围有饲料源的地方。2、建造养鳖池: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与成鳖池,并建好防逃墙,进水与出水口也应做好防逃处理。3、食物:甲鱼爱吃动物性饵料,幼鳖会以水蚯蚓等物为食,成鳖除了会吃蛤蜊类等软体动物外,也吃蔬菜等植物性饲料,喂食后应把剩余饵料清理干净。4、日常管理:定期巡塘,观察甲鱼摄食、生长、设施、水质等情况,发现异常后应及时处理。

一、甲鱼的养殖技术

1、建造养殖场地

(1)需要在阳光充足、安静的地方建造养殖场,养鳖池的土质一般应为粘土或者壤土,利于保水,同时应保证水源水质的洁净,未受到工业、农田农污水的污染,一般以用河、湖、水库的水为宜,如果用井水的话,则要通过晒水池来提高水温。

(2)养殖场应靠近饲料源,比如在附近有肉类、鱼类的加工厂,同时还需要根据甲鱼的不同,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

2、建造养鳖池

(1)亲鳖池一般需要建造在很僻静的地方,面积一般在1亩左右,水深一般在1.3m左右,而且在向阳边的池埂上应建造产卵场,并铺沙土,在产卵场可以弄一些树,或者高秆作物,以此来遮荫。

(2)稚鳖池则可以修建在室内,因为稚鳖需要保温,稚鳖池以用水泥池为宜,面积一般为25-30平方米,水深一般0.5m,底部有5-10cm厚的粉沙。

(3)幼鳖池的面积一般在50平方米左右,水深一般为0.8m,底部有粉沙。

(4)成鳖池的面积一般为1-2亩,水深一般在1.5-2m左右,如果是比较大的成鳖池,一般可以在池修1个小岛,供甲鱼晒背、活动。

(5)需注意,因为甲鱼为爬行动物,因此在养鳖池需要建造防逃墙,同时对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也要做好防逃处理。

3、食物

(1)甲鱼是一种水生杂食动物,喜欢吃动物性饵料,幼鳖一般会以水生昆虫、水蚯蚓、小虾、蝌蚪等物为食,而成鳖则会吃田螺类、蛤蜊类等软体动物,也会吃鱼、虾以及动物尸体,有时也吃水果、蔬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

(2)在为甲鱼制作饵料的时候,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投料量则以甲鱼能在1-1.5小时吃完为宜,如果是在高温季节投料,一般以在日出前投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需注意,用鲜料的的时候,需要对它作消毒清洗处理,并做到现配现用,避免变质,而且还需要及时把剩余饵料清理干净。

(3)在安装饵料台的时候,一般可以将其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的角,利于甲鱼找到食物与躲避干扰。需注意,在每次投饵前,应用消毒液(性小)与消过毒的刷子,把饵料台及其四周清理干净,消毒次数为每3天消毒1次。

4、日常管理

(1)如果条件好的话,一般建议采用微流水养殖的方法。

(2)定期巡塘,检查甲鱼摄食、生长、水质、设施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

(3)及时把甲鱼捞出,对于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蔓延。

5、防治疾病

(1)如果对甲鱼实行控温高密度养殖,便容易使甲鱼氨气中毒,发病后,甲鱼会出现底板呈点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等情况,若病情,它的脖子、四肢以及全部底板会发生水泡,裙边则呈锯齿状断裂,因为该病与红底病相似,因此需要仔细辨别,两者的区别在于,发生红底板病后,甲鱼的板底为斑块状淤血,无水泡且裙边完好。

(2)对于病甲鱼,需要把池水全部放掉(在放水时不要搅动池水),待水放完之后,再用清水把池底的沙和池壁冲洗干净,放水深至10cm后,用10g/立方米浸泡30分钟并放掉水,接着将水加至水深50-60cm,再全池泼撒土霉素10g/立方米,同时泼撒依诺星0.5g/立方米。

(3)可以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60万单位青霉+2g红霉素+2g维生素C+2gVK进行治疗,通常内服3-5天,甲鱼就能好起来。

(4)需注意,在换水后,不宜泼撒漂、强氯精等性很大的含氯制剂,同时在换水后,应缓慢升温。

二、甲鱼养殖条件

1、保证环境的安静

(1)因为甲鱼喜静怕惊,而且性格胆小,对于周围环境中的声响与物体的移动敏感,一旦发现不对劲就会躲起来。

(2)因此在养殖甲鱼的时候,应该保证环境的安静,避免甲鱼受到惊吓,如果它经常受到惊吓,一般不利于生长繁殖。

2、保证环境的干净

(1)因为甲鱼喜洁怕,如果养殖环境太的话,便有可能对甲鱼的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养殖效果。

(2)因此对于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同时还要定期用制剂0.5-1ppm、漂2-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进行消毒,而在施2-3天后,可以全池泼洒约5ppm的光合菌制剂,有调水作用,每月可以进行1-2次。

1、甲鱼池的建造

(1)建池塘要选择环境安静、无风向阳、排灌便捷的池塘进行养殖,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甲鱼养殖场就要进行5种养殖池的建造,分别为新甲鱼池、稚甲鱼池、幼甲鱼池、3龄甲鱼池、成年甲鱼池。

(2)池塘的土壤是黏土或者壤土,池塘底要是没有沙性土,就要掺一部分的沙性土,要在养殖池边上建造晒台和饵饲台给甲鱼提供晒背和摄取食物的场所,在养殖池的四周用石棉瓦、砖砌成高度为1m的防逃墙。

2、甲鱼苗的选择及放养

苗的选择:要在正规的养殖场进行订购或者在当地水产市场进行选购,也能在网上订购,但要注意一定不能在小商贩手上进行购买,因为商贩手中的甲鱼苗大小不一致,来源渠道也不清楚,购买后的甲鱼容易生病造成亡。

放养:不管从哪里买回来的甲鱼苗都不能立即放入养殖池中,要先通过网箱暂时养殖15天左右,观察甲鱼的情况,可以先将一部分的甲鱼放如养殖池中的网箱中养殖15天左右,若甲鱼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或者异常就能进行大型的放养,放养的密度根据养殖池大小及其他因素而定,每亩可以放2-3龄的幼甲鱼100kg-150kg。

3、温度控制

甲鱼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30℃-32℃,而甲鱼的摄食量和温度是成正比的,但温度不能超过32℃,并且温度尽量保持稳定。

4、饲料的选择

(1)动物性饲料:甲鱼的饲料能够用饭店丢弃的畜禽的内、做菜剩余的边角料,还能用在水田中或者河沟里捕捞的田螺、小鱼、小虾、泥鳅,以及田地中的蚯蚓、昆虫等等这一类都能成为甲鱼的饲料。

(2)植物性饲料:在甲鱼的饲料中还能加入少量的植物性的饵料,比如玉米粉、豆渣、瓜果类以及麸皮等等,进行加工搅拌均匀后投喂。

5、饲料的投喂

在用新鲜的饲料时,必须要进行消毒、清洗处理,要现配现吃,避免饲料变质,在投放饲料时,要距离水面2cm-3cm的地方进行投喂,这样是由于甲鱼胆小,投喂时尽量减少对他们的干扰,投放的饲料要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类吃完,在高温的季节,饲料要在日出前和日落时进行投喂。

6、水质管理

甲鱼对水质的要求严格,因为甲鱼大部分都生活在水中,水质的好坏对甲鱼的生长十分重要,因此要每隔8-10天进行换水一次,每次换水的时候要把养殖池中的水位排除20cm-25cm,再把水灌满,养殖池中的水透明度要控制在30cm-35cm。

而成年甲鱼池要每隔4天换一次水,在水中还能种植少量的水浮莲、水葫芦等绿色植物,能够改善水质,让甲鱼更好的生长。

7、注意事项

(1)每天要在早晚进行巡视,查看防逃墙和敌害的情况,同时了解甲鱼的吃食和水质状况。

(2)投喂饵饲的池子,在每次进行投喂前要用性小的消毒液或者用消过毒的刷子对其进行清洗,每隔三天进行消毒一次。

甲鱼什么品种

1、稻田套养甲鱼

稻田套养技术非常的流行,有很多的水产养殖都有采用稻田套养的技术,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小龙虾、螃蟹等,而甲鱼常见的一种养殖模式也是稻田套养,但是甲鱼对稻田的要求有点高,就是要靠近水源,并且田间的储水能力要较强,水质要比较干净,稻田的泥土至少要有十五到二十厘米左右的厚度,因为甲鱼它是需要长期有水的,所以种植的水稻要比较耐湿,抗性较强。就是在稻田中养甲鱼就要做好防治甲鱼逃跑的准备,那就是加高田埂,同时要在田外挖一条水沟用于排水,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甲鱼逃跑。

2、池塘养殖甲鱼

池塘养殖甲鱼是最传统的一种养殖方式,基本上的水产养殖最开始都是采用池塘养殖的方法,池塘养殖甲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池塘的结构,其中就包括池塘的面积、池塘的形状、池塘的水深以及池塘四周及底部的建造以及防逃跑措施。池塘一般是长方形的其次就是池塘的面积不能太大,最多也就五亩左右,然后池塘中的水位不能超过一米,就是五十厘米左右。为了防止甲鱼逃跑,池塘周围可以设立防护栏,当然如果用水泥建设也是可以的,但是池塘中还需要倒入适量的泥浆,不然甲鱼无法生存。

3、网箱养殖甲鱼

网箱养殖甲鱼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立体养殖方法中的一种,网箱养殖主要就是要注意网箱的卫生处理,我们要不定期的将那个网箱刷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未税养殖的环境,第二就是减少病菌的感染,而且网箱养殖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管理,以及在打捞的时候也比较方便,只要将网箱提起来即可。

4、仿野生养殖甲鱼

仿野生甲鱼的养殖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甲鱼的口感能够更加的接近野生甲鱼,其实也就是施行放养的方式,但是的区别的就是防野生养殖甲鱼并不是完全的放养,它需要在养殖地做好防护做事,以防止甲鱼逃跑造成损失,其余的大部分时间甲鱼它都是自由的,只是不定时的给甲鱼投放一点精料。

甲鱼品种一般有三个,分别是中华鳖、山瑞鳖和斑鳖。其中中华鳖是我国主要养殖的品种,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山瑞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地区,其中广西居多,由于繁殖率低,所以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而斑鳖则是稀有品种,野生的几乎绝迹,只要少数公园还有饲养。

甲鱼,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或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共有二十多种。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

1、北方品系主要分布在河北以北地区,体型和特征与普通中华一样,但较抗寒,通过越冬实验,在十摄氏度至零下五摄氏度的气温中水下越冬,成活率较其他地区的高百分之三十五。是一个很适合北方和西北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系;

2、黄河品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宁夏、和山东黄河口的鳖为。由于3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黄河鳖具有体大裙宽,体色微黄的特征很受市场欢迎,生长速度和太湖鳖类似;

3、洞庭湖品系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湖北以及四川部分地区,其体型与江南花鳖基本相同,但腹部无花斑,特别是在鳖苗阶段其腹部体色成橘,它也是我国较有价值的地域中华鳖品系,较其他两种品质更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