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 >

马拉松训练方法(马拉松训练方法入门)

马拉松怎么锻炼?饮食注意什么

马拉松训练方法 :

1。匀速跑

马拉松训练方法(马拉松训练方法入门)马拉松训练方法(马拉松训练方法入门)


匀速跑可划分为以下类型

A)慢速匀速跑,持续时间为2小时至2小时30分钟。主要为脂肪供能,使运动员祝你健身愉快,还有健身疑惑可以再问本教练解答心理和运动系统产生适应。

B)中速匀速跑,持续时间为1小时至1小时30分钟。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使之适应马拉松比赛。

c)中快速匀速跑,持续时间为30至45分钟。增加呼吸氧利用率百分比。

D)逐级加快匀速跑,持续时间为10至30分钟。无氧供能系统,提高冲刺能力。

2。身体训练

基本身体训练是马拉松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训练周期的最初阶段。基本身体训练应包括如下练习内容:1).多种形式跳6―8组,练习次数为50―210次,主要是提高肌肉弹性和耐力。2).等长练习(静力练习),练习时间保持在10―30秒。3).柔韧性练习。4).循环练习。

3.间歇训练

20―40X200/300米,恢复30―60秒;10―25X 300/400米,恢复60―90秒。速度―耐力间歇训练仅适用于身体训练条件非常好的运动员,练习内容有20―25X400米,每跑400米加休息时间为80秒。

开始训练的距离为马拉松的1/4,逐渐增加到马拉松距离的3/4。对半程马拉松跑进行计时并制定出适宜的间歇时间。

5.超长距离跑训练

超长距离跑训练的距离应介于45―50公里,该方法只是偶尔使用。目前在训练中,许多男运动员每天要跑70―80公里。如果运动员要保持马拉松跑速,那么他们会很容易产生过度疲劳。基于这一原因,女运动员要想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她们就必须具备较好的心血管和能量供应系统。教练员应时刻注意运动员的运动系统、耐力系统和身体恢复能力情况。

饮食注意点:

饮食营养在马拉松训练的任何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说的常规食谱应在马拉松训练中作相应调整。

训练阶段,饮食中应保证65―70%碳水化合物,15―20%脂肪和15%蛋白质。饮食的重点为碳水化合物(面包,大米和土豆),同时脂肪、特别是蔬菜和一定数量百分比的蛋白质(牛奶,酸乳酪,鱼和肉)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小白而言,快速提升马拉松能力的技巧有哪些?

(四)重点训练日与非重点日相结合:

第1想要快速的提升马拉松的技术,就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训练,第2点应该经常进行长跑的训练,才能够达到旅行的效果,第3点应该注意耐力的训练,这样对自己都有帮助。

因此,通常在安排场外耐力训练与场内速度训练的比例时,以及在应用强度大小时都必须产格注意以

平时应该多练习,可以多爬楼梯,这样的话就能提高小腿的肌肉,然后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弹跳能力,平时应该多跑步,一定要坚持瓜尔达:在现代田径比赛中,马拉松已成为专门的比赛项目。它不再是那些已失去专项速度的长跑选手的归宿。从这点来看,未来的马拉松运动员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发展其一般耐力水平。训练量要逐年增加并循序渐进地发展高水平专项耐力。在此基础上再保持一定数量的力量训练、越野跑、循环练习以及柔韧性练习。那些有能力成为马拉松跑运动员的选手应充分考虑到上述所说的一切,并交替进行公路跑和越野跑训练。未来马拉松选手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们每年所完成的训练量,而且还取决于他们所完成的训练质量。,要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和跑步的频率。

需要合理的进行训练,调整心态,注意身体体能的训练,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对于速度的把控。

马拉松训练

4、 后背应该保持挺直放松。身体前倾是因为身体稳定力量,此时要尽量挺直,以使肌肉得到锻炼。

我是健身教练

在训练中,我们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马拉松项目主要是以耐力为基础,同时相应发展速度、力量、协调、柔韧和灵敏等素质。在一定的有氧代谢训练基础上,加强专项耐力训练,逐步提高成绩。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身体素质训练.

(1)耐力训练:有两种形式,一是心血管耐力练习.①定时跑( 60'-120')小强度;②匀速跑(30' -"-50')中等强度,③越野跑(定时、定距、匀速、变速);中等强度以上,④计时跑(反复跑、间歇跑),大强度。二是肌肉耐力练习.一般人对耐力有误解,认为锻炼肌肉耐力与心血管耐力毫不相干,因而忽视肌肉力量素质训练,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通过力量循环练习六个内容,进行6 --8组,时间为50'".60',心率控制在150次/分,提高了肌肉耐力,同时也增强了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使训练内容多样化,这样训练兴趣高,收效大。

(2)速度训练:现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多数是“半路起家”,长时间奔跑能力较强,而5000, 1000米的水平却不高,因此,对速度训练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妥善安排。考虑到队员的年龄较大和基础不牢,

,也可作8 X1000 m ( 3' 10")反复跑,组间休息6'^-8'.②专项力量训练:上坡跑、抗阻力跑等,坡度不

太陡,能保持跑的正确姿势,没有长的坡度(200 m以上),就多跑几次短跑,跑时注意向前性,保持正常

松跑,缩短距离后要加快,接近短跑速度,反复进行,如3-5次x2组,组间休息1',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

后便可跑10次x2组,组间休息3'。赛前三周,每周这样训练一次,就会觉得体力充沛,达到良好的竞技状

态,投入比赛. (3)柔韧性练习:跑者平时训练,由于时间不充足,思想又不重视,经常不做准备活动和整

理活动性体.多数人,柔韧性,体前屈只能手指触地.柔韧性对途中跑动作是否能舒展,步幅是否开

阔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直接舒展起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跑的速度.因此,要求跑步者每天在准备活动中做

一些正压腿、正踢腿、前后左右劈腿和其它柔韧性练习,时间约15'。.途中跑时步幅才有舒展感,消除了步子拉不开的现象,也可避免肌肉拉伤.提高马拉松成绩的速度基础.市队马拉松运功员,衬力系数虽高,但也只能达到一般水平。国内外马拉松运动员,由于有良好的500。术和1000。米速度,当他们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取得了较好成绩.)

场内便于进行有强度的场地训练和带器械的练习,克服以往队员单纯在公路上跑很长的距离而不要求强度的做法。有的队员由于缺乏5000 m, 10000。比赛的基础,开始练习就跑很长的距离,因此,各项成绩提高缓慢。因队员各自参加训练的动机不同,个别队员不愿改变他们习’质了的平日练习内容,怕强度训练。为了防止训练过度,在采用间歇训练、反复训练、变速训练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强度;在持续时间延长,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更应控制.同时应注意训练后的恢复,’将场地段落跑和场外的有氧耐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越野跑、公路跑、坡度跑、自然地形跑的训练,可避免在场地练习时单调、呆饭、易产生疲劳的缺点,提高了队员耐久跑的积极性,完成了更大的跑量。实践证明:这种耐力训练对善内器官机能和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发展一般耐力水平和增强腿部力量较为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种耐力训练,可以使心得到有效的扩张,增加心肌扩张潜在能力的储备和心输出量,但是,过多的耐力训练也会使心肌“收缩储备力”下降,心肌出现动力不足,心输出量降低,不仅影响速度;而且影响耐力。

同样,虽然场地段落跑速度训练可以提高心肌“收缩储备力”,增加心排空能力,增大心输出量;

适应比赛与提高马拉松速度的需要,但是数量过多,强度过大的速度训练,也会由于心肌“收缩储备力”过份地增加,而使心扩张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影响运动员的耐力.

上两个方面的关系。

(三)展练与午练相结合:

根据余暇时间的结构特点,体育锻炼多安排在清晨.然而,究竟早晨训练会不会有害于健康,能否有

助于成绩的提高?

科学试验证明,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内的能源对晨跑来说,是很充足的,清晨,人体内肾上腺皮质

时练跑,人不易疲劳,并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一早晨空气新鲜,晨跑训练能使体内获得更多氧气,

促进新陈代谢,对增强心肺功能十分有益。

巴甫洛夫指出:由于每天有严格的生活制度的影响,一定神经过程的定型就在大脑皮层中逐渐形成和

巩固起来.这就说切为什么习惯于早晨训练的运动员,能毫不困难地去进行早晨训练,而且还感到自己的

早晨训练是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基本训练,但当晨练作为午练的补充训练时,晨练的负荷量就应该比

午练小些,同时要考虑到前一天的运动量和训练内容。对带有检查性的训练,应有较长时间的恢复,一天

训练两次时,一般应等恢复了再训练,有时恢复不到原来水平,也可以继续进行,但不能老是这样搞,否

则就会走下坡路.训练后恢复得快慢与强度、量、密度以及待续时间有关,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也有

关,一般来说,运动员训练水平越高,恢复得就越快。

运动员在早晨训练时,对于习惯了的运动量是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的。

一定要在重点日与非重点日相结合的基础上安排训练.我们一般采取星期日重点训练日+星期一比赛中,糖原和脂肪酸是构成马拉松运动员最基本的能量物质。糖原被氧化供能,大约在30公里左右糖原储备将耗尽,此时脂肪酸开始供能。理想的情况是先动用脂肪酸供能,保持糖原储备,到比赛阶段再使用糖原供能。赛前饮食不宜过多,进餐时间为赛前3―4小时。饮料应控制在每30分钟摄入1/4升,饮料含量为水果汁和微甜的葡萄糖溶液。赛前半小时要停止饮水。、二非

训练日与松训练日相结合的方法,使运动训练有张有驰,提高了跑的质量.如果肩毛胡子一把抓放,没有

(五)运动量要大、中,小相结合:

我们采用周期节奏,每月四周一循环:、二周(大)耐力周,突出量,以完成数量为主,第三周(中

)专项周,保持一定量(相当前周的3/4 ),提高一下强度,第四周(小)身体训练周,放松调整。

由于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对量的适应能力快,但对强度适应能力慢,易产生过度疲劳的弱点,这就要求

节奏明显,我们安排一周中身体素质训练不少于两次,要求练习动作快,幅度大,强度低,组间有间歇.

大训练量训练,一周安排2-3次,强度训练每周以两次为宜。周训练次数8-10次为宜。这样,由于平时练

习课次少,周期也不长,不会造成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实践证明,周训练量冬训:男140-180k m,女120-

150k m:夏训:男120^-180km;女90-130k m为宜。马拉(二)场内与场外训练相结合:松比赛,全年不得超过两次。

业余马拉松队的训练是以分散训练为主,集中训练为辅的。集中训练日,队员可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

训练,而大部分时间,队员是在无教练亲自指导下,进行分散训练.由于队员A练刻苦,事业心强,加之三

执行上却有不小别,分散训练时执行得好坏,直接影响集中训练时的效果,所以说分散训练是集中

训练的保证,而集中训练的结果,又在不断检验、指导、推动着队员分散训练时的执行,两者互相依存,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跑马拉松全程的方法与呼吸技巧

我们则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在努力提高马拉松耐力跑的同时,使速度得到相应的提高,以适应比

1、合理调整跑步姿势

重点日十星期三重点日+星期四非重点日+星期五重点日+星期六非重点日的方法,连续交替进行.这种强度

3、 双脚落地要轻快,“下脚”过重会增加骨骼负担,脚落地的时候,膝关节应该略微弯曲。

1、加强核心训练和增加力量。每周跑步3到5次,在每次跑步结束后可以进行10到15分钟的核心训练。例如:平板撑就是锻炼核心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包括侧式平板撑,这对于增强核心力量、提高跑步速度非常有帮助。

5、 髋部和腰部不要左右扭动幅度太大,这会增加受伤几率。

6、 胳膊弯曲大约90度,跑步时应该“甩开膀子”,让手臂尽量摆开。

7、 跑步时,双手自然放松,拳头不要握得太紧,也可以伸开双手,掌心向内。

8、 保持双肩放松,否则就会弯腰驼背,更容易疲劳,脖子也更易僵直。

2、高效率的呼吸方式

呼吸方式与跑速配合跑步时呼吸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只用鼻子呼吸,另一种是口鼻一起呼吸。要想跑得舒服,分清跑步的阶段和速度最重要。

跑步刚开始时,或者速度较慢时,需氧量小,仅用鼻呼吸就可以满足需氧量。如果气温较低或顶风跑步,更应用鼻呼吸,这样进入肺部的气体能被鼻毛和鼻黏膜加温加湿,从而避免吸入的尘埃、细菌引起咳嗽、气管炎、腹痛(人们常说的岔气)、胃寒等疾病。

当跑步时间较长或速度变快时,鼻呼吸就难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了,如果只用鼻呼吸,容易使呼吸肌疲劳。此时应张嘴配合呼吸,缓解呼吸肌的压力。当然,完全张口也不行,是口微开,轻咬牙,舌尖卷起,微微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进出。

呼吸时,要注意做到均匀而又有节奏,呼气要短促有力,吸气要缓慢均匀,有适当深度。

呼吸节奏与步伐配合跑步时,人们一般习惯于按照自身需要自由调节呼吸节奏,其实,呼吸节奏应该与步伐密切配合才行。

通常慢跑的.呼吸节奏是每2~3步一呼,每2~3步一吸,并保持呼吸均匀和深度一致,这样跑起来才会感到轻快。随着距离的增加,机体疲劳慢慢明显,这时候需要放慢前行速度、或者停下来走两步,以调整呼吸节奏。

4、注意调整自己的呼吸深度

加强呼气深度许多人在跑步时不注意呼吸的深度,所以在持续较长时间的运动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从而产生胸闷、呼吸困难的感觉。

有些人虽然注意深吸气,但往往就忽视了呼气的深度。其实,当跑步时间较长时,只有适当加大呼气深度,才能限度地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深度加强了,才可能更多地排出废气、增大肺中负压,从而使吸气更省力,吸气量也能增加。

5、学会提升自己的速度

⒈ 增加步频

⒉ 增大步幅

⒊ 既增加步频又增大步幅

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更可取,步幅的增大会造成步幅过大,进而会引起某些生物力学上的问题和运动损伤。

速度训练,尤其是在田径场的速度训练应该是逐渐的(无痛的)提高步频和步幅的训练。重要的是要循序渐进地提高。田径场上的速度训练对于发展速度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改进跑步形式的机会。

6、能够适应比赛的强度

控制的关键在於确定最适宜的运度强度(Workload Intensity),也就是所消的配速(Running Pace)。先了解跑步的心跳反应,在予以调整跑步的速度。反覆尝试,就不难找出适当的速度了。

其公式为:(220-年龄)-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 75%+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例:年龄40岁,休息时每分钟心跳为80次,则(220-40) - 80 × 75% + 80 =100 × 75%+80 =155,即此人最适当的训练心跳数为155次/分钟 。

因此,对配速控制较者,可以在开始跑后5分钟时,测量其心跳反应,再调整其跑步速度,依此方法练习,很快地就可以将配速控制得很好。一般青年理想的运动心跳数可於每分钟150-180次之间。

跑马拉松全程的方法与呼吸技巧2

落地缓冲

在生活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的人他们跑步都是是全脚掌着地的,而且落地时的声音也比较大。其实确的动作是在跑步时,腾空脚落地时要中位脚先着地,脚掌就不要着地。这是对于脚踝、膝盖的一种保护,防止骨膜炎的发生。

摆臂

摆臂是在跑步过程当中,保持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使身体更自然的摆动,更符合人体运动的韵律。摆臂时,只要记住前不露肘,后不露手,自然的随着脚步而摆动。

抬头挺胸

正确的呼吸是跑步的时候掌握的一打要点,因为在跑步时的呼吸是深远而悠长的,一般采用鼻吸嘴呼,体力下降较为时可以采用嘴吸嘴呼方式。

心率

慢跑作为一种养生的有氧运动,就要和快速跑区分开来。一般来说,最适合身体锻炼的心率律动次数是:(220-年龄)×60%左右。大家跑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测量以下。

头与肩

头与肩都要保持稳定。头要目视前方,下颚微收但不要低头。跑步时,肩先放松下垂,然后尽可能上耸,停留一下,恢复原来的姿势再重复。

臂和手

手要微微握住,大小臂屈成约90度,前后自然摆动。要注意向前的手臂不要露肘,向后的手臂不要露出手来。

腿当你在跑步的时候可以选择用大腿来带动小腿,而且膝关节一定要朝向脚尖方向,抬到合理的高度后放下再重复。

双脚

双脚要放松,不要紧缩脚趾,脚抬高到离地10厘米就可放下重复。脚掌落地时前脚掌不要太用力蹬地,以免造成小腿肌肉发达。

想跑马拉松怎样进行体能训练

2.无氧耐力一循环训练。采用重复次数高,练习重量与运动员体重相同或负荷较轻,每次练习之间第二阶段,此时应该可以轻松完成10km,周跑量可以达到50km,这时候周末的可以重点关注,可以以13km起,因为对于初学者,第二个墙往往在13km左右,我们要把这个磨平,所以周末尝试13km的,跑前一天休息,跑后一天7km轻松跑。每两周记得加量,直到可以完成半马,注意不要受伤~这个过程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至少半年。间歇时间较短或无间歇时间。

2、逐步提高跑量。跑步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态进行适当的增加跑量,例如刚开始一天5公里,一个星期跑3次,可以慢慢变为每次跑10公里,每周跑4到5次以增强耐力。

第七天有氧练习:3,000米跑一16X 400米,45秒间歇,如果3,000米定时为8分钟,那么,400米跑的时间应为64秒(场地);

3、跑前跑后动态拉伸为主。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运动拉伸,例如交叉跳、箭步蹲,高抬腿这样能让关节快速的活跃起来,达到

如何训练才能参加马拉松比赛

步幅。坡度训练可一直继续到比赛前三周,接近比赛前三周上坡跑可由200-米缩短到60-80米,长坡放

田联《田径新研究》杂志最近就长跑训练中的一系列问题与5位田径专家进行了座谈。这5位田径专家分别是美国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长跑队教练员乔·维吉尔博士(JoeVigil)、英国中长跑教练员弗兰克·霍威尔(FrankHorwill)、加拿大田径教练发展中心前主任丹尼斯·兰德里(DenisLandry)、德国中长跑教练员冈特·朗格(GunterLange)和智利中长跑专家塞雷奥·瓜尔达(SergioGuarda)。这5位专家就长跑训练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天有氧练习:以马拉松跑速跑13英里(约21公里,公路);

第二天有氧练习:l小时恢复性慢跑(越野跑);

第三天有氧练习:万米定时跑练习一6X1英里45秒间歇,如果万米定时为28分钟,那么1英里跑的时间应为4分28秒(场地);

第五天有氧练习:5,000米跑一7X800米,45秒间歇,如果5,000米定时为13分30秒,那么,800米跑的时间应为2分10秒(场地);

第六天恢复性慢跑1小时(公路);

第八天有氧练习:1小时恢复性慢跑(越野跑);

第九天有氧练习:用马拉松跑速跑18英里(约29公里,公路);

第十天无氧练习:800米跑速一1X 600米,慢跑600米,lX500米慢跑500米,1X400米,慢跑400米,1X300米,慢跑300米,1X200米,慢跑200米;1X100米。

2.马拉松运动员场地训练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忽视了。我们不应忘记赢得1952年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捷克斯洛伐克选手埃米尔·扎托皮克(EmilZatopek),他的训练大部分是在场地上进行的。万米跑成绩与马拉松跑成绩显著相关,马拉松运动员潜在运动成绩的粗略计算方法是用万米跑成绩乘5分10秒。因此,在场地上进行万米跑训练是马拉松运动员准备阶段的最基本的部分,而且,至少要每14天进行一次。越野跑练习不应少于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的三分之一,比赛速度练习应在公路上进行。

兰德里:1.将场地、公路和越野跑练习结合起来,对那些希望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万米跑选手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运动员要想轻松自如地参加全年的各项比赛,他们就必须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场地训练是提高跑速和保持匀速跑能力的关键,越野跑是发展力量和耐力的手段,而公路跑则为全年参加高水平比赛奠定了基础。

2.上述训练方法之间的有机结合对马拉松运动员是非常有益的。如果运动员的目标是参加高水平马拉松比赛,那么,公路跑训练将起主导作用,而场地跑和越野跑训练只能起辅助作用。应该注意:尽管越野跑可被用到训练中,但它不应作为训练中先考虑的方法。一般来说,在每一种训练方法中,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和适应水平对训练或比赛会有很大的影响。

朗格:如今的赛跑运动员,特别是女子运动员具有全面的身体素质能力。马俊仁教练执教的女子中长跑队大面积地提高了女子中长跑成绩就说明了这一点。她们在使用越野跑和公路跑训练中为自己摸索出了适宜的发展道路。主要表现在:1.训练的多样性;2.在越野跑训练中发展运动员高水平专项力量耐力;3.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瓜尔达:场地跑、公路跑和越野跑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因为,它们都要求运动员具有高水平的有氧耐力。对万米跑选手来说,公路跑最适宜的距离应不超过25公里,这一距离最能发展他们的一般耐力。越野跑距离与场地跑距离相似或略长,将有助于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耐力和力量。这种训练方法在基本准备阶段结束前和专项准备训练阶段开始时使用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对马拉松运动员来说,公路跑是构成一般和专项训练的基础。长距离跑的跑距是短于或与马拉松距离相同,尽管超长距离跑有助于发展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越野跑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一般准备阶段结束前。运动成绩是激励运动员和帮助教练员评估运动员类型的方法。

问:对那些16~18岁将霍维尔:1.在万米跑中,90%为有氧代谢,10%为无氧代谢。有氧代谢练习包括:慢跑(100%)、马拉松跑(98%)、半程马拉松跑(94%)、万米跑(90%)、5,000米跑(80%)和3,000米跑(60%)。无氧代谢练习包括:100米~400米冲刺跑(95%一83%)、800米跑(67%)和1,500米跑(50%)。例如:在一个为期10天的训练周期中,有9天为有氧训练,1天为无氧练习。如果从运动员的心理和身体角度考虑,那么,场地、公路和越野跑将构成这一训练周期的各个部分。这就涉及到我们如何安排不同种类的有氧和无氧练习了。要成为马拉松跑选手的运动员您有什么忠告?

霍威尔:因为场地跑成绩(特别是5,000米和10,000米)与马拉松跑成绩有很大相关。所以,我想告诉16~18岁将要成为马拉松跑选手的运动员,能用4年的时间进行场地跑和短距离公路跑训练。年主要为800~1,500米训练,第二年为l,500~3,000米训练,第三年为3,000—5,000米训练,第四年为5,000~10,000米以及10英里(约16公里)公路跑训练。我还要告诫运动员,在第五年的训练中,跑距要逐步增加,即:5,000米、10,000米、10英里、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我想强调的是,从一开始就具有较高水平的有氧代谢基础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年训练每周要跑30英里(约48公里),第二年每周要跑40英里(约64.5公里),第三年每周要跑50英里(约80.5公里)、第四年每周要跑60英里(约96.5公里),第五年每周要跑80英里(约129公里)。

兰德里:16~18岁将要成为马拉松跑选手的运动员应具有足够的耐力和长远的目标。耐力是运动员完成大运动量训练所必不可少的。每天跑10~20公里以上,而且一直要坚持到身体完全发育成熟。较高的训练基础可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运动员也许在18~20岁时身体就完全发育成熟了,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还需通过长时间的磨练。运动员的长远目标也是很重要的。对教练员来说,运动员训练负荷的逐渐增加应与其身体和心理发育水平相一致。运动员次全力跑马拉松的时间应推迟3、长跑:长跑的主要训练效果来源于时间或距离,让身体各部位经受时间,能量缺乏,和路面的撞击等,速度在这里是次要的。这是其一。其二是,长跑从半程马拉松到马拉松有一个质的变化,引进了能量消耗的概念,不单纯是能力的较量。简单的比方,宝马车再好,油消耗光了,还是比不赢国产车的。长跑要跑慢,训练和提高身体利用脂肪的能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长距离的慢跑 - (Long Slow Distance)。通常的配速比马拉松配速慢20~60秒/公里。偶尔也可以求变,后面1/4距离加速;也可以先慢,逐渐加速,都是很好的训练在疲劳状况下保持速度的能力。但是根,2/3或全部的长跑在应遵照的原则去跑。长跑通常最长到32公里,32公里来源于20英里。过了这个距离,有没有真正生理上的好处,没有定论。倒是很容易抽筋等,所以新手过这个距离,弊大于利。到20岁。

朗格:运动员开始专项马拉松训练应在2l岁以后。我想告诉年轻有为的马拉松选手:1.发展相对速度(3,000米、5,000米、10,000米和15,000米的速度)并充分挖掘这些项目的潜在能力。2.采用与年龄和发展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过早地进行专门性训练容易导致较高的淘汰率。3.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大强度训练负荷,以便发展身体和心理能力。应注意:每周要保证14~16次训练课;采用非专项方法来发展所需耐力(如游泳、越野滑雪、滑旱冰和水中慢跑等)。3.教练员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牢记马拉松运动员要比其它项目的运动员出成绩晚。

问:您对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循环训练和灵活性练习有何看法?

维言尔:这种辅助性练习对所有长跑运动员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大部分长跑选手都缺乏足够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弹性。如果这些不能得到改善,那么,肯定不能提高长跑运动员的成绩。

霍威尔:我在过去30年中对lOO名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800米~1,500米跑运动员具有出色的腿部力量和良好的肌肉耐力;5,000米一10,000米跑选手具有良好的力量和理想的肌肉耐力;马拉松运动员具有理想的腿部力量和较的肌肉耐力。腿部力量是通过25米单腿跳次数来测定的。少于10次为良好,10一12次一般,超过12次为。我还从未遇到一名男运动员800米跑成绩在1分50秒以内却不能举起他体重6/10的重物。如果运动员未能达到上述要求,那么,可以肯定该名运动员身上患有伤病。运动员想要达到一定的力量水平,就必须进行力量训练和循环练习。

兰德里:力量训练、循环练习和灵活性训练要始终贯穿于训练中。这些辅助性练习对希望达到水平的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从青春期开始到他们发育成熟,他们的训练中都需要周期性地安排这些辅助练习。力量和灵活性的发展也有助于运动员避免因过多使用跑的练习而造成的伤害。

朗格:循环练习应是长跑选手全年训练中的一部分,而灵活性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力量训练在运动员全年训练中应占一定比重,但必须所选练习方法、时间、负荷量和强度能增加长跑选手的专项力量和耐力。教练员应随时对运动员进行监测,以便确定力量耐力练习的代谢水平是否与在这之后的专门性跑练习的代谢水平相同。

瓜尔达:体育活动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身体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协调发展的作用可以导致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发挥有效的身体机能。从这个观点看,长跑选手的训练应考虑到运动员技能和身体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要重视那些对比赛成绩有较大影响的练习。下面的一些练习除可以降低受伤风险外,还将有助于运动员协调发展。

1.力量耐力一采用重量轻、恢复期短、重复次数高的练习。

3.灵活性练习一单独或辅助练习,持或不持器械。

问:和跟随跑技术在长跑比赛中被广泛使用,您能分析一下它对长跑运动发展的利弊吗?

霍威尔;赛跑就是比赛。运动员为跑出好成绩就必须保持一定的跑速。运动员在多年训练中形成的适合于自己的跑速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经验。一名真正的赛跑选手并不需要一名者的才能打破世界纪录。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赫布·埃利奥特(HerbElliott)就是在没有者的情况下打破世界纪录的。同样,在英格兰的朴次茅斯,戴维·贝德福德(DidBedford)也没有者的帮助。当然,有者更容易打破世界纪录,同时,还能增加比赛的观赏性,但这也会使运动员过分依赖于者,一但失去者他们就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运动员应学会和跟随跑技术,如果他们不具备这一能力,他们就不是真正的运动员。我认为,只要合理使用技术,那么,它对这项运动没有什么不利影响。

兰德里;和跟随跑技术对长跑运动的长期发展是有好处的。采用技术可为每名运动员提供积极的反馈信息,使运动员在稳固的基础上取得一定运动水平。如果所有比赛都采用技术,那么,又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就我们所知,不是所有比赛都应该采用技术的。因此,要允许运动员体验不同形式的跑速。

朗格:在比赛中,好的战术是成功的关键。年轻选手不应总依赖于跟随跑,这会限制他们运动能力的发挥。有时,在比赛中,勇气和胆量是运动员成功的关键。

瓜尔达:在中长跑比赛中,跟随跑技术的使用是人们要求更好的比赛成绩的一种措施。从这点来说,跟随跑是有益的。我个人认为,体育比赛的主要目的是能客观地衡量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又能与相同水平的运动员进行比较。体育比赛,特别是田径比赛应保持其竞争性。

问:在比赛中,女子越野跑距离是否应保持现状?如果不是,您对改变少年和成年女子越野跑距离的建议是什么呢?(注:目前的距离是4450米和6350米)

维吉尔:我认为,成年女子越野跑的跑距应增至10000米,少年女子越野跑应增至8000米。

霍威尔:女选手一直在报怨她们不能与男选手享有同等待遇。我认为,她们应同男选手一样。目前,在越野比赛中,女选手的跑距是不合理的。人们甚至认为她们受到轻视。在场地比赛中,我们不会对女选手说:你们跑不了一万米,这距离对你们太长了。但在越野跑比赛中,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在越野跑比赛的所有项目中,女选手应与男选手跑相同的距离。

兰德里:女子越野跑距离如果同她们在公路和场地项目比赛距离相比是有些短了,应该增加女子越野跑距离。少年女选手完全可以跑7000~8000米,而成年女子选手可以轻松地跑9000~10000米。在过去10—15年中,我们已充分肯定了女子长距离跑的能力。目前确实是调整女子越野跑距离的时侯了。

朗格:女子长距离跑成绩赶不上男子的神话已经完全被推翻了。这不仅已得到医学上的证明,而且最近女子选手所取得的成绩也说明了这一点。1993年9月的王军霞所创造的万米跑世界纪录(29分31秒80)就是证明。我真想知道,到底有多少男子万米跑纪录要低于这个新的女子世界纪录。在比赛中,成年和少年女子越野跑的距离确实太短了。我们没有理由只让她们跑男子距离的一半。我认为,8一12公里以上的距离,其运动成绩主要取决于身体素质,而不是性别。所以,男子和女子越野跑距离应该一致。

马拉松运动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身体全面水平、合理的技术、专门的耐力、善于分配体力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在跑时动员自身的全部力量进行长时间的、艰苦的肌肉活动,取得良好的成绩。

专家介绍,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在野外草地、土路、公园、林间小道和公路上的持续跑和越野跑,其中在准备比赛和比赛阶段多采用公路跑。持续跑可以在不同的训练阶段用不同的量和强度来发展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后,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轻松跑,以促进体力的恢复,保持跑的能力。

在准备比赛与比赛阶段,可用接近比赛速度的持续匀速跑1—1.5小时,以及用15、20、25、30或35公里的分段跑来训练跑的节奏、速度感和体力分配,也可以参加一定距离的超长跑或越野跑比赛来发展专项耐力。此外,可在跑道上和一般平地上进行反复跑与变速跑,提高速度、速度耐力和跑的能力。在基本不改变训练的情况下,适当参加一些中长跑项目的比赛是有益的。

专家建议,掌握公路跑的技术和合理地分配体力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忽视马拉松跑的技术训练,往往造成较大的损失。例如脚着地时成八字形,一步要短1厘米,如果全程跑00步,则多跑米。不但影响成绩,而且增加了体力的消耗。

初练马拉松跑的运动员,开始每周训练3至4次。有一定训练水平之后,每周可训练4至6次或更多些。每天要做专门性的早。

马拉松训练方法

重点课做保证,跑得虽多,而质量却不高,跑得越多越难恢复,往往造成过度疲劳.

有过PB经历的跑友,一定能够理解这种(不跑步精神很愉快。的人,也许会认为是病态的)。人们都会期望明天比今天更好。而缩短马拉松的完赛时间就是这样一种值得期待的,可以量化的体验。听上去有点哲学家语气的味道,那么,究竟进行怎样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马拉松的成绩呢?这里综合了很多选手的一周训练方法,给大家做个参考。总的来说,每周只有一天休养,其他日子都要训练。

跑马拉松全程的方法与呼吸技巧1

主要的组合方法有:

周二 慢跑

周三 强度训练

周四 慢跑

周五 慢跑

周六 强度训练

周日 休息

等等,为了增加一天的训练量,也会安排早上/下午都训练。上面说的菜单是下午的训练,早上一般都是只有慢跑。

当然这种训练也不仅仅是针对全马,对于其他的长跑项目,这样的训练也是通用的。不要觉得“我一直只跑5KM以下的距离,没什么必要看”。

马拉松运动供能特点是什么?在训练中采用何种方法来发展其供能能力?

问:您如何评价万米跑选手和马拉松运动员采用三俩俩的结伴训练,也起到相互促进与监督的作用。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队员在训练的场维吉尔:我建议用较短距离跑训练来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和肌肉力量。因为,长距离跑训练不可避免地导致肌肉速度和爆发力的降低。地、公路和越野跑训练呢?

饮食营养在马拉松训练的任何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说的常规食谱应在马拉松训练中作相应调整.

训练阶段,饮食中应保证65―70%碳水化合物,15―20%脂肪和15%蛋白质.饮食的重点为碳水化合物(面包,大米和土豆),同时脂肪、特别是蔬菜和一定数量百分比的蛋白质(牛奶,酸乳酪,鱼和肉)也是不容忽视的.

比赛中,糖原和脂肪酸是构成马拉松运动员最基本的能量物质.糖原被氧化供能,大约在30公里左右糖原储备将耗尽,此时脂肪酸开始供能.理想的情况是先动用脂肪酸供能,保持糖原储备,到比赛阶段再使用糖原供能.赛前饮食不宜过多,进餐时间为赛前3―4小时.饮料应控制在每30分钟摄入1/4升,饮料含量为水果汁和微甜的葡萄糖溶液.赛前半小时要停止饮水.

马拉松跑步训练方法

3、保持合理的呼吸节奏

马拉松训练,堆积跑量非常重要。对我们普通大众跑者,我们可以通过每周跑六天,或七天来增加基础跑量,时间和精力允许时,还可以偶尔尝试在一天里练两次来增加跑量。

5、跑坡:找一个200-400米的坡,快速冲上去,慢跑下来,重复。注意跑姿,跑姿保持不住时就不用跑了。跑坡除了是速度训练,因为要抵御身体体重的分力,也是很好的力量训练。这个一跑就能感觉到,从小腿到腰,后背,都有拉紧的感觉。跑坡对脚踝关节的柔韧性和力量也很有好处。

有研究表明,在精疲力竭的状态下加倍跑步可以促进脂肪燃烧,训练身体更有效地利用糖原,并肌肉纤维中线粒体的产生。这也能生理和精神上促使我们恢复,更快恢复总是一件好事。

没有经验的跑者,在开始跑步时前段时间因跑得太快,很快的心跳反应状态超过了其理想心跳数,以至於后半段跑得很辛苦。

有时候一天里一次训练量和强度我们感到有压力,这时候可以将训练内容拆分为两部分 —— 一日两练。两练适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跑者,同时也会获得相应的益处:会身体提供双倍的生长激素,帮助我们建立和修复肌肉;运动后身体处于代谢小高峰,一日里两次代谢峰值及其后的缓降效应更有助于减肥。

强度加放松模式:一次强度训练后,我们普通跑者都想好好休息,不少选手会在训练意安排次日完整休息一天。这没有问题,也有更激进的训练,那就是上午强度训练,下午或晚上再加练一次20~45分钟的放松慢跑,不用在意速度,这不仅会提高跑量,此外在运动时,循环系统加速,能更好带走和排除积聚在肌肉的代谢废物,更好帮助身体从前面强度训练中恢复。

一日两练无需局限于跑步,某些时候交叉训练更有优势。如前面的强度课和放松慢跑结合的一日两练,完全可以将第二次的放松慢跑改为游泳、骑车、椭圆机等,在不增加身体重量冲击的情况下再次训练。

我们会觉得两次跑步总比一次慢跑要好,但要注意拆分训练再好,一周安排一次稍长距离的训练是无法替代的,特别是赛前的马拉松专项训练期间。一日两练,强度训练,长距离耐力训练都是马拉松训练中的有效方法,综合使用更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234567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